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TPM活动中,日常保全是设备维护的一项重点工作,日常保全按周期来说,一般指的是实施周期在一个月内的保全活动,如每日、每周、每月等;按实施者区分,分为现场生产人员(一般是设备主操人员)进行的和设备人员进行的;按类别常见的是清扫、点检、加油润滑三大类。

日常保全是现场实施频率最高、涉及的负责人员最广的保全活动,也是设备维保的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日常保全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状态。鉴于以上两个原因,日常保全的实施出现问题的频率也是最高的,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日常保全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问题一

日常保全的实施形式化、应付了事,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在TPM辅导时,很多企业的领导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避免实施日常保全的过程中,出现“两张皮”、“只点不检”等应付了事的行为。在实际的现场诊断中,几乎每个没有系统推行TPM活动的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每个企业基本上都有一些自己制定的日常保全基准,但是实施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中现场人员或者设备人员敷衍了事的行为尤其常见。那么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反问对方,你觉得为什么大家不能认真的执行日常保全呢?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会不假思索的回答,因为现场人员执行力太弱,简单来说就是有懈怠、偷懒和敷衍的心态,不重视、不认真对待日常保全这项工作。由这样的原因判断,自然接下来衍生出来的对策就是加强监督、检查,通过负向激励如处罚等手段来希望避免这样的现象。而实际结果来看,这样的措施并不能奏效。

那从结果上来看,措施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一定是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日常保全的形式化也是进入了这样的误区。我们来思考一下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虽然不可否认,现场人员虽然确实存在或多或少的懈怠现象,但是总体来说,企业的现场人员,包括生产人员和设备人员,都是希望自己使用的设备能够顺利稳定的运行的。没有人喜欢操作一个整天出故障、运行中频繁出现异常的设备的。这一点上,现场人员和管理者都有着共同的目标的。所以从出发点来说,基本上没有现场人员是故意不去实施对设备有利的要求,如日常保全的清扫、点检、加油的这样事情的。

既然从态度上没有太大问题,那么问题一定是出在了方法上了。经过几十个企业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个几乎是通病的问题,这也是日常保全没能真正开展的根本原因,那就是现场的日常保全基准书,和设备真正的维保需求并不匹配。简单来说,就是日常保全的实施要求,与设备的稳定运行之间并不存在着强相关的联系,这就导致了大家对日常保全的要求失去了信心,自然也就不会认真实施了。

具体来说,现场刚开始发行了一份日常保全的基准书时,现场人员会认真的开始实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会发现一个规律:即使认真的实施了日常保全活动,设备照样会出现各种异常和故障,设备状态并没有因为日常保全活动而有着明显的提升,虽然每天按照要求仔细认真的执行了,但是设备仍然会出问题;反之,即使没有认真的进行日常保全活动,在某段时间,设备照样运行的很顺畅,大家看不到实施日常保全和设备稳定运行这两者之前有什么必然联系。这样的情况下,现场人员自然就会对日常保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产生怀疑和否定,那“两张皮”、“只点不检”的现象出现,是必然的结果,即使是在重重的处罚措施压力下,也只是把表格填写的符合要求,不被处罚,真正的实施日常保全要求,是不可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可以拿到企业现在的日常保全基准书,放在面前,来自问一下:我们有没有信心和现场人员保证,是不是只要按照现在的日常保全基准认真实施了,设备的异常和故障就会明显减少;反之,是不是只要大家不去认真实施,设备的状态就会开始恶化,出现各种异常?

从之前的几十个各种行业的企业调研结果来看,存在“两张皮”、“只点不检”现象的企业管理者,没有一个能自信的给出肯定的答案的。连管理者对这个日常保全的实施基准都没有信心,怎么可能让现场人员来认真的执行呢?这就是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简而言之就是现场人员看不到实施日常保全活动和设备的状态优劣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那么问题的解决思路就是,要让我们的设备日常保全基准书和设备异常、故障之前有紧密的相关性。

问题二

如何编制一份真正符合现场实际需求的日常保全基准书呢?

日常保全基准书的内容来源常见的有三种:

  1. 设备说明书或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建议
  2. 设备原理分析
  3. 设备故障履历分析

设备说明书或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建议我们就不过多介绍了,这个做好充分的沟通即可,设备原理分析是一个重要途径,制作的日常保全基准更全面适用,但是涉及到设备的结构梳理、功能阻碍因素分析等TPM技术,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和大家介绍。我们先介绍一下通过设备故障履历分析来识别日常保全基准条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常保全的目的是通过清扫、点检、加油来预防一些设备故障的发生,比如通过每周的电气元器件的清扫,来减少散热不良、短路的风险,来预防电气元器件的故障发生;通过对运转轴承的异音异响的点检来及时发现轴承的磨损并进行处理,预防轴承卡死、断轴的故障等等。因此,我们可以对历史故障进行梳理,针对发生频率较高的故障进行分析,识别是否可以通过日常进行清扫、点检、加油的方法来预防故障的发生,如果有,就可以制作成日常保全基准。这样识别的条目,是有针对性的瞄准设备故障进行编制的,可以保证条目的必要性。在编制后,要进行以下检讨:

  • 点检的项目完整性——是否有现场故障风险但未列入的项目;
  • 点检的项目必要性——如果点检项经过几个月的点检从未发现异常,而且后果并不严重,可考虑删减;

另外,除了历史故障,在实施日常保全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针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分析,来不断优化基准。当出现设备故障时,负责点检的作业员应该思考以下问题:

这个故障是什么原因?

  • 这个原因有哪些是我没有做好而导致的?
  • 这个故障发生前有没有哪些征兆?
  • 如果有,这些征兆我能不能发现?我的日常保全基准里是否有对这些征兆点检的内容?
  • 如果日常保全基准里没有这些征兆,是否应该增加?
  • 如果日常保全基准里有这些点检内容,那我为什么没能提前发现故障?
  • 以后我该怎么改进点检内容或者方法,才能预防这些故障?

通过每次发生故障时以上自我检讨的练习,提升员工对设备的关注度和点检能力。同时,也是不断的优化日常保全的基准内容。通过以上方式,就可以基本保证日常保全基准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也就可以有效避免现场人员不愿意进行日常保全活动的问题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优制咨询荆儒先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