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为著名学者的王小东,不声不响地被头条平台禁言了。他不声不响地被禁言,头条上的作者们、读者们也一声不吭地看着他被禁言。自称著名学者,被禁言这么大的事,当事人无法发声,那围观人群为何沉默。

遥想司马当年,全网禁言了,反对者欢呼,支持者哭骂,一时全网纷纷扰扰,好不热闹。

自称著名学者的王小东被禁言,互联网这个湖泊平静如常,而自称学者、输家的司马南一被禁言,整个互联网瞬间搅起了滔天巨浪。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说白了,互联网公共舆论平台他就是个群众平台。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最受群众欢迎呢?

作为著名学者的王小东,他的视频在表述上就像他的学术论文一样,有理有据,学术气息浓厚,虽然他尽量用大白话来表述,但终究摆脱不了书卷气。这样的表述方式老百姓不喜欢,因为里面没有情绪,没有非黑即白的二元论思维,没有好人坏人的形象塑造,没有模样可人的女秘书邀请吃饭。

而作为自称学者的司马南,他的文章和视频就充分符合退休老人和读书不多的群体的口味了。首先就是非黑即白,非忠即奸,讲述任何事情一定像戏曲舞台那样,红脸、白脸形象鲜明。比如柳传志是奸臣,倪光南就必须是忠臣。司马南楞把一个意气用事的倪光南塑造成了民族英雄一样的存在。

老百姓呢,玩自媒体玩的就是个热闹,王小东充满书卷气的用词和表情,和司马南的隔壁王奶奶如何能比?

在国内国外、中国美国的电视台都当过主持人的司马南,自然比几十年身处书斋无他顾的王小东更懂传播学。

司马南深知退休老人内心的失落必然导致他们看待任何事物都带有批判性,批判成功者、名人也是退休人群茶余饭后最热衷的事。而没有什么文化的社会底层呢?他们需要看戏,看戏一样去看待社会上的一切事物,一切都是红白脸相争和忠奸互斗。

改革开放背景下必然出现的贫富差距,始终是退休人群和社会底层最痛恨的现实。因此这两个人群深切怀念均贫富的毛时代,这就是司马南动辄以毛主席好学生的身份自居,动辄把毛主席语录挂在嘴上。

司马南比王小东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坚持扮演了一个角色,长期地坚持表演各种话题,对于柳传志莫言的赞和批,立足点都是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的身份。

而王小东立足的是一个中立的学者身份,他想要以足够专业的表述和观点打动老百姓。但他错了,公共群众平台上都是些喜欢看忠奸互斗狗血故事的退休老人和社会底层,他们排斥一切真正有学术气息的思考和表述。

王小东这次被禁言,自然是因为他的某一个视频违反了互联网公共舆论平台的规则,平台对于一切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我们支持。希望王小东教授吃一堑长一智,改过自新,继续为互联网上的知识阶层提供中立、冷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