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间谍气球”事件的影响下,中美关系显著降温,但与此同时,中国与俄罗斯的外交互动却越来越频繁,一周内中俄两国高层就进行了两次面对面会谈

首先是我副外长马朝旭出访俄罗斯会见了俄外长拉夫罗夫,然后是副外长孙卫东会见了俄罗斯驻华大使莫尔古洛夫,分别就中俄继续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达成共识,推动中俄关系更上一层楼。

中俄两国交往光明磊落,既以牢不可破的友谊回击了西方国家的挑拨,也打消了国际社会对中俄“是否将走向结盟”的误解。

中国副外长孙卫东会见俄驻华大使莫尔古洛夫

与中俄积极沟通共谋发展大计不同,美国却挖空心思的盘算着如何利用中国气象飞艇残骸大做文章,不仅拒不归还中方财产,还召集多国外交官,堂而皇之的向中国泼脏水。

客观而言,从拜登政府在整个事件前后的表现来看,拜登本人主观上可能并不想因为这一突发事件影响中美对话,所以起初才授意军方不要急着击落中方飞艇,试图平息事态。

但美方最终在没有任何预警和说明的情况下击落即将离开美国上空的中国无人飞艇,说明这是拜登在两党政治斗争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所以在造成恶劣影响后,白宫又立马向中方解释称布林肯只是暂缓而非取消访华,美防长奥斯汀也声称试图与中国军方高层取得联系,希望以这种方式挽回中美关系。

美防长奥斯汀

但在当前的局面下,美国这番缺乏诚意的喊话,自然是吃了闭门羹,美国防部声称,中方拒绝了美方提出的通话请求。

对此,中方的回应未置可否,仅表示“有关问题应向国防部问询”。中方没搭理美国的原因也很简单,美国在中方澄清了事实的情况下仍然采取过度反应,对中方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

既然美方首先违反了中美平等对话的原则,那么中方自然有理由拒绝美方的要求,除非美方主动认错并消除负面影响。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显然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向中国低头,即使是此前想给中美关系留退路的拜登现在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放下狠话,称如果中国“威胁到美国主权”,美方将采取必要行动。

美国总统拜登

明眼人都清楚,是美国自己破坏了中美对话的氛围,没有任何理由埋怨中国拒绝沟通,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自己没和中国处理好关系,却对中俄频繁互动也十分眼红。

此前,就有美国议员喊话中国,提出了一个中美双方“和解”的条件,称只要中国敦促俄罗斯停止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美国就愿意在“间谍气球”事件上息事宁人。

同时,美国还联合波兰对中国施压,叫嚣称不许中国“帮俄罗斯说话”,否则将“承担严重责任”。

但需要说明的是,首先,此次中美之间的争议根本就和俄罗斯毫无关系,俄罗斯也明确表示不会插手中美事务,但美国非要祸水东引,显然不是想解决中美矛盾,而是想挑拨中俄关系。

俄外长拉夫罗夫

其次,中方已经就飞艇事件作出多次说明,美方动用武力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夸大渲染所谓“中国威胁”更是不可接受的。此举无助于改善中美关系,只会进一步破坏中美互信。

最后,对于中俄深化合作,中俄双方有言在先,中方明确提出不“三不”原则,俄方也强调中俄不是传统的军事联盟关系。

所以在中俄交往这件事儿上,美国再怎么折腾,都注定是白忙一场,只能干着急,因为中国不仅不会搭理美国,反而会继续深化中俄合作。

自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就一直想在中俄之间制造嫌隙,但是都快一年了,非但没有达到遏制中俄发展的企图,还让中俄实现了高度的战略互信,反而是美国自己众叛亲离,可谓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中俄友谊,历久弥坚

如果美国真的想和中方对话,就不要妄想高高在上的同中国讨价还价,更不应该以零和博弈和霸权思维来对待中美关系。

中美交往应该基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但问题是美国一项都没有做到。

从以往经验来看,一制造紧张局势,美国就故作姿态地表达沟通意愿,中方理所当然地会拒绝,然后美国就倒打一耙将“破坏对话”的责任甩给中国。

得了便宜还卖乖,这已经是美国的惯用伎俩了,但中国不吃这一套,不认错,那就没得谈。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同样是大国交往,为什么中俄就能恪守“三不”原则,而美国却不愿承担哪怕一丁点责任呢?说到底还是美国的霸权思想作祟,总想居高临下地占便宜。

时代已经变了,这种不对等的外交关系在当今世界已经行不通了。中东、非洲、东盟等等都是很明显的例子,美国想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而中国的“朋友圈”只会越来越大,美国与其挖空心思挑拨中俄合作,不如从自身找找原因,早日摒弃零和博弈那一套,回归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