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今武汉)县令刘磊,性格刚强正直,行事雷厉风行。因惩治祝由科邪教过于严厉,有揣奸把猾之人一纸诉状告到巡抚。
其字里行间不仅替一干人等喊冤申辩,并一一列举刘磊处罚此事的种种不妥之处。
巡抚知刘磊性格刚烈,恐处事太过严苛,引百姓愤然,便对其出言告诫。
刘磊见巡抚轻易就被奸人挑拨,很是不悦,便公然高声抵触:“巡抚大人,下官处事一向公正严明,所有罪责皆按律法处置,又何来严苛之说?大人切莫被奸人的巧言偏辞所蒙骗。”
巡抚见刘磊不仅不听劝诫,还意有所指,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气不打一处来,便说:“本官亦知刘县令才能过人,眼下沔阳(今仙桃市)有一案,不知刘县令能否审理?”
刘磊性子一上来,就阴阳怪气地说:“下官身为县令,理应为黎民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案则审,有冤即申,有罪必罚……”
巡抚见刘磊臭性子又来了,一脸无奈,遂命人把沔阳案的卷宗交到其手中。
原来,沔阳案是一悬案,所以巡抚以此案为难刘磊。
先前沔阳有个金桂姐,长得秀眉凤眼,玉颊樱唇,也算个貌美佳人,已接受当地黄家二公子的聘礼。
按理说才子佳人乃锦上添花的大好喜事,谁知成亲之日出了一档子怪事,二人至今都未喜结连理。
当天,黄家八抬大轿迎娶金桂姐,场面很是风光,不料落轿时,从里面走出两个新娘子。
二女无论声音体态,发饰、耳饰及服饰皆是一模一样,让人无法分辨谁是真的金桂姐,因此未敢成礼。
随即把二女送回金家,让金父母辨认,哪料金父母也未辨出自己亲生女儿。于是金黄两家就以“人妖说”告到官府。由州到抚,已拖延了半年,至今未作裁决。
刘磊看完卷宗,便奏请提案到巡抚衙门等候审理,并要求在他审案时能借巡抚官印一用。巡抚爽快答应。
到了审理当日,刘磊命人唤来二女子,分别在不同的房间里审讯,询问其父母的年龄、家中有何产业、家宅房间有何摆设等等。
一一盘问,十分详细,待核对二人供词时,发现几乎同出一口,毫无破绽。
刘磊眉头紧锁,看来此方法根本行不通,需要打破这一成不变的审理方式。
遂把二女唤到公堂上说:“本官认为你二人为双胞胎姐妹,若一并将你二人判嫁到黄家,恐怕你们的父母不会同意。
本官在此铺设一座鹊桥,你二人谁能从桥上走过,本官就判她嫁到黄家,反之,本官就判她回家。”
于是命人凌空铺设白布,以布为桥,从仪门( 官署、邸宅大门内的第二重正门 )一直铺到刘磊的座前。叫二女从白布上走过。
一女见悬空的白布,自知不懂如何行走,便伤心地哭了起来。刘磊见状,怒斥此女,遂命人把她赶出衙门。
另一女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登上布桥行走起来,只见她犹如走在平地上一般,轻松自如,径直走到刘磊座前。
这时,刘磊不动声色地拿出巡抚的官印,猛然向此女的头部拍下,只听此女一声惨叫,两旁衙役迅速用网将其罩住,定睛一看,女子已变成一只狐,头流鲜血,气断身亡。
此案已水落石出,妖狐被扔到江里,因哭泣被赶出衙门的女子判嫁到黄家。
悬案了结,巡抚大喜,奏请朝廷升刘磊为汉阳知府。刘磊更是一案成名,被百姓传为佳话,称扬刘磊为包龙图包公再世。
又一年,汉阳有个靠贩卖茶叶为生的商人,携带重金回家,途中被强盗盯上,一路追至汉川。
茶商逃到一家客栈求救,店家沉思片刻,为难说道:“若如你所说,客官也不宜住在小店,可速去投奔杨武举人家,应该能保你万全。”
受店家指点,茶商又跑到杨举人家,请求庇护。
杨举人兄弟二人见茶商奔逃已久,也没吃上一顿饱饭,立即叫下人准备酒菜招待茶商,又为他打扫出一间客房让其休息。
并叮嘱道:“倘若晚上有什么动静,只管安心睡觉,不要轻易走出房门察看。”
茶商听杨家这么一说,安全感爆棚,也不再提心吊胆,连声道谢后安心上床休息。
晚上,杨家兄弟二人点亮蜡烛坐在厅内,防范着盗匪来袭。临近三更,果真等来了七名强盗。
于是双方打斗起来,经过一番厮杀,杨家兄弟一举杀死四名强盗,另外三名落荒而逃。
天一亮,杨家就叫醒茶商让其去衙门报官,茶商出门不久,知府的衙役就来到杨府。
兄弟二人一见衙役很是疑惑,茶商刚出门不久,不可能这么快时间就把衙役请来。
只见衙役向杨举人叉手作揖说:“杨举人,得罪了,有人报官趁你谋财害命,请跟随小人到府衙一趟。”
原来狡猾的强盗假扮成茶商,连夜到衙门击鼓求救,谎称杨举人谋财害命。因此刘磊派衙役将杨家兄弟二人拘捕到府衙审问。
杨家兄弟察觉事情并非表面这么简单,恐防有诈,把事情的始末陈述完毕后,遂请求刘磊先放一人回去保家。
因又有茶商前来报官,刘磊认为此案扑朔迷离,未准允杨家兄弟请求,将兄弟俩暂且打入大牢。
不料强盗返回杨家,把杨家老老少少全部杀死,未留一个活口,还盗走不少财物。
等到刘磊觉察事有蹊跷之时,赶忙释放杨家兄弟,可惜已为时过晚。
刘磊十分内疚,深深感到愧对王家众人,遂加强兵马追查盗匪,经二个月的时间终于将盗匪及其余同伙捉拿归案,处以极刑。
此案了解以后,刘磊便辞官回乡。当地百姓感叹道:“刘大人能断狐妖悬案,却被奸滑的盗匪蒙骗,治人真是比治妖还难……”
情节选自《子不语》声明:故事内容皆为虚构,文学创作旨在丰富读者业余生活,切勿信以为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