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的教育产生出了新的“冲击波”
“2022年极有可能成为‘元宇宙教育元年’。”元宇宙教育实验室主任杨丹在2022年1月首届元宇宙教育前沿峰会上指出,“元宇宙+教育”相较于“互联网+教育”有着跨越代际的巨大飞跃,将发挥出互联网教育不能比拟的作用。一是形成用户共创内容模式;二是打造多元角色沉浸体验,借助日渐完备的知觉管理系统,营造出加强人机交互的沉浸式空间;三是元宇宙教育孕育新的商业模式和学习模式。元宇宙将刺激教育内容的生产与消费,诞生新的商业模式,产生大量新的创业和投资机会。
2022年,元宇宙教育似乎不再仅仅是一个被人们谈论的概念,而越来越多地成为各界争先发展的实践方向。
例如,斯坦福大学开设“元宇宙第一课”——“虚拟人”(Virtual People);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 Minecraft 上举办“沉浸式”在线毕业典礼;美国成立全球第一所虚拟现实高中——美国高中(American High School);中国传媒大学打造国内首个“元宇宙”大学——虚拟中传校园等等。
与此同时,元宇宙相关的底层技术发展也给教育行业革新带来了新的想象。
第一个是大型语言模型(LLM)的突破:DeepMind发布了一个2800亿参数的大型语言模型;谷歌发布了拥有5400亿个语言参数模型;微软和英伟达发布了一个5300亿参数的LLM;Meta开放式预训练Transfomer。
第二个是人工智能的突破: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大量涌现,根据不断变化的输入做出复杂决定,迈向可持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革命。三种不同的图像生成人工智能相继问世:Dall-E、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生成文本的人工智能也已推出,人工智能写作工具发展迅速。
第三个突破是普遍的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强人工智能或全人工智能的最终目标已经日益清晰:人工智能实现各项智力任务只是时间问题。
元宇宙教育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经济学家、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认为,人工智能的“冲击波”已经形成,这在深层结构上加剧了教育的“危机”。过去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是为教育革命和教育发展服务的,实际上人工智能本身可能已经产生了代表人工智能的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
教育人工智能化,人工智能教育化已是大势所趋。
元宇宙教育的实践
对于教育来说,元宇宙所提供的功能,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为学习者提供了拟真的体验。教育以教书育人为目标。“教书”重在知识的传授,以语言、文本、图像等媒体形式施加于学习者的视听感官,再予以信息加工,为学习者所理解、所累积、所内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中,很大一部分的技术供应就在于支撑所传授知识的媒体,使之更易刺激学习者的视听感官,更易于进入到学习者的感知觉信息加工过程。另一方面,“育人”关系到全人的素养发展,关系到追求人生的价值,关系到寻找生命的意义。“育人”重在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参与、互动、碰撞获得感受、体验,所有的身体感觉系统都介入其中。
可见,元宇宙的价值正是在于为学习者提供感受、体验的拟真社会生活环境,在这样的拟真环境中,通过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识别好恶、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教育元宇宙场域下的教学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并且要充分利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全面、客观、精准评价教与学。当前,许多国家都推出了教育元宇宙特色课程,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出的第一门元宇宙课程“Virtual People”,学生们可以使用学校发放的 VR 头盔和手柄控制器远程参与课程活动;韩国的元宇宙教学平台“Gather.town”让教育者和学习者根据个性需求构建虚拟世界;迈阿密大学的 X-Reality 计划,包含的主题有气候变化教育与体验、救援应急响应培训、建筑专业增强现实门廊展览等。
元宇宙与不同类型教育的融合方式不同,以文科、理科的学习为例。在文科类课堂上,如语文、历史、英语等学科,元宇宙更多时候是为学生创设沉浸式体验的环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穿越”的能力——如与李白一起月下对酌,和苏轼一起把酒纵歌,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所传递的思想感情;看秦始皇统一六国,随张骞出使西域,从而身临其境地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
而在理科类课堂上,如物理、化学等学科,元宇宙更多时候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受限较少的实验平台,让学生获得机会去完成那些现实生活中难以完成或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帮助学生完整、准确地建构知识。
例如,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英语课堂上,学生可以在专门开发的 AR 应用程序所创建的增强现实学习环境中观察太阳和地球,并与之互动,身临其境地观察到课堂上原本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学生感官得到充分体验的同时,语言运用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同时学到了天文科学知识,是典型的跨学科融合课堂教学;在海口西湖实验学校的物理课上,学生通过操控手中的平板,运用 AR 技术,观察到光的三基色变换现象,甚至还可以现场进行光的混合实验,其知识建构的准确性得到了增强。
元宇宙教育的大趋势
元宇宙教育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经济学家、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在“第三届元宇宙教育前沿峰会”上,分析指出了元宇宙教育未来的四大趋势:
第一,教育人工智能化、人工智能教育化已成为大势所向。没有人工智能的教育时代正在急速完结。也就是说无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初等教育都要接受人工智能的重要核心引导性地位。
第二,要接受大科学和大教育概念,构建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和传统教育体系的平行体制。
第三,要寻求传统人类和人工智能在未来教育体系下的分工。现在分工其实已经开始,只是我们站在传统教育和传统教育主体的立场上看问题,低估了人工智能从就业到学习全链条的实际影响。所以要建立教育元宇宙,引入BLOOM平台,实践机器学习,把教育元宇宙建设成为教育和人工智能结合的“中介”。
第四,我们已经从AI影响教育进入到AI主导教育、未来将进入到AI和教育重合的时代。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能够更加清晰地定义教育元宇宙的内涵。教育元宇宙需要把教育范式加上AI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虚拟现实引擎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知识体系革命,这个就是教育元宇宙(教育元宇宙=教育范式+AI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虚拟现实引擎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知识体系革命)。
可以预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对教育领域的冲击也许比其他领域更加强烈。元宇宙落地教育领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既要对元宇宙为代表的技术新世界的“教育限度”有所警惕和清醒,也要尽可能地把握好机遇创设感知共生的教学场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和感受。
(来源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