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工潮席卷欧洲,中国市场是救命稻草

从去年夏天开始,一场罢工潮从英国开始,逐渐席卷到欧洲大陆各国,至今仍然没有消停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的,西方经济学发展至今,从理论到现实的方方面面,都陷入困境。欧洲的罢工潮以及持续走高的通货膨胀,其实是对西方的价值观,新自由主义货币政策,以及欧洲自己鼓捣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个重大打击。在此情况下,欧洲的出路,就是抱紧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腿”。

【罢工潮始于英国,逐渐蔓延到欧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罢工潮始于英国,逐渐蔓延到欧洲】

作为罢工潮的发源地,英国的处境尤为糟糕。过去的一年里,英国通胀率接连刷新纪录,民众生活成本大为升高,各行各业都存在大规模的罢工现象,说明英国整体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而世界银行还有IMF国际货币基金最新的预测也表明,在世界各个主要经济体中,英国的经济前景是最不好的,也侧面说明,英国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现实困境中,陷入得也最深。

罢工潮是对劳动市场相当严重的冲击,证明劳动市场的运转系统已经不再按照基本规律运转,而英国政府在这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束手无策,也证明政府已经无法起到监管的作用。这既跟英国高企的通胀率有关,也跟英国的金融政策、货币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只是单纯地提出,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和失业率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从更深层次的视角来看,这些其实都是“交易速度”的问题,也就是跟货币的周转速度、劳动市场的周转速度以及商品市场的周转速度有关联。

【法国的全国性罢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国的全国性罢工】

往大了说,就是西方经济学建立起来的理论模型,由于没有向量,不重视速度,陷进了自己挖的逻辑大坑里面了,这也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困境,既是理论问题,也是现实问题。美欧国家的商品市场、劳动市场乃至于货币市场都在紊乱,罢工潮只是诸多表面现象之一。所以西方正在以价值观的名义,来疯狂地切割市场和掠夺价值,但是这些都只是权宜之计,根本矛盾不解决,处境只会越来越糟糕。

当然,英国现在还没意识到这一点,还死抱着凯恩斯当年的所谓的乘数理论不放,但如此一来,那么就挖的坑越大,那么自己可能也就越倒霉。

【法国罢工期间,马克龙还在跟西班牙签贸易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国罢工期间,马克龙还在跟西班牙签贸易协议】

在这方面,同样被罢工潮所席卷的欧洲大陆反而做得要比英国好很多。就拿法国来说,前段时间,由于马克龙政府决心提高退休年龄,确保养老金系统不崩溃,法国发起了全国性的罢工潮,规模比起英国那边一点也不逊色,但说到影响乃至于后续生产秩序的恢复,法国能比英国更快的走出困境,至于欧洲大陆其他的罢工现象也差不多。究其原因,主要就是靠中欧经贸的基本盘,给欧洲大陆创造广泛的市场空间,从而缓和罢工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欧洲大陆尚且还有退路可言,但已经脱离欧盟的英国可就不一定了。

【由于生活成本大幅提高,欧洲民众走上街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生活成本大幅提高,欧洲民众走上街头】

综合各方来看,中国当前的经济逻辑反而是正确的,俨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心。不过,美英始终掌握着所谓“传统价值观”的话语权与影响力,这也是难以调和的矛盾。不过,按照前面的“交易速度”理论,中国的货币周转速度、劳动市场周转速度以及商品市场周转速度都是世界第一,美英都跟不上了。可见,当前的中国经济,很像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经济,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亮眼的“例外”。

而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从文化、社会、经济多方面愿意中国接触并深入交流的,那么自然能够跟得上、或者说享受中国发展速度的恩惠,比如说俄罗斯、巴基斯坦、东盟乃至于中东以及南美国家;而若是蓄意对抗、推动脱钩,甚至是挑衅的国家,那么只会遭到经济逻辑的惩罚。

【英国首相苏纳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首相苏纳克】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对比,即便是意识形态基本一致的欧盟与英国,在面对同样的罢工潮时,表现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别看欧洲现在叫嚷着与中国“脱钩”,但也仅限于嘴上说说而已,即便面临美国的外部压力,与中国经济的对接效率不佳,甚至只能暗中接触,但还是能够帮助自己走出困境,有效消化罢工潮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反观已经完全对美国亦步亦趋的英国,真的有可能从此掉进万劫不复的陷阱。

最后再引申一下,以中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和共同体主义和有组织社会,在当今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其经济的表现只会越来越好,而欧美为代表的普通法系、个人主义以及自组织社会,虽然跟过去的模拟技术非常登对,但现在却无法完成数字化,所以只能再开始他们的强盗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