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下方卡片,关注总编馆长凯先生的公众号,

每天9:00准时为您分享深度有趣的好文.

作者|志云说芝葭

来源|志云说

(ID:ZhiYunView)

你好,我是馆长凯先生。

胡鑫宇失踪事件,真相终于水落石出。

结果是自杀。

尽管很多人仍有疑问,但从尸检的结果来看,这就是最终的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还有录音笔内容显示,他确实有自杀的意愿。

胡鑫宇失踪当天23时08分的录音显示如下:

“已经没有意义了,快零点了,干脆再等一下,直接去死吧, 可以的,因为我今天已经有点不清楚了, 现在我好想去死,感觉已经没有意义了。”

一个15岁的高中生,选择独自一人在深夜的树林里,思索着如何去死。

他对这个世界该有多绝望。

这不是他第一次透露出想自杀的念头,在失踪的当天下午17点,他曾有过跳楼的想法。

他用录音笔记录下这样一段话:

“真站到这里反倒是有点紧张了,心脏在狂跳。 说实话没有理由,只是觉得没意义。 如果真跳下去了会怎样?不确定。 跳下去了应该也没人发现,现在至少不会被发现。 以后过了几天肯定还是会发现的,刚刚又不跳。 哎,我真的是想跳,不想,我应该是不想。”

之前有部分网友曾质疑,胡鑫宇一个高中生为什么要买录音笔?

现在大家知道了,除了学习之外,他还用录音笔记录了自己的无人可倾诉的心声。

这个孩子曾有过犹豫和挣扎,如果当时有人发现他的异样,及时干预,也许会出现另一种结局。

可惜这世上最没用的就是如果二字。

案件细节至此已经全部明了,网上有大量的官方报道可以解答大家的疑问。

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我们现在要探讨的是另一个问题。

一起案件终有结束的时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退场。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仍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

01

真实的胡鑫宇

最不能接受“自杀结果”的恐怕是胡鑫宇的父母。

胡鑫宇出事后,他的母亲在某音平台注册了账号“鑫宇妈妈寻找儿子”。

她质疑学校的监控视频被删减,不愿相信“厌学自杀论”。

因为她眼里的儿子绝不是这样的人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鑫宇小时候上学,有次下大雨,积水深处能把人的半个身子淹没。

有学生为此请了假,但胡鑫宇坚持要去学校。

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厌学呢?

但从他的日记和校方提供的消息,我们可以拼凑出胡鑫宇读书时的经历。

因为发烧的缘故,胡鑫宇中考发挥失常,没能考上原本十拿九稳的铅山一中。

后来他考上了致远中学,因为入学成绩不错,每个学期有1500块的奖金。

但他仍对自己不满意,总说自己如果再高1分,奖学金就会有2000块。

可见他对自己的学习是有很高的要求的。

读高中以后,胡鑫宇的成绩在班级排名中下。

他曾向老师同学表示学习吃力、压力大,注意力难以集中,存在睡眠问题、休息不好,想回家。

他还多次在书本、笔记本上写下了失眠、失落、想回家等文字内容。

“吐了,新环境真的难适应,我这内向的性格真烦。 也不能全怪性格吧,毕竟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人,可以通过写东西来缓解一下这份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胡鑫宇物理课本最后一页,写着一句话:“如果我不活了,将会变得怎么样?”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因为学业的压力,这时的胡鑫宇已经有了抑郁症的症状。

但在家人眼里,胡鑫宇却是另一番模样。

2011年,4岁的胡鑫宇被送到外婆家里,他的童年几乎在外婆家度过。

在外婆眼中,胡鑫宇小时候非常活泼爱说话,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变得文静乖巧。

这也非常符合留守儿童的特性。

在亲人眼中,胡鑫宇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

收到了压岁钱,他会悉数交给母亲用于交学费。

有时让他拿一些做零花钱,他摇摇头,说用不了这么多,买了饭菜票,能吃饱就行。

他羡慕别人家小孩有玩具,说“等妈妈回来了让妈妈买”。

等母亲回来了,他却不提玩具的事,因为不想给父母添麻烦。

读高一时,在外地做保姆的妈妈曾问过他需不需要陪读。

懂事的胡鑫宇告诉妈妈,让她再在外挣一年钱,到高二再说。

因为他知道家里刚翻修了房屋,花了一大笔钱。

遗憾的是,他没能等到高二,精神就已被击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9月27日,胡鑫宇给母亲打了三通电话哭诉不想读书

