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让你给中国房地产开药方,你认为最有效的是什么?

这年头给房地产开药方的人很多,尤其是经济学家和专家们,各种想法天马行空。但问题是,我们老百姓可以大开脑洞,他们也可以随便乱说吗?

这两天看到有专家说,把未出售房子的20%变成公租房,房地产的问题就解决了,我们来看看这事靠谱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把未出售房子的20%变成公租房,这事行得通吗?

我们首先来看,这事专家张嘴就来,事实上行得通吗?我们来替专家们算笔账。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6366万平方米,按2022年末平均房价每平米9800元来计算,市场价值约为55万亿,20%就是11万亿。

55万亿是什么概念,11万亿又是什么概念呢?2022年全国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0万亿,202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5万亿,这都是官方公布的数据。

另外,有人说全国城投债为60万亿。如果这个数据是准确的话,那么全国地方政府加上城投债,一共是95万亿,也就是说至少要五年不吃不喝才能把债务还清楚;更不用说,即使拿11万亿收购库存商品房,也要半年不吃不喝。

把未出售房子的20%变成公租房?钱从哪里来?你出钱啊?有人说,可以从银行贷款啊,央行已经说了要支持政府收购公租房,难道政府向银行贷款不用还吗?

政府的债务负担已经很重了,不能再随意说一个主意,大幅度增加了,虽然救了房地产商却坑了政府。

我们只能说,这个设想理论上很天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那么,专家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这不是低级错误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专家们张嘴就来,到底是为什么?

昨天偶然看到一条视频,说是中国经济复苏,不能再听专家们胡说八道了,历数专家们不靠谱的言论。当然,不是所有的专家们都那样,那么,那样的专家们是什么样呢?

这件事情,我们无法知道那些专家们怎么想的,只能按常理来推论,欢迎拍砖。

第一种可能性,某些专家很聪明,看政策说话。央行说2023年金融要支持地方政府收购公租房,专家赶紧说那就先收购20%的库存吧。

第二种可能性,某些专家是代表某些人说话的。我们要救房地产商啊,政府刚好要建设公租房,那就建议政府出钱,收购20%的库存商品房,这不就两全其美了吗?当然最重要的是救了开发商。

第三种可能性,有些专家也是为了流量,“语不惊人死不休”,反正说了也就说了,不用负法律责任。

或许还有其他可能性,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探讨。

那么,有人就问了,你说这样行不通,公租房该怎么建设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中国已经有许多城市早已经在进行公租房建设了,这事并不复杂。

例如北京市,截至2018年6月底,已启动公租房分配(含市场租房补贴)1.26万套,其中实物房源约1万套,新增市场租房补贴发放2600户。

住建部早在2012年就发布了《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提出“公共租赁住房通过新建、改建、收购、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筹集,可以由政府投资,也可以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社会力量投资。”

所以,公租房建设也是循序渐进的,多渠道建设的,并不是像专家说的,一股脑儿地拿出几十万亿,收购一批库存商品房。

如果大家想知道我们的更多想法,可以查看以往的文章和视频,有很多谈到房地产的内容。

解决房地产的问题,不可能是一招鲜,更没有什么天才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