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候,淮南地方有个人,叫莫南山,没有儿子,只生了三个女儿。两个是前妻所生,一个嫁给了本村土财主的儿子蒋一郎;一个嫁给了本县县吏韩提控。第三个女儿是继室所生,不仅长得容貌秀丽,皓齿明眸,而且女工针线,样样都好,十分地伶俐。父母见女儿出色,一心想给她找个读书人做女婿。
县里有一个苏秀才,祖父生前是做过官的,父亲也是个秀才,只是现在家道中落。莫南山见他长得好,又是书香人家,就请媒人去说,要招赘为女婿。
刚开始时,苏老秀才不同意,嫌莫南山是普通百姓。后来,经过莫南山再三地坚持,媒人苦苦地撮合,这门亲事才成了。
苏家下了聘礼,莫妈妈本想多给女儿准备嫁妆,可莫南山说:"女婿是读书人家出身,不喜欢这些,等以后多给他们几亩田吧!"因此嫁妆也就没有多少。
苏秀才和莫氏成亲没多久,莫南山忽然中风去世。两个大女儿赶到娘家,把金银细软都抢走了。蒋一郎和韩提控狼狈为奸,韩提控携家占了住房,蒋一郎占了田地。
莫妈妈让苏秀才去告状,老秀才没让,他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和他们争什么?"因此苏秀才便没有计较。
莫南山的堂弟莫南轩,见苏秀才不屑争夺财产,十分欣赏,认为他一定会有出息。见苏秀才死了父亲,又死岳母,安葬完两位老人,日子过得非常紧,想出去教书,又因年纪轻没人请他。于是,莫南轩千方百计,把他弄到周鸿胪家做了伴读。
苏秀才到周家后,早晚不停地读书。周公子看后,心想:"我请伴读,不过是找个玩伴而已。现在他这样卖命读书,实在是不知趣。”因此非常厌烦他。
周公子经常和朋友喝酒、逛妓院,也邀请苏秀才同去。苏秀才都托词躲避,就更让周公子觉得碍眼。
读书的不在馆中,伴读的怎么能坐得下去?就算厚着脸皮坐着,可饮食不周,仆人懈慢,即使没人撵,也不好再待下去。于是,苏秀才辞别而去。
回到家中,苏秀才怕荒废了学问,仍是早晚读书。家中的日常开支,亲戚间的人情来往,都由莫氏做针线活赚钱撑着。
转眼,到了科举之年。苏秀才一心准备应试,每天读书到半夜三更。莫氏生怕家事分了丈夫的心,缺少柴米什么的,一点儿都不让他知道。还为他做了新衣服,凑够了到南京考试的来回盘费。
苏秀才去考试前,亲戚都来送礼;考试后,又都来探望。莫氏以为丈夫一定能够中举,又是得意,又是欢喜。
苏秀才考试回来,天天都有人请喝酒。莫氏也很兴奋,开始算计着房子小,得另租房子;家里没仆人,得收几个。她把一切都盘算得好好的,就等着丈夫的喜报。
放榜的那天,莫氏亲自把门前打扫干净,又换上体面的衣服在家等着。一听见街上有动静,便在门缝里张望。转眼一天过去,知道丈夫没中,她非常不高兴。苏秀才见了,只好说两句大话安慰妻子:“这些八九分才的人都中了,我十分,还怕不中?只不过是晚三年而已!"
这以后,苏秀才便去做了教书先生,赚点银子养家,还好两口人花费不多,勉强可以支撑。
这样,三年过去了,苏秀才摩拳擦掌,又要去应试。丈夫临起身去南京时,莫氏再三嘱咐:"一回生,两回熟,这次一定要中个举人,给我争口气。”
苏秀才非常有信心:“一定一定!”
上次苏秀才去南京乡试,莫氏求莫南山的妻子来做的伴,这次仍旧求她。这晚,莫氏在梦中呜呜咽咽哭起来,一直哭得醒了。婶婶问她怎么回事,她说:“梦里听说丈夫没中,因此难过。”
婶婶笑笑,赶紧安慰她:“梦是相反的!梦见死是生,梦见凶反而吉,梦见不中正是中!"可莫氏还是高兴不起来。
第二天,苏秀才到家,告诉妻子:"这次的三个题目原来都做过,这回肯定要中了!"
莫氏顿时眉开眼笑:“这样说来,婶婶的梦解得不差。婶婶再留下住几天,喜报来后好帮忙料理。"
于是,欢天喜地,只等喜报上门。到了放榜的日子,莫氏才知道丈夫又没中。原本莫氏是在梦里哭,现在倒是白天哭个没完。苏秀才也长吁短叹,说:"再等三年吧!"
