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350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其中,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显著上升,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居高不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癌症防治,要早早行动!身体出现哪些症状是癌症的信号?“癌从口入”是真的吗?哪些生活细节能预防癌症呢?

明天是世界抗癌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癌症防治要点,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身体出现这些危险信号要当心

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的异常肿块;

体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迅速增大;

身体出现的异常感觉:哽咽感、疼痛感等;

皮肤或粘膜经久不愈的溃疡;

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

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或带血;

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

听力异常,鼻血,头痛;

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

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

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

当身体出现这些异常信号时,要及时去医院进行体检。此外,我们可以安排合适的体检间隔时间,去专业的体检机构进行体检,做到早期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见的八大癌症筛查方法有:

肺癌:胸部低剂量螺旋CT
肝癌:B超+甲胎蛋白
乳腺癌:乳腺B超+钼靶
直肠癌(大肠癌):肠镜
胃癌:胃镜
食管癌:胃镜
前列腺癌:彩超+PSA
宫颈癌:HPV+TCT

我国癌症高发,其中食物致癌是重要的一点。那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致癌食物有哪些呢?

这6种许多人爱吃的食物致癌

1、腌制食物

腌制的食物,因为可以保留更长的时间、更加入味,而被很多家庭当成是菜蔬缺少季节的补充。但是,很多腌制的食物中都含有亚硝酸盐。

虽然亚硝酸盐本身不会致癌,但食用后,会与胃里的蛋白结合成新的产物“亚硝胺”,这才是最终致癌的物质。

所以,我们平时实在想吃,也只能偶尔少量吃一点,过过嘴瘾。并且,腌制食物的头一两周内其中含有的硝酸盐含量最高,最好是放置20天后再吃比较好。

2、霉变食物

霉变的食物,含有很多有毒物质。其中含有的黄曲霉素对人体肝脏组织破坏力很强,会增强肝癌风险。

日常生活中,如果大米、豆类或者花生等食物,如果一旦发霉一定要扔掉,不能再食用。在储存时,也尽量选择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选购时,也要注意鉴别选择正规的商家。如果使用木质筷子,最好是半年换一次。

3、烧烤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烧烤类的食物,因为特有的风味令人胃口大开,成为许多人夜宵和零食的来源。

但烧烤食物中的脂肪,经过高温被破解,会产生苯并芘及多环芳烃。它们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消化道,或者通过烟雾进入呼吸道,这两种一级致癌物都会增加人体罹患癌症的风险。

如果想吃烧烤,要适量少吃,而且烧焦部分最好不要吃。烧烤之前,可以将食物先用锡箔纸包好再制作,可以减少食物与炭火的接触。此外,吃烧烤时,还可以同时多吃一点蔬菜水果。

4、酒精饮料

酒精让人着迷,但它的危害也是众所周知。酒精在人体内会代谢成为乙醛,而乙醛是一类致癌物。许多研究都表明,酒精至少与七种癌症有关。

中国酒桌文化盛行,我们在日常应酬中,能不饮酒就不饮酒,也不要劝人饮酒。实在没办法时,也要注意适度和少喝。也不要混合着喝各种酒,对肝脏损伤更大。

5、加工肉类

许多研究表明,加工肉和结直肠癌有关。这可能和它含有的烟硝酸盐有关联。

建议少吃热狗、灌肠、罐头肉、培根、腌牛肉等加工肉类。实在想吃,也建议从正规厂家购买。

6、含糖饮料

研究发现,每天摄入100ml的含糖饮料,患癌风险可能增加18%。这可能与饮料中的糖对内脏脂肪、血糖水平等产生影响,增加了患癌风险。

建议果汁、奶茶、碳酸饮料等尽量少喝,水才是最健康的饮料。

怎么远离癌症?从这些生活细节入手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其中80%都与生活方式有关。想要远离癌症,就要从规避生活中的危险因素下手。

那么,生活中哪些危险因素会提高癌变风险呢?按照目前科学研究分析发现,吸烟、饮酒、营养及运动,与癌症息息相关,通过改善这些行为就可以降低癌症风险。

戒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戒烟的那一刻开始,身体都会得到获益。随着戒烟时间延长,风险几乎与不吸烟者相等。

戒酒

没有安全的饮酒值,有研究表明,少量饮酒与偶尔一次大量饮酒,都会导致女性乳腺癌风险增加。

运动

欧美一项追踪11年的研究分析发现,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可以降低13种癌症风险。

营养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估计,健康的食物和膳食结构可以预防30%~40%的癌症。健康的食物包括,新鲜的蔬菜、水果、粗纤维的粗粮等。

此外,一些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病毒是会传染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尤其需要注意。

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控制好这三个环节的交叉传染。日常要尽早遵医嘱接种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一旦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阴性,要及时补充疫苗。

幽门螺杆菌:吃饭尽量用公筷;饭前便后要洗手;情侣间亲热前,清洁口腔;夏季少喝生水、少吃生食;50岁以上每两年检查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乳头瘤病毒:接种HPV疫苗;避免过早开始性生活、经期不注意卫生等;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EB病毒:勤洗手、漱口,饮食讲究卫生等;建议戒烟并远离二手烟;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如出现鼻塞、鼻出血、听觉减退、耳鸣、头疼等鼻咽癌早期信号,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癌症是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病,是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十几年或几十年的时间,人类目前仍未找到癌症的发病机制。我们能做的是不断提升防癌知识,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