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初八,下午开会,将手机置于振动状态。快六点,听到放在沙发的衣服口袋里不停传来“突突突”的振动音,心想,这个时候,谁会有什么事情来电话呢?取出来一看,是母亲打来的,赶紧接听。
老人问我是上班还是在家,我说还在单位,快下班了。她笑着说:“在上班就好,不能闲着在家没事做。”应该是女儿给奶奶打过电话,知道妻子陪着去了高淳,便又问我是在饭堂吃饭吧,我说这个礼拜饭堂不开伙,又问那一个人回家吃什么呢?我说自己做,家里吃的东西还有很多。
电话里,母亲又一再叮嘱,在单位做事,记着要稳稳当当的,把自己手上的饭碗端牢。挂电话前,又交待一句,以后不要每天晚上打电话,要打也不要太晚,一个礼拜打一次就行。因为有人骂,说我光是打电话有什么用。
这段时间,难怪听到母亲接电话的声音有点异常。最近几天,晚上八点多打回去,母亲不接,有时接了后讲两句就挂断了,原来是怕人骂我啊!
还是大新年里,母亲那么慈祥,却显得很不高兴。上次在家休假待了半个月,在整个村庄,没人不说老人好的。不少人都说:“如果光是你妈在家,我们天天给老人送饭送菜都愿意。但有另外人在,我们连你家门都不敢进,有时经过你家门口,都会被骂。”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其中的“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这里是指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脸色讨好他人。这句话译为现代文就是,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来讨人喜欢,这样的人,仁心就很少了。”这里说的巧言令色,是专求讨好他人,待人没有真情实意。仁的实质在于人内心仁爱的情感,美好的语言、和善的脸色是好的,而根本的是内心的真诚。虚情假意,自然谈不上仁。
其实,我每次回家,都专门给了钱,是希望能对我妈好点,可给再多都不能满足。听邻居说,如果能得到好处,那人脸上能笑出花,否则,就会板着脸,仿佛人家都欠其钱,平时说的话都带刺,很难听。母亲在家这几年,连双袜子都没得到过,更不要说给好脸色。当着我面,都直呼老太婆,真是没办法。母亲属虎,虽然年老,性格刚强,好坏分得清。可我毕竟不好说什么,看着真有点害怕。
常言道:家丑不可外扬。乡邻们说的,我也只是听听,从不议论,回想起来,还是令人伤心。好在母亲啥也不缺少,妹妹隔三差五会回家看望,买吃买穿,帮忙做些事情。不过,人在做,天在看,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如果太过分,伤害的不仅是自己,德性不好,潜移默化中,也会给儿女留下不好的形象,如果跟着学,都没好处。
元宵节之前,应都在过年期间,还可聊聊年。年,古称履端之日,三朝(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之日,上古唐虞时代称“载”,是中华民族农历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
在商代第十三代天子祖乙时代,有一个靠打山柴度日的青年叫万年。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记录,得出了一个360多天变化的周转期,研究出植物的荣枯、粮食的丰歉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再依照月圆月缺的规律,划出了12个月,万年把它献给祖乙。祖乙就将这个历法定名为万年历,每365天就称一“年”。
关于“年”的传说,还有来自周朝的开国良相姜子牙。他斩将封神,前妻马氏也闹着要封。姜子牙就封她叫“年”,只能在一年的最后一天,才能到千家万户去抢维持一年生命的食物,但是“遇响必退,遇帛必回”。
有一户人家围坐在火盆边烤火守岁,几根竹子被烧得发出“啪啪”的声响,“年”吓得急忙逃离。后来,人们用爆竹(鞭、炮)来驱赶年兽,放鞭炮也就成了重要的年俗之一。老百姓又在门前挂了一块“帛”来趋吉避凶。有了纸以后,便用红纸剪成吉祥的图案挂在廊前,称为“挂廊”。现在,每到过年时,就形成了家家户户贴对联的习俗。
腊月里,妻子专门从网上买了一副对联回家。因为途中寄递,到家已有破损。打开工会会员福利礼盒,里面还赠送一份对联。年前,单位邀请一些书法爱好者来写廉政春联,又获得一副。大年三十上午,与女儿一起贴春联,贴福字,贴春花,营造一份过年的氛围。
宋代大词人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之中有句:“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只有让内心泰然自若,安定神闲下来,感受到来自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般的温馨,让自己处于超脱状态,洞悉自己本性,摆脱名利诱惑,才能去关注那些看似稀松平常,实际上却有着巨大美感的事物。
年前,母亲电话里也一再交待:“上次才来家,来回跑也累,只要你们一家三口在一起,不管在哪里过年都一样。”
但凡世间事,心安才是前提。母亲还担心我打电话不仅要花钱,还浪费时间,更不希望讨骂,所以提醒我以后少打电话。“我好好的,没事,你有这个牵挂的心,可以默默祷告,求主保佑我们都平安喜乐就行。”(2023年1月29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