莫氏听后,横眉竖眼,向丈夫喊:“人生能有几个三年?这穷日子可怎么熬啊!”喊完,仍旧大哭起来。苏秀才心里也不痛快,没有办法,只好走出去,让婶婶劝她。
从这以后,莫氏每天只是唉声叹气,不好好过日子。苏秀才只好住在书馆里,很少回家。
转眼,又过了三年,苏秀才又要去南京应试。莫氏不再向前两次那样尽心准备,而是不管不问。苏秀的盘缠,还是莫南轩知道他没有,才送过来的。苏秀才强打起精神,起程上路。
莫氏虽然嘴上没说,可心里还有一丝希望,指望着丈夫这次争口气。
谁知,该倒霉的时候就是这样,苏秀才这次又没有中。莫氏对丈夫算是彻底绝望了,上次还是不好好过日子,现在竟吵着不肯再过日子。
苏秀才见她闹个没完,只好劝她:“你只说不过,不过,难道还想改嫁吗?我努力地教书,也能维持你我三餐不缺。就算再穷,也是个秀才人家!这样的话,以后不要再说。"
莫氏嚷:"为什么不能说?别人家丈夫都有本领,偏你这样窝囊,和死人有什么区别?别人家热热闹闹,偏我家冷冷清清。难道非得挨一辈子不能改嫁吗?”
苏秀才叹口气,接着劝道:“你也等了十来年了,就不能再等三年?"
莫氏说:“已经为你守了十来年,现在就饶了我吧!三年三年,哄了几个三年了?我还听你的!"苏秀才没有办法,只好去央莫南轩过来劝。
莫南轩一过来,莫氏就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叔叔,我好苦啊!这十来年,哪一天开心过?往后的日子,真是没法再过,求叔叔做主,叫他休了我,让我另嫁他人吧!"
莫南轩非常生气:“亏你说得出,丢下一个丈夫,又嫁个丈夫,不怕惹人笑话!你没见戏文里的朱买臣?你丈夫会有出息的!"
莫氏说:"会稽太守?哼!料他也当不上!我也不是那种没有志气的女人,将来他有出息了,和我没有关系;我再穷,也不会再回来找他!"说完,竟然自己回房去了。
莫南轩见她态度如此决绝,知道劝不住,只好摇摇头:“不贤惠!不贤惠!我再不上你家门了!”
莫氏见没人给自己做主了断,又不想再和苏秀才过下去,只好寻死觅活,整天要上吊。苏秀才也不在家呆着,总是躲在书馆里。邻居们怕受连累,都去劝他:"苏相公,你妻子疯疯癫癫,你又在书馆里,万一她有个好歹,会连累我们一起吃官司。现在是她不仁,不是相公不义,干脆你就满足她的心愿吧!”
苏秀才叹口气:"她过了十年苦日子,没有一点过错,我怎么忍心休她?”
众人又说:"这是她狠心撇开相公,不干相公的事。"苏秀才无奈之下,只好答应让妻子改嫁。于是,众人就跟莫氏说了,安了她的心。
莫氏知道丈夫同意了,就去找叔叔莫南轩商量改嫁的事,可莫南轩不管。她又去找一个远房姑姑,是个媒婆。
刚开始,莫姑姑也劝她,说是结发夫妻不该这样,后来说到日子太穷过不下去,就答应帮她找个好人家。
恰好,县衙门前有个开酒店的,三十岁还没有娶媳妇,莫氏便请过莫姑姑给他做媒。莫媒婆找到他说:“这儿有个好人选,是苏秀才的娘子,生得模样好,会写会算。苏秀才养不起,任她改嫁,还是个读书人家出来的。"
又对侄女说:"那是个大小伙子,因为父母接连死了,一直守着孝,所以没有成亲。他家有房有地,有仆人,还有一个酒店。你嫁过去,上边没有公婆需要服侍,下边还有仆人服侍你,你什么都不用干,就是现成的女主人。"
莫姑姑两面说完,又领着那个男子来和莫氏相亲。那个男人花五分银子买了顶帽子,七钱银子买了一身新衣服,打扮得利利索索。莫氏穿得也是体体面面,两人互相看了两三眼,都很满意。
回去后,那人送了几两聘礼,莫姑姑给苏秀才送来。苏秀才没有要:"我们夫妻十年,都是花她的多,这些银子让她带过去吧!"说完,还哭了一场。
这样,莫氏竟然真的嫁给了酒家郎。其实,那个家伙哪里有什么田产房屋,只有一间酒店,还是租的。仆人,就是他们两口。莫氏明知被姑姑骗了,也没有办法,幸亏自小就能干,很快便会在店里数钱打酒了,倒也随遇而安。
苏秀才这下是落得个耳根清净,可是生活却没有人理会。莫南轩可怜他,就让他教小儿子读书,一年给个十来两银子。苏秀才的生活这才稳定下来,只是再也不敢从任何酒店前路过。
地方上那些轻薄少年,总是三三两两,去看这个苏秀才的前妻,还说话调戏。
有人笑话苏秀才:"一个老婆都制不住,要嫁就嫁了,真是个窝囊汉子。”
也有笑莫氏的:"扔了秀才,找酒保,没眼光的女人!"
