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律·天音缘》  

闻洋

天音诗辞留墨香,

毛瑟钦挥啸楚荒。

几度风天怜菊冷,

三更雪夜溢梅芳。

岂无玉露知秋梦,

唯有丝雨敛月藏。

何处轻鸥人久伫,

江波共影放逐长。

作品赏析:

“天音诗辞留墨香,毛瑟钦挥啸楚荒。”首联开门见山点出了诗辞与书画的密切联系,描绘出一幅挥洒自如的水墨画——野外花草树木被风呼啸吹起时的自然景观。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留”字是全诗的诗眼,强化了“诗辞”与“墨香”的关联性;“毛瑟钦挥”则概写了“墨香”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啸楚荒”描绘得形象逼真,显示出诗人绘自然之物笔走龙蛇的书画功底。“啸”加强了对书画气势的描写,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留墨香”,有“毛瑟钦挥”之熟之巧;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啸楚荒”。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白天和黑夜两方面写秋菊、冬梅对寒冷天气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啸楚荒”而来。诗人按照天气转凉的顺序,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自然现象,它们都是高冷的代表,高度地概括了野外花草树木被风呼啸吹起时的各种自然景观。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两句“五字词”,要强调的是天气渐渐转凉,梅、菊不畏寒冷的景象,菊花、梅花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该词中诗人则是围绕“毛瑟钦挥啸楚荒”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菊花、梅花对寒冷的蔑视,是野外花草树木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野外花草树木是隐态的,借风天、雪夜来反衬野外花草树木的不畏严寒。“怜”、“溢”两个动词使白昼化静为动,是野外花草树木精神的外显。

“几度风天怜菊冷,三更雪夜溢梅芳。”一联是写景,却将菊花戏称为“怕冷”,这也是写野外花草树木不惧寒冷的风骨,也是常用的反讽手法。菊、梅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野外花草树木,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多次狂风大作的老天开始怜惜菊花怕冷,深更半夜大雪弥漫的空气里洋溢着浓烈的梅花香味。这是多么新颖的拟人!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对比。写野外花草树木是明线,写风天、雪夜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岂无玉露知秋梦,唯有丝雨敛月藏。”一联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了露珠与秋梦、雨丝与月藏这些自然现象的内在联系。“几度”“三更”两句通过野外花草树木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野外花草树木不惧寒冷的英勇气概。

颈联中的“有”和“无”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无”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露珠不知秋天所想”的无奈;“有”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雨丝收到月亮藏起来的私密信息”后的激动。这两个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何处轻鸥人久伫,江波共影放逐长。”是对首联的回应。“人久伫”描写出画中人久久地站立着,不知小鸟哪里去了;“放逐长”描写出月影与江水表面互相照耀、相映成辉的奇景形成要好长时间,并不多见。这是最后对画中意境的全面体现,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浪漫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野外花草树木不怕寒冷的热血风骨,热情洋溢地赞扬了野外花草树木不畏严寒的生命力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