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随着二战的结束和新中国的成立,红色的共产主义风潮席卷全球。处于东南亚一隅的越南国内,也诞生了红色政权。

很快越南国内分裂为南北两大势力,双方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不过这种分裂的局面被有心人看到,美国势力开始在越南南部扶植傀儡,对越南本土的爱国势力进行清剿。

由于亲美势力战斗力有限,美国不得不亲自下场,掀起了美越战争,这场仗一打就是十几年。经过浴血奋战,越南军民不但让美军无功而返,反而因此促成了越南的统一进程。

几年以后,饱经战火摧残的越南又一次开启了战争,不过这一次的对手却是曾经同为红色阵营的中国。而这一次不同之前,越南是以挑衅者的身份开始战斗的。

为了维护我国的国土完整,为国内的经济发展免除后顾之忧。我国在1979年初开始了不得不打的战争

这场战斗虽然历时不长,远比不上美越战争时的旷日持久。但战争结束以后,我们的”心战宣传“却让越军的副总参谋长,发出了“中国的心战,激化了越南内部矛盾”的感叹。

“心战宣传”并非我国首创,而且在越南战场上美军使用的更加频繁。

那么为什么偏偏我国的做法会让越南人印象深刻呢?我国采用的方法和越南当初对美军时有何不同呢?

对美“心战”策略

越南人口中的“心战宣传”,也可以叫做心理战。这种在战场上不用一兵一卒,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早在我国古代就被广泛使用了。

其中最为著名的成语“四面楚歌”,讲的就是这种战法。也就是利用对方士兵心理上的弱点,加上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生还的渴望,从心理上击溃敌人,减少对方的战斗力。

越战初期,美军曾经凭借着己方的武器精良,打出了势如破竹的效果。不过因为当地自然环境等方面的限制,令美国人迅速打下北越的计划彻底破灭。

越南共产党人缓过一口气后,美军开始陷入游击战的泥沼之中。

自从美越双方的战斗开始胶着,美军的失败已经被注定了。本来雄心勃勃的美国人,此时也不得不开始借助正面战斗以外的方式瓦解对手。

多年以后,在美国网络社交媒体上,一段略显惊悚的老式录音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一段所谓的“幽灵之声”相传正是来自越南战场上,它是由美军制作的,自诩的心战“神器”。

原来当时的美军通过对越南地区风俗的了解,觉得越南人对于亡灵的敬畏超过了一切。于是他们特别录制了大量音频,内容都是以牺牲的越南游击队员的口吻,劝说活着的战士放下武器,结束战争的。

录音制作出来以后,美军前线作战部队如获重宝,他们立刻在战斗直升机上装载了大功率的扬声器,几乎全天候的在越南游击队占据地区上空播放。

除此之外,美军还辅以飞机散发传单的方式,企图瓦解游击队的心理防线。

然而让美军始料不及的是,不知道是对于越南人调查研究出现了失误,还是迷信的说法无法对游击队生效。这种广播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不说,反而被人当作是一种噪音,引得对方把枪口纷纷对准了制造噪音的直升机。

游击队员向直升飞机开火,就意味着暴露自己的目标,这在早期确实对于美军集中火力,消灭游击队有生力量起到了一定作用。

可这样的事情一多,渐渐的游击队对于这种直升机也就充耳不闻了。

而让美军更加没想到的是,在自己的心理战没有奏效的基础上,己方的士兵却被越南方面的广播影响,纷纷生出了对战争的厌恶情绪。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特殊的女性,她就是原名郑氏午的“河内汉娜”。

“河内安娜”

郑氏午生在河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越南女子。不过因为生在富庶之家,所以她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并且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1955年,她进入越南著名的广播电台任职。越战爆发之后,她敏锐的发现了敌人利用广播电台扭曲真相的行为,于是郑氏午毅然开始了自己特殊的广播节目,不过这次她面对的听众恰恰是入侵越南的美国大兵。

这样的一档节目,无疑是为英语水平不俗的她量身定制的。如果说美国人对于越南人的了解有失偏颇的话,那么“河内汉娜”对于美军士兵的心理弱点,却是拿捏的十分准确。

她的节目会在每天晚上播出,每次大概30分钟左右。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因为此时士兵们忙完了一天的战事,身心俱疲,松弛的生理状态反而会让情绪活跃起来。

节目一开始,通常是她带着冰冷的语气,用英语向美军士兵发出的“反战劝导”。接下来则是用满含怜悯的口气,“汉娜”开始播报美军阵亡名单。

和其他的广播念诵阵亡名单不同,她并非单纯的说出名字,而是在念到名字的时候,通常会对该名士兵的籍贯和生平略作讲解。

恰恰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作法,让听众会意识到死去的并非一个个空洞的名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郑氏午播报的名单,大多来自于美国媒体发表的阵亡名单。但这些死亡士兵的生平却有很多是她自己杜撰的。

比如“汉娜”常常会为这些士兵加上“望穿双眼的父母”,“苦苦等待的恋人”等注脚。这种杜撰十分巧妙,不但很难辨别真伪,而且还会激起人们更多的同情。

在读完残酷的名单后,接下来是一段轻松的美国音乐。当

然这些音乐也是当时美国国内流行的反战音乐。在一首歌曲播放完毕,“汉娜”会不失时机的对歌曲进行点评,并且自然而然的把话题引导到反对战争,规劝美国士兵回国上来。

更绝的是,“汉娜”会在广播中接听听众来电,这些来电全部来自战场上的美军士兵。

在连线过程中,她没有站在一个越南人的角度,而是化身为温暖的“邻家大姐姐”,和听众聊起了家常。这一点很明显拉近了她和士兵们的距离,也让她的节目具有罕见的“人情味”。