“甩了一个丈夫,又跟一个丈夫,真是个薄情的泼妇!”
总之,县里的人,都把莫氏和苏秀才的事当做了一桩笑话。
苏秀才一是真没钱,二是怕找不到合适的,所以再也没敢提娶妻的事。
就这样,转眼又到了科举的时候。自从莫氏走后,苏秀才没了家庭负担,便一心一意读书。而且,妻子抛弃他就是因为考试不中,所以格外地努力!
真是黄天不负苦心人,这次他竟然中了。消息一传开,满城都轰动了。大家都笑莫氏平白把一个夫人让给了别人,还说,也不知谁家的女子,有福气来享受。
莫氏在酒店中,也听见人说了,只是装做什么都不知道。苏秀才应试一回来,莫南轩就为他租了一所房子,收了两个仆人。这时媒人也开始纷纷上门说亲,这个说某官员小姐,才貌双全,极有陪嫁;那个说某财主女儿,人物齐整,情愿倒贴三百两。苏秀才想起穷时连妻子都养不起的情景,一个劲儿地摇头:“再等等!”
十一月时,苏秀才又起身上京,参加来年二月的会试,结果又轻轻松松地中了个进士。之后,他便告假还乡,坐着轿子去各处拜访。
这天,苏进士去拜府县官员,从县衙前经过,无意中看见了一个酒馆,柜台里坐着个标致妇人,正是莫氏。心想:"我先去见见她,看她怎样对我。”
于是,他下了轿子,穿着官服,来到酒店中。店主人正在那边数铜钱,见过来个当官的,赶紧躲开了。那莫氏已认出来人正是前夫,却并未羞恼,只是拉着个脸。
苏进士走向前去,恭恭敬敬,给前妻见了个礼。她倒是硬气得很,也不还礼,只说:“你做你的官,我卖我的酒!”苏进士听了,付之一笑,便转身离去了。
一转眼,莫氏已经改嫁好几年了,进士家里哪能没有女主人呢?恰好,同乡沈举人有个妹妹,刚刚十八岁,父亲是个知府。媒人一说合,苏进士就和沈家结了亲。
先是下聘礼时,就热闹极了,许多人都出来观看。等到迎娶时,更是鼓乐齐鸣,喧嚣得不行。
莫氏见了,不禁愣愣地看呆了。街上的人都说:“好有福气的女子,做现成的夫人。"她听了,心里也懊悔极了,可又不能表现出来,所以做生意时便有些心不在焉。
这天,有个轻薄少年路过,心想:“这婆娘站在酒店里,还想着要做夫人吗?我先戏弄她一下。"
他先故意拿出二斤半的酒钱,走过去把钱放在莫氏面前:"买三斤酒!"
莫氏接过来数数,放在柜上,说:"钱不够,不能卖。"
少年这才笑嘻嘻地,又摸出几个钱添上:"大嫂,怎么这样性急?只因性急,丢了夫人的位置,还性急!"
莫氏自打做了这错事,也不知被人笑骂了多少,却从没被人当面笑话过。现在,她听了少年这几句话,顿时满脸通红,可又不能和他闹,只好忍气吞声打了三斤酒给他。少年接过酒,得意扬扬地走了。
莫氏回到房中,不停地长吁短叹。当晚,等丈夫睡着后,便爬起来,悬梁自缢了。
苏进士知道后,拿出了二十两银子,托莫南轩为前妻择地埋葬。
对莫南轩过去的照顾,苏进士非常感激,于是,帮着他的儿子们都得了功名。后来,苏进士官到一品大员,还生了两个儿子,夫妻偕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