母亲没有察觉到他话里的求救信号,只是告诉他再“撑一撑”,自己国庆节就回去了。

国庆节时,母亲和哥哥专程从外地赶回,带着他游玩几天,接着又匆匆去了外地打工。

她不曾料到,几天之后,胡鑫宇“失踪”了。

在这起事件中,家长的不理解和忽视也许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人说:亲人的离世不仅是一场暴风雨,也是此生漫长的潮湿。

失去孩子,母亲肯定是最痛的,从她迅速消瘦的身形和逐渐白了的头发中可见一斑,此后余生,她也许会一直活在愧疚里。

我们不能去苛责一个忙于生计的母亲,没有准确地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

但也不免为家长未能触及孩子的内心感到遗憾。

因为能正视并重视孩子心理问题的家长,实在太少了。

02

”原来我真的无人问津“

胡鑫宇的悲剧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原来懂事的孩子更需要关注。

懂事、听话、符合父母和老师的期待,这是世人对乖孩子的评判标准。

但有时”懂事“的背后,藏着很大的心理隐患。

他母亲曾透露一个胡鑫宇”懂事“的细节:给他买的衣服不喜欢,他不会说,只是不穿。

可以看出,胡鑫宇和父母存在隔阂,连一件日常小事都不愿意和父母挑明。

也许是不想给父母添麻烦,也许是觉得父母不会理解自己,也许是想维持听话懂事的人设,得到外界的夸赞。

唯一确定的是,所谓的”懂事“只是他放弃了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曾在笔记本写下”我试着销声匿迹,原来我真的无人问津“

所以他是孤独苦闷的,所有心事只能诉诸笔端。

而这类性格内向的孩子是更需要关注的。

在我们眼里,学业上的压力,只是我们成长过程面临的一个小挫折。

但对于青少年来说,这几乎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学业、父母、感情,可能任一方面的麻烦都能引起他们情绪的低迷,以及自我否定。

而青春期的孩子极不成熟,可能会有一时冲动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大家看这样一组数据:

据《2022年中国抑郁症蓝皮书》显示:

2022年青少年自杀人数大约有10万人,其中中学生占了51%。

也就是说,每年大约有五万多中小学生自杀!

像胡鑫宇这样的悲剧,每年有五万个家庭会经历。

这也是我们更需要关注的问题——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建立相应心理疏导、干预机制。

如何陪伴孩子、教育孩子,这是这起悲剧给社会提出的历久弥新的课题。

而如何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则仍需父母、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能做的,就是走进他们的世界,去理解,去引导。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求救信号。

03

我们都可能成为“胡鑫宇”

昨天有位读者留言:“胡鑫宇并不特殊,某种层面上他是一个大群体的缩影。”

是呀,心理抑郁的又何止是胡鑫宇和青少年呢。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

“人为什么突然就自杀了?”

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

“很多人就像这匹马一样,顶着庞大的压力,在炎热的夏天一圈一圈地跑着, 即使痛苦得快要死掉,也死撑着一声不吭。 可这样硬扛的结果就是,不知道哪一个瞬间,你真的觉得自己熬不住了。”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内耗”,我们不愁吃穿,却不知该如何生机勃勃地活着。

在生活的撕咬中,渐渐变得不堪重负。

尽管大部分人并没有到想要彻底解脱的地步,但时不时会感到疲惫、焦虑、恐慌、愤怒。

这些负面情绪一日日吞噬着我们的活力,又完全不知该如何排解,只是煎熬。

熬不过去,我们是下一个“胡鑫宇”,熬过去了,我们是芸芸众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就像这位读者说的,“结束生命需要的勇气一定比抽身‘精致的牢笼’需要的勇气大”。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至暗时刻,我们都要在自己的生命里过冬。

任何人都有想逃离的时刻,但是努力和命运、和负面情绪作斗争的人,更值得激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深爱我们的家人,请继续坚持。

也许明天不一定会更好,但更好的明天一定会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罗翔说的那样:

“哪有什么明天会更好。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总是有许许多多的挑战和机遇,所以不要用明天会更好这句话来麻醉自己。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努力的过好今天,过好当下,过好此刻,不断的训练自我去接受未知的挑战。”

点亮【在看】+【分享】,希望“胡鑫宇”的悲剧不再发生,愿每个人都能做自己的摆渡人。

参考素材:

上游新闻:《胡鑫宇15年人生轨迹:从活泼小孩到失落少年》

— End —

我是馆长凯先生:一个决定,让我从社会底层逆袭翻身

作者:芝葭,一个快乐的傻子,虽非一块美玉,也愿刻苦琢磨。本文首发于志云说(ID:ZhiYunView),用美文和思考陪伴100万读书人。由百度职业经理人、公益达人“馆长凯先生”创办。转载请联系微信:drj2125(备注公众号名称)。

关注馆长凯先生

每天早上9点,我们不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