节目的尾声又是用冰冷的声音发出的声明:

“广大美军士兵们,你们不过是被派上战场送死的炮灰。美国政府并不在乎你们的死活,放下武器投降吧。”

“河内汉娜”对于战场上美军的心理影响,和美国国内日益高涨的反战情绪相得益彰。

很快她的名字就被越南和美国民众所熟知,不仅仅是美军士兵,就连美国政府也在重重压力之下,开始反思发动越战的巨大失误。

随着越战进入尾声,很多美军士兵得以陆续撤离越南。不过他们的人虽然离开了越南,但战争带给他们的伤害将伴随他们一生,而大名鼎鼎的“河内汉娜”也会成为他们毕生难忘的广播员。

尤其是广播开始时和结束前的冰冷语调,会成为很多士兵难以挥去的战场记忆。

越战结束后,郑氏午功成身退成家生子,嫁给了一位越南军人。但她平淡的余生,却无法掩盖曾经以一己之力,在战场上大胜美军的辉煌战绩。

而中国心理战则与之大不相同,而是采取了一种越南也无能为力的方式:经济贸易。

中国“心战”

当时的越南刚刚打败了“世界第一”,虽然中苏两国在越战中出了不少力,可是都被忽略掉了。

统一后的越南喊出了自己是“世界军事第三”的口号,这个口号也把越南的野心表现的淋漓尽致。

携着这股空前的自信,越南开始向周边进行领土扩张。凡是同越南接壤的国家,在短时间内都受到了越军的骚扰。我国的西南边陲同样不例外,越南对我国的侵蚀也最终逼迫我国下定了反击的决心。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云南边防部队集结一处,开始对侵犯我国领土的越南部队予以反击。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军以迅猛之势打通了直击越南首府的道路。

虽然我军以雷霆之势给了敌人一个教训,可是两国对于边境的争端并未就此平息。

我军先后在1981年和1984年,收复了法卡山和老山等地区,并在当地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为我国的边境安全奠定了基础。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同样重视心理战的进行。开战以后我军的战士行进到哪里,我们“爱好和平,反对争端”的标语和口号就流传到哪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心理战术也为正面战争提供了良好的补充。

不过由于交战时间短,所以这项心理战取得的效果有限。但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是,我国的“心理战”从战争结束以后才正式开始。

和越南举全国之力四处树敌不同,我国自八十年代开始,走上了经济复苏和高速发展的道路。为了经济的发展,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广交朋友,签订了一系列贸易,经济合作声明。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越两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差距日益拉大。

由于数十年的战争和穷兵黩武,越南全国上下陷入了贫困之中。曾经“世界第三”的国家,反而成为世界上最为贫穷的国家之一。由于错过了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此时的越南已经回天乏术了。

反观我国在经济上的成功,可以算是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个奇迹。经济的发展让我国变得富庶,越南边境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物品,大多来自于和我国边境百姓的交换。

为了更好的开拓边境交换和贸易,我国在中越接壤地区建立了几处大规模的贸易市场,经过政府的推动,中越两国的边境贸易开始繁荣起来。

对于当地越南百姓来说,这样的市场无疑是生存的依仗,也是他们对于生活最大的希望来源。不过在越南政府眼中,这是我国对于越南的“渗透”。

他们对百姓和我国自发贸易的行为十分反感,不惜派遣士兵破坏边境交易活动,而且对于越南百姓参加交易的采用暴力手段殴打和驱逐。

仅1986年6月一个月,越南边境驻军某连就沿途拦截收缴民众换回的物资数十次,造成了越南边境人民的巨大损失。屡次的损失和军队蛮横的态度,在民众中造成了日益激烈的不满情绪。

不满情绪的酝酿终于变成了百姓们的反抗。首先是边境靠着交易生活的百姓,拿着简陋的武器同边防军发生了冲突。在冲突中许多士兵被打伤,但这场冲突却为后来的剧烈矛盾埋下伏笔。

从此以后,每次来到边境设卡的士兵们,都会迎来百姓们的唾弃和对抗。在屡次的冲突之中,前后有上百名士兵被打死打伤,百姓中也同样出现了很大伤亡。

政府权力镇压的结果,就是导致民众同政府,军队之间离心离德,这种基层矛盾在经济落后的情况下,基本上是无法调和的。这种情绪逐渐上升到整个底层民众,和国家管理者之间的矛盾。

国内危机重重导致了原政府的倒台,挑动中越矛盾的越南领导人“黎笋”,也因此郁郁而终。

没想到我国这一“无心插柳”的法,反而成为了最好的“心理战战术”。难怪越南人会认为我国的心战,“摧毁”了原来的政府。

不过这场“心理战”的胜利,是和我国相对雄厚的经济实力挂钩的。

正因为选择了“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才让我国赶上了八十年代全球经济发展的快车,国家变得富强起来。

可见一位具有远见的领导人,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正因为我国在上世纪后段及时的转变道路,才让我们迎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