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激光制导炸弹”,很多军迷可能会下意识地认为它的首次使用是在海湾战争时期。
其实激光制导炸弹的使用历史要早得多。早在1960年代和70年代的越南战争中,美军就已经使用过它们。
激光制导炸弹是一种高科技武器。它采用精确的激光定位技术来引导炸弹的飞行和着陆轨迹。
在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美国空军以不计成本的“饱和式”轰炸和“地毯式”轰炸着称。炸成了一片火海,就算对方不能被爆炸炸死,也会被爆炸的冲击波震死,或者掉入火海中被烧死火焰。
但是,这种饱和轰炸的弊端也很明显。除了滥杀平民严重违反人道主义外,从军事角度来看,这种高密度轰炸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很少有国家能负担得起这种浪费。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军费开支飙升也一直为国内反对派所诟病。
尤其是越战期间,美军投向这个东南亚小国的弹药量竟然是整个二战加上朝鲜战争美军投弹总量的数倍!
可以说美国的炸弹几乎可以炸毁整个越南的土地!以至于50多年过去了,越南仍然有数不清的炸弹炸坑,因为死水,被越南人当成了鱼塘。
不过,即便是这么高强度的轰炸,命中率依旧很低。比如,为了炸毁连接南北的清化大桥,美军不断出动舰队甚至战略轰炸机。经过五年的轰炸,他们还是失败了。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派出的两支支援部队,一支是高炮部队,一支是铁路部队。其中一个可以有效阻止敌机靠近,击落多架敌机,另一个可以保证随时紧急抢修损坏的桥梁。
美军不计成本的轰炸,甚至连续轰炸了一座桥,这也让美国空军军队很为难,决定使用新研制的激光制导炸弹。于是,1972年5月13日,美军终于用这种武器炸毁了清化大桥。
此后,尝到甜头的美军继续在其他任务中使用激光制导炸弹。
位于越南首都河内的安福电站,是中国援建和派出高炮部队守备的重要场所。因此,它一直是美军想要轰炸却一直无法成功的目标。现在,美军决定用激光制导炸弹将其炸毁。
自清华大桥被美军炸毁后,中国专家就开始研究应对办法。他们很快发现这种武器怕浓烟,于是中国专家想出了一个妙招:利用浓烟发电穿上“隐形斗篷”。
很快,电站周围就堆起了大量的柴火。面积比整个电站还要大数倍。美军机一旦来袭,就立即往上面浇油点燃。飞机根本找不到目标。
这一招果然奏效。美军投下的几十枚激光制导炸弹,只有一枚击中了电站的墙壁,其他的都没有命中目标。
这个例子也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战争毕竟还是要靠人来完成的,再强大的武器也敌不过人的头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