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持续300多天,双方停火仍遥遥无期,而且还有继续扩大规模的风险。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通过乌克兰战争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俄罗斯在战前有不少伙伴或盟友,但真正靠谱且愿意为俄罗斯挺身而出的国家还真不多。打了这么久,似乎除了白俄罗斯和朝鲜坚定支持普京出兵乌克兰,平时与俄罗斯关系友好的那些国家能保持中立就算不错了。

然而,令普京意想不到的是,某些平时与俄罗斯关系友好的国家连保持中立都不一定能做到,居然还有倒向西方的迹象,这对于俄罗斯而言真算得上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作为地区大国,俄罗斯与美国一样,习惯性将周边地区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如果说美国将拉美地区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那么俄罗斯则把中亚地区视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随着拉美多国相继出现左翼政党领导人掌权的情况,美国对拉美的控制越来越力不从心,这一点从去年主持召开美洲峰会的尴尬情况就可见一斑。相比美国,俄罗斯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其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正在被削弱,而且中亚国家最近的风向尤其让普京担忧。

作为中亚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对于俄罗斯向中亚地区施加影响力非常重要。这个国家与俄罗斯同为前苏联加盟成员国,长期被视为俄罗斯的最亲密伙伴之一。去年哈萨克斯坦突然发生骚乱,普京二话不说,立即以集安组织的名义向哈萨克斯坦出兵,迅速帮托卡耶夫政府平定了骚乱,然后挥师回俄,不带走一片云彩。

然而,令普京失望的是,俄乌冲突爆发后,托卡耶夫并没有像卢卡申科(白俄罗斯总统)一样坚定支持俄罗斯,反而急于疏远俄罗斯,生怕与俄罗斯走太近而遭到西方的制裁。

尽管哈萨克斯坦并未参与制裁俄罗斯,但最近该国公布了一份决议草案,决定关闭在俄罗斯的贸易代表处。从哈媒的报道来看,虽然这只是决议草案,但语气充满肯定,意味着大概率会落实该决议相关内容。

其实,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裂痕早就出现,而且双方的分歧已经公开化。比如俄罗斯通过公投形式将乌东四州划为本国新领土,托卡耶夫对此拒绝承认。后来双方又因二战遗留问题发生分歧,俄罗斯单方面关闭了哈萨克斯坦向外输送石油的管道。普京很强硬,但托卡耶夫并不软弱,随后宣布退出独联体跨国货币委员会协议。而此举显而易见是对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不满,想与之在金融领域划清界限。

其实,不光是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分歧严重,其他集安组织成员国同样与俄罗斯离心离德。比如在去年的集安组织峰会上,俄罗斯带头拟好一份声明,结果亚美尼亚等国拒绝签字,气得普京当众扔笔,将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裂痕公之于众。

而独联体国家与俄罗斯离心离德的背后,除了俄军在战场上表现不佳,致使这些国家对俄罗斯丧失信心,准备给自己找后路,以及美西方通过NGO组织进行和平演变外,其实还与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有关。

而俄罗斯的大国沙文主义其实与美国的门罗主义差不多,都是将周边地区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准其他大国在该地区增加影响力。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对中国与拉美国家加强经贸联系指手画脚。同样,俄罗斯也有这样的毛病。比如,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斯坦准备扩大对华输出天然气,然而俄罗斯得知此事后,居然蛮横地要求乌方放弃向中国出口天然气,改由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作为中间商向中国出口乌方的天然气。对此无理要求,乌方直接拒绝。毕竟,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是否向中国出口天然气不需要经过俄罗斯同意。俄罗斯想在对华出口天然气的生意中分一杯羹,完全可以和中亚国家友好协商,没必要用这种霸道的方式向乌方提出无理要求。

其实,俄罗斯在被西方制裁后,其在欧洲的天然气市场份额逐渐被美国取代,俄罗斯迫不得已将目光投向东方,计划向中国或印度增加天然气供应。而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虽然与俄罗斯关系较好,但在对华天然气出口方面却与俄罗斯是竞争关系。基于大国沙文主义,俄罗斯想掌握这些国家天然气运输系统,并试图与之成立“天然气联盟”,借此在对华出口天然气时掌握更多议价权。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一场乌克兰战争暴露了俄罗斯太多的弱点,周边盟友与之离心离德,甚至主动向美西方靠拢。

如果是以前,中吉乌铁路规划没那么容易通过,但随着俄罗斯因乌克兰战争影响力衰落,而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普京终于松口不再阻难,被搁置了25年之久的中吉乌铁路终于等来开工的日子。

从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同俄罗斯关系疏远的例子告诉我们,将周边国家视为自己的“小弟”的想法是错误的,不管是美国的门罗主义还是俄罗斯的大国沙文主义都不可能持久。国家之间的交往需要地位平等,互相尊重,互利共赢,如此才能长长久久,维系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双边关系。作为俄罗斯总统,普京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要不然连所剩无几的盟友或伙伴也会离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