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帅为新中国的建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没有他们卓越的军事指挥与领导才能,中国人民命运的改变,中国历史新篇章的展开,或许要向后推迟若干年。但我们发现,十大元帅中有四位大家公认并时常称呼为“老总”的元勋,但毛主席只叫过其中三位为“老总”,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十大元帅中的四位“老总”为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但毛主席没有在公开场合叫过陈毅为“老总”。一种观点认为虽然这四位元帅在新中国成立前大大小小的战场上都展现了绝对的领导水平与军事才能,但是在这四位元帅中,陈毅年龄相对较小,用“老”字来称呼显得不合时宜。

所以毛主席只称朱德彭德怀、贺龙为老总。但是,“老总”是人们对我国军队的高级干部,行政干部或者日常生活中有才能的人的一种称呼,表示人们的尊重,并非只有年龄大的人才能被称为“老总”。因此这种观点不攻自破。

那么,这四位元帅在军队建设与革命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功劳上的差异呢?很显然并没有,这四位“老总”都在我国的军队建设与军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军队力量的主要领导者和缔造者。

在革命年代,不同的元帅有自己的“生长时期”,也在不同的阶段内增强了我国的军队力量,助力新中国的建立,他们的功劳不能进行量的划分。

比如,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朱德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发动了南昌起义;在土地革命时期,朱德和毛主席等其他领导人一起建立了工农红军第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担任八路军的总指挥;在解放战争期间,朱德担任解放军总司令等要职。

尤其在井冈山根据地建设时期,朱德与毛主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将革命的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毛主席称朱德为“朱老总”无可厚非。

彭德怀元帅曾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朱老总、毛主席一起将井冈山上的红军实力发展壮大,也在抗美援朝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志愿军成功将美军打回三八线,破除了建国初期边界线唇亡齿寒的局面,为国家赢得了宝贵的和平建设时期。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贺龙元帅稍显“低调”,但在共产党建军时期,他是其中的骨干和指挥。并且,当党内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路线时,贺龙元帅坚持毛主席的领导思想,坚决团结在毛主席的周围,为红军保存了一定的军事力量。因此,贺龙元帅也被毛主席称为“贺老总”。

而陈毅元帅不仅是毛主席在革命年代的战友,而且也是在诗文创作上有共同兴趣的诗友,还在革命的关键时期接受过毛主席的指导。

在古田会议之前和延安整风运动时期,陈毅敢于自我反省,通过与毛主席的信件往来,接受毛主席要求陈毅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建议。从这个意义上说,毛主席是陈毅人生路上的导师,因此,毛主席没有在公开场合称陈毅元帅为“陈老总”。

虽然只有三位元帅被毛主席叫过“老总”,但十大元帅都是我国建国历史上重要的军事领导人。毛主席赞赏他们的能力,肯定他们对新中国做出的贡献,并没有因他们做出贡献的时间不同而进行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