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00时分,在医院急诊门口,一辆小平车推进来一位面容痛苦但神志尚清晰的中年男子,只见体型略微肥胖的他满头大汗,双手还紧紧护住胸口,嘴里不停地叫唤着“心脏痛”。

陪同他来的也是一群中年人,医生询问他们详细情况后得知该男子姓王,今年50岁,这天晚上与朋友们在一起通宵打牌,可突然间王先生感到胸口持续性绞痛,倒在地上蜷缩着身子无法站立。

医生又问了王先生本人相关信息,王先生忍住疼痛,牙关咬紧地回复着医生。

原来他很喜欢熬夜打牌,这天起床时虽然有胸闷的症状,但是却并没有在意,平时血压偏高但控制良好,既往也有冠心病但从来没有发生过像今天这样剧烈的疼痛。

医生听完王先生的描述后,敏锐地觉察到可能他是心梗发作了,于是立马安排去做一个冠脉造影利于进一步确诊。可就在医生和牌友陪同着王先生去做检查的路上,他突然昏迷、呼之不应,血压也测不出,大动脉搏动也消失了。

医生顿时心里一紧,赶紧将他重新推进病房进行心肺复苏,并予以心电监护,同时通知麻醉科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并立刻静脉注入肾上腺素和阿托品。

就这样前后共抢救了1个半小时,可王先生的基本生命体征仍旧没有恢复,医生最终只能惋惜地在王先生朋友面前宣布其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王先生的突然猝死是不幸的,那么我们有办法提前识别和预防猝死的发生吗?答案是肯定的,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有关猝死的重要知识。

一、猝死的病因

猝死的定义是指即刻或24h内发生的死亡,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猝死率也越来越高。据数据显示,我国每天约有1500人死于心源性猝死。

但猝死并非疾病,而是一种由各种相关疾病导致的症状。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常常是由于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出现问题,比如心、脑和肺。

按照这些基础疾病可以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类心源性猝死占据八成以上,其中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恶性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衰等,而非心源性猝死则指基础病因是肺梗死、主动脉夹层等。

心脏和肺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最重要的两个器官。

心脏一旦发生梗死“罢工”、出现泵血功能障碍,不仅累及心脏本身引起剧烈胸痛,全身血液也无法正常运行而造成低血压休克,最终累及呼吸中枢造成呼吸暂停。

而肺动脉作为连通右心和肺、心脏的通道,一旦堵塞就会导致肺、心脏供血减少,出现呼吸困难、咯血和休克

因此,只要经常与损害这两个器官的不良因素为伴,就会导致猝死的高发生率。

二、易发生猝死的因素

(1)长期熬夜

经常在网上能看到许多关于青少年熬夜打电玩、刷剧、或者是通宵搞派对,凌晨却被同伴发现已经不省人事、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的新闻。

原因是长期熬夜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而交感神经是兴奋和调动绝大多数生理效能的系统,于是身体在晚上还无法休养生息。长此以往,心脏过度劳累出现缺血、缺氧,最后无法负荷高强度的泵血工作而发生骤停,导致患者猝死。

(2)负面情绪

我们都知道有一种情绪叫做“伤心”,这个词语也形象地表明难过本身就是对心脏非常不利的,它会造成应激性的心脏病,因为心脏上的交感神经受体十分丰富,而应激时就会刺激交感神经高度兴奋,例如一些经历突然噩耗的人在强烈的情绪冲击下,短期内心脏出现加速跳动,但每次心脏搏动射出的有效血量却急剧减少,最后出现休克死亡。

(3)久坐或长期制动

大家应该听说过刚做完手术后如果需要长期卧床则必须定期活动下肢,这正是因为缺乏运动会使得全身血液运行速度减缓,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这会导致静脉内血栓形成;一旦患者康复起床或者突然活动,血栓脱落随血回流至肺动脉造成血管堵塞,则会迅速出现肺梗死,最终进展为休克和猝死。

(4)病毒感染

最近面对疫情,我国已经全面放开,许多人都至少确诊过一次新冠。可是康复过后,最好不要立刻剧烈运动,因为病毒感染会有心肌炎的风险,此时的心脏还处于比较脆弱的状态,必须小心呵护。

(5)吸烟、酗酒

酒精会导致心率加速和血压升高,心脏射血时就需要克服更大的动脉压力才能射出正常的血量;同样吸烟也会造成血管收缩痉挛,紧接着心脏射血的阻力加大、射血更困难,最终导致心脏“过劳死”。

介绍到这里,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文章开头病例中的王先生,他经常通宵,喜欢打牌久坐,并且体脂率很高,还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病史,基本符合以上几点,因此他也正是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但猝死真的就是没有预警突然发生的吗?

