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近日,在某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说:公司有位37岁的老程序员,平时根本不加班,其他人天天辛苦加班到十一二点,而他只要过了8点就回家的事情被新员工发现,就被新员工怼了,说这位37岁的程序员是:拿高薪还下班早,简直就像是公司的寄生虫……

当你看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想?还是偷偷地躲在厕所哭一会,之后再继续工作?

员工能直接怼你,说明你还有工作,还能领到能让你生活下去的薪水;当公司怼,说你是“小白兔”、“老白兔”、“老儿童”、“巨婴”的时候,估计很快就无法让你领到能生活下去的薪水了。因为你即将被离职。

很多人都可能会说:一个人的能力其实是看他做事的效率,同样的事情,别人1个小时做完,你2个小时做完,那说明别人能力比你强,而你所谓的加班,无非是用时间来弥补自己能力不足而已,没有资格来说别人。

咋一听,感觉这个逻辑不错,很在理。但你没有细细想想,你都37岁,连经理都不是,或者虽是经理但拿着可怜的薪水,你还能高效工作吗?

如果你能高效工作、真正为公司创造很多价值,你到了这样的年龄,一定不是经理……

老王认为,这一定不是高效不高效的事情,而是职业发展的事情的。职场,也是流量黑洞。当你能力强的时候,你会吸引很多人对你点赞、好评,甚至很多人去跪舔你;当你的年龄过大,职业上并没有获得突破或发展,你或许就是被别人怼的对象,而你,又无力还手。最后的结果就是:“老绵羊躺在案子上,吃肉择毛随你便”。

写到这里,老王想到一个真实的案例。

魔都一位42岁的单身职场女士,由于之前没有注意到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也没有在职位上获得突破和更好地发展,一直过着很有情调的小资生活。

今天春节后跳槽,她加入一家B轮融资的公司,由于自己年龄大,不想加班,每天晚上8:00就离开公司,被公司员工发现她下班早。就被一位新人直接怒怼,“你拿着高薪还下班早,简直是公司寄生虫……”

她第一次听到别人这样说自己,又愤怒又伤感……

因为这事,她找老王做职业咨询时,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不断地抽噎声……

从以上两个案例来看,老王认为:职场,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发展好,别人跪舔你;要么发展差,别人踩你。

老王真心想说,人到了42岁后,职业已经定型,想突破就非常难,不过,并不是没有方法。但不管什么方法,都无法改变你职业发展差的局面,能做到的仅仅是让你避免再次跳进坑里。

看来,想避免自己42岁后,被人瞧不起、被人怼,你只有在30岁前给自己的职业做好定位,并全力以赴围绕你的职业发展,做你该做事情。这样,你才能收到别人的鲜花和掌声,不然,你听到就是别人踩你的脚步声。

如何做呢?老王建议:

1、30岁之前,你务必做好职业定位,并补齐你职业发展过程中所用到的理论体系。在老王十多年面试过4000+位职业经理人,发现有一些人职业发展的确不好,大多数原因是因为30岁之前没有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更没有补齐自己因为职业定位而需要的理论体系。这就导致40岁后职业发展一塌糊涂,被人嘲笑或看不起。

孔子说过“三十而立”。你在30岁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的职业定位做好和所需的理论体系补齐,这样,你才真正做到“三十而立”!

2、务必选择一个信任你、愿意带你的领导,跟着他一起成长。说到跟对领导,很多人都说自己无法找到让自己跟随的领导。呵呵,老王想对你说,你必须要克隆一个“领导”,做一个克隆人,找到一个能为你做背书的人,让你进入职场快车道。只有这样,对方才会愿意信任你、愿意带你。因为人人都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这一点有些人可能不懂。老王说一个案例。看到《破冰行动》的人都知道,当蔡永强被联合调查组找去谈话,说到李飞时,蔡永强说:“我相信李飞,因为他和年轻时的我,完全一样。”

你应该明白了吧!很多人都愿意培养和自己年轻时一样性格、一样有冲进的人。所以,你必须做一个克隆人,克隆你的领导。

3、做好每次的重大选择,因为选择真的比努力重要。有句话很好“没有方向的船,任何方向都是逆风”。这就是你要有目标和方向。而你的目标和方向来自你的选择。有时候,选择真的比努力更重要。

在选择后,你要问自己“我能确保每次选择后都能达到努力的极限吗?”如果你做到这两点,你不成功,上帝都不会答应的。

老王建议,在关键事件发生时,你务必做好选择,如果自己无法选择时,可以找值得信任的前辈询问,也可以向专业的人付费咨询。总比深陷迷雾看不清悟不透要好,至少不能要机会白白消失。

4、特拉特说,靠自己奋斗获得成功概率为1%,只有找一匹马驾驭,才能更好的成功。老王想说,不是所有东西都靠自己去学习,而是要学会借力打力,一定要记住:不会借力打力,所有的事情靠自己去考证,你终究还是一个攻打对方车马炮的小卒角色,一定不是下棋者。

40岁后职业发展不好,被瞧不起、不待见、被人怼,一定是你在30岁之前没有树立好你的职业目标、梳理职业发展路径,更没有在关键事件选择的时候,做出适合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正确选择导致。

老王建议,30岁之前,你必须做好职业规划,才可能避免40岁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