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低的70万,贵的90万,用不起,等不了的人都死了。”
我国现在有着数百万的心脏病患者,其中有很多人需要进行心脏移植,但是能配型的心脏少之又少,所以这就需要人工心脏来代替它。
​提到人工心脏就不得不说,我国第一例移植人工心脏的手术,是一位四川省人民医院救治的43岁宋先生。
而一位叫做王十七的演员也因为心脏衰竭严重,甚至收到了四次病危通知书。
​在多次配型失败之后,经过医生的建议,最终选择移植人工心脏,人工心脏最早在1957年就应用过,是美国的医生使用聚乙烯基盐制作成的。
​到后来工艺进步,科学家发明出了一种能将人的寿命延长112天的人工心脏,但是当时的人工心脏启动非常麻烦,需要用到比电视机还大的发动机。
​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两种人工心脏,一种是只取代心脏部分的功能,另一种是取代整个心脏,并且我国心脏还有三种不同的人工心脏。
​虽然种类和样式很多,可是我国的人工心脏每年只能生产几百个,对比我国数量庞大的心脏病患者,这些数量显然远远不够。
​不过王十七当时的运气非常好,他在2019年进行了手术,为他进行手术的医院是我国著名的阜外医院,虽然当时已经有很好的技术,但是却无法解决患者休克死亡的问题,所以手术存在较大的风险。
​王十七坚持手术,好在最后手术成功,王十七恢复了活力,后来医院又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这颗人工心脏没有任何问题,并且这颗装有两块电池的心脏仅仅一块电池就能使用八个小时,两块电池能坚持16个小时的时间。
​但是推广人工心脏的最大难题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人工心脏的价格,据了解一颗人工心脏的价格就高达八九十万,价格最低的也有七十多万。用不起的人,最终生命走向了终结。
​价格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制造人工心脏的材料非常珍贵,而且仅仅是打磨血泵就要三百多个小时,光是人工费就已经非常昂贵。
​并且现在医保的范围不包括人工心脏在内,这就导致本就昂贵的人工心脏对于普通的工薪族来讲可望不可及,很多人奋斗大半辈子都换不起一颗人工心脏。
​国外市场的人工心脏大多都是龙头企业来垄断,而在国内没有一家外国企业进入人工心脏的市场,所以国内的价格有望下调。
​现有的技术是,将人工心脏装到患者体内,把电池、控制器都装在外面,方便给电池充电和更换电池,但是我国的王现强教授有一个更好的想法,他认为可以将电池、控制器等原本放在体外的东西装到体内,并采取无线充电的技术来给电池供电,这样既可以方便充电,又能避免感染的情况出现。
​现在国内生产人工心脏最好的厂家已经能做出重量仅200克并且能够还原血管弹性和泵血力度的人工心脏,价格仅为最开始制造的人工心脏的一半。
​中国人工心脏的市场非常庞大,能不能管理好这块蛋糕,对中国未来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