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世纪20年代初的张幼仪、徐志摩和林徽因,当年的林徽因只有16岁,美丽、婀娜、知性、活泼,相形之下,20岁的张幼仪则变成了徐志摩口中的“土包”。

在那个新旧文化激烈碰撞的年代,关于道德,很难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切都追求“新”的徐志摩,对于包办婚姻的发妻张幼仪几乎谈不上半点感情,而作为一个男人,他理所应当地选择了美貌与才华并存的林徽因,并理直气壮地将自己定义为一个旧式婚姻的受害者,这一点,从人性的情感需求出发,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但是,对于张幼仪母子,徐志摩显然是亏欠的,即便亏欠的不是情感,也有其应尽的义务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