三、猝死的预兆

实际上,有约半成的猝死患者在数周或者数月前就能感受到身体出现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小毛病,并且几乎绝大部分患者在猝死当天内这些症状会反复出现。

王先生也是如此,他在当天就出现了胸闷的症状,可是由于缺乏相关常识,最后酿成悲剧,因此,对于高危人群来说,掌握以下三点预警信息对于保障生命安全是十分关键的。

1、胸痛、心慌

由于疼痛是人们最易感知的,因此当胸部正中出现压榨性的剧烈疼痛,而且还伴有呼吸困难时就要立刻提高警惕。此外,心悸即自我感觉心跳过快也是危险症状,提示可能是心律失常发作,有进展为室颤的风险。相反,如果心率过慢,心脏泵血量无法满足机体所需,这也是猝死的前兆。

2、晕厥

由于心脏骤停或者突然减慢,直接导致对缺血缺氧极其敏感的大脑失去足够血液供应,在数秒内就会出现意识丧失和晕厥。因此我们在看到有人不明原因突然倒地不起时就要立刻施以援手,或者拨打附近医院的电话帮助病人尽快查明原因。

3、黑矇与肢体麻木

原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发生脑卒中后常表现为脑神经和脑血管支配器官的运动和感觉异常,而脑卒中是猝死的重要原因。

黑矇即突然眼前发黑,当出现单侧眼睛看不见东西时,就要怀疑是脑卒中导致的视网膜血管损害;而由于支配四肢感觉的区域在大脑皮质,因此一旦出现单侧肢体麻木或者乏力时,同样要警惕是脑卒中的发生,需要尽早去往医院就诊。

一旦出现这些猝死前兆症状后,我们应该尽早去医院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在医生帮助下评估发生猝死的可能性,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些症状对症下药,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

四、如何预防猝死的发生

由于猝死抢救成功率极低、不足1%,并且发病突然,许多患者无法及时送至医院进行心肺复苏治疗就失去了生命,因此高危人群如何预防猝死比治疗更加重要。

1)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每天保持规律的运动,锻炼时间至少要达到半小时。饮食时要减少肉类摄入、戒烟限酒,多吃绿色蔬菜水果,合理控制体重。

2)避免劳累过度。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少熬夜、科学管理时间,并注重劳逸结合,不要让身体超负荷运作。

3)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过分激动或压抑。面对突发事件要学会冷静,主动回避应激性刺激,或者通过听音乐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等。

以上是平常生活中不管有没有出现猝死前兆症状时都推荐做的预防措施,但如果有人已经出现了报警症状,则需要医生的干预来杜绝进展为猝死的可能。

①植入自动复律除颤器,这是已经发生过胸痛,如心肌梗死诱发的病人最有效的预防措施。除颤器能够防止患者出现心室颤动或者心脏骤停,也就解决了猝死的风险。但由于它属于有创操作,因此只有在患者满足特定适应证时才会使用。

②血运重建。针对原有冠心病的患者,一旦病情有恶化迹象应该在长期规律服用药物的基础上采取介入治疗,在冠脉狭窄或闭塞处植入支架,利于血液重新供应心脏缺血区。

所以,前面病例中的王先生如果能够提前熟悉上述关于猝死的重要知识,不仅能够在平时多运动和减肥,还在当天能够觉察到自己胸闷后立刻警惕起来、并及时去医院做心电图而不是熬夜打牌,是完全有可能避免猝死发生的,他的例子更是对我们一次重要的警醒。

参考文献:
[1]叶文涛,王热华.健康生活,和猝死说再见:浅谈心源性猝死的诱因及预防[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9,28(06):414-416.
[2]猝死前,身体有哪些预警信号[J].农村新技术,2022(09):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