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黑龙江哈尔滨一个地铁站内的女厕所,发生了尴尬的一幕。一女子上厕所时拉开一个没关的门,发现有个男孩正在上厕所,随即该女子被吓到,随口说了两句话:“这里是女厕所,你是男孩儿你不能上女厕所”,随即该女子便遭到了男孩妈妈的辱骂,甚至被堵在厕所坑里,要求该女子给她儿子道歉。此女子拒绝道歉,然后更是遭到男童妈妈叫来全家人一起辱骂,双方在厕所争执了将近二十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疑似是当事人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从网上引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此我想表达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1. 按照当事人的说法,在她说完那两句话的时候男孩子并没有哭泣,我觉得如果单纯是这两句话并不足以让一个6岁的男孩子哭泣,6岁的男孩子有足够应对被批评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多会让他觉得尴尬一下,不过也要看当事人当时说话的语气是否温和。但我认为男孩子哭泣的主要原因在于他的妈妈当时对别人语气很凶,男孩儿一下子被吓到了才哭的,有种哭泣是明明可以止住,却会因为刚好这时别人的一句话突然就控制不住了。因为我自己也经历过很多次,被别人骂跟别人理论的时候我没有哭,但是过后旁边人安慰我的时候却哭出来了,控制不住。我儿子女儿有时候也会这样。所以我猜测这个男孩儿是不是也是一样的情况呢。
  2. 该男孩儿已经有6岁了,6岁的孩子完全可以自己过去男厕所方便,如果妈妈实在不放心,可以先到男厕所门口等着男孩上完厕所,把孩子交回到家人手中自己再去女厕所上。其次,当事人有说当时孩子的爸爸也在场,男孩子要上厕所理应由爸爸带去男厕所上,女儿呢一般就由妈妈带去上。如果只有妈妈一人带着儿子在外,迫不得已之下把男孩带去女厕所,那妈妈也应该站在孩子上厕所的这个门守着,以免引起尴尬。我儿子在三岁之前,我也是带着他一起进的女厕所,但是我都会守在他门口等他上完,然后我再进去上,让娃在门口等我,中途我会时不时跟孩子说说话,怕他乱跑或者被坏人拐跑。然后我儿子三岁之后,我都是让他独自进去男厕所,然后我就在外面等着他,如果时间稍微有点久,我就会喊一下他名字,一般厕所不大,都可以听见的。听到他应就放心了,也没啥好尴尬的,一个人带娃一般人也能理解。在我儿子5-6岁以后,我就是让他直接在厕所大门口外面等我了,不过会事先跟他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也不要拿别人给的东西,不要跟着别人走,不要自己乱跑,就站在原地等妈妈。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我心大,但是孩子嘛,总要成长的。你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能守护着他啊,温室下长大的孩子没有经历过风雨,总有一天他会承受不住生活的压力,困难的打击。
  3.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这个男孩妈妈很没教养,众目睽睽下骂脏话,“cao”这个字眼脱口而出,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教养以及文化程度。我从来不会在孩子面前说脏话,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很有可能就会被孩子模仿。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总有一天会变成和他父母一样不文明,没教养。从这个男孩的爸爸辱骂人的话也可以看出这也是一个没有教养的爸爸,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父母都是如此没教养的人,能教出什么好孩子?
  4. 其实当事人说话可以婉转一点,我感觉当事人当时的语气应该也是让人听得不太舒服。当事人当时对孩子说的是“这里是女厕所,你是男孩儿你不能上女厕所”。这话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就会认为你在批评他,他被骂了,感觉很难接受。如果换一种婉转稍微温和一点的说法,特别是对待孩子,可能结果会大大不同。比如当时如果这样说:“小朋友,以后上厕所要记得关门哟。或者是小男孩你应该去男厕所哦,你的老师也说过男女有别对不对?”这样既不会让孩子听得难过,也从中教育了他,达到了制止这种行为的目的。

结语:有些家长特别是妈妈对孩子比较溺爱,总以为孩子还小,上女厕所都带着,其实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从进入幼儿园开始,老师们都会规范孩子的社会行为,比如男孩要上男厕所,女孩要上女厕所,男孩子要站着小便,女孩子是蹲着小便,积极培养孩子的性别角色认同。从小要教育孩子男女有别,看似事件中的妈妈带6岁男童上女厕所是件小事,但是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孩子,让孩子产生错误的性别意识,让男孩子误以为进入女厕所仿佛是对的,对于孩子性别意识的健康成长不利,也忽视了厕所里其他女性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