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面余额是指某个账户的账面实际余额,即账户结存的科目余额,并未扣除其备抵科目余额,摊余成本是指利用实际利率作为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摊余成本的实际是一种价值,是某一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账面余额是科目余额表上的期末余额,可以不扣除与该账户相关的备抵科目,比如“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就是“固定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并未扣除其备抵科目“累计折旧”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减去“累计折旧”科目期末余额-“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是利用实际利率作为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扣除利息后的金额。摊余成本主要被用在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方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融经过调整以后的结果。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率-本金×票面利率-计提的减值准备-已收回本金

举例:

假设企业2023年1月1日购进溢价发行的债券,将其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即账面上通过“债权投资”核算,债权投资初始计量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一般情况下,实际购买成本等于公允价值,债券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8%,实际利率为6%,购买价款为1200元。

初始确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债权投资——成本(面值) 1000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溢价部分) 200

贷:银行存款 1200

持有期间,根据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确认“投资收益”:

借:应收利息(票面利息=票面金额×票面利率) 80

贷:投资收益(期初账面余额×实际利率) 72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8

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 80

贷:应收利息 80

2023年年末,债权投资的账面余额=1200-8=1192元;期末债权投资的摊余成本=1200+72-80=1192元。

第二年,期末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利息 80

贷:投资收益 (1192×6%) 71.52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8.48

2024年年末,经过减值测试发生减值,每张债券计提了票面金额20%的减值准备,即计提了200元减值准备:

借:信用减值损失 200

贷: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200

2024年年末,债权投资的账面余额=1200-8-8.48=1183.52元,债权投资2024年年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192+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71.52-票面金额×票面利率80-已计提的减值准备200=983.92元。

2025年期初摊余成本=2024年期末摊余成本

2025年年末计提“投资收益”为983.92×6%=59.0352元,“债券投资————利息调整”为80-59.0352=20.9648元,期末债权投资账面余额1183.52-20.9648=1162.5552元,假设2025年没有计提减值的情况下,债权投资2025年年末摊余成本为983.92+59.0352-80=962.9552元。

可以看出,计提减值准备并不会影响账面余额,但是会影响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可以理解为基本借贷关系中的“本金”,考虑利率影响后的实际投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