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癫痫脑电图相关科普知识,请您在微信中关注——向日葵关爱中心哦!

说起脑电图,相信癫痫患者们一定都不陌生。那么,脑电图背后究竟有哪些原理?脑电图可以分为几种?癫痫患者又该做哪种?你做的脑电图究竟准不准?关于这些你真的都清楚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 | 创客贴

接下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施晓容将为大家做科普分享,希望能帮到大家~

专家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晓容 副主任医师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简介

  • 福建省抗癫痫协会理事
  • 福建省儿科学分会神经及发育行为学组委员
  • 福建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 福建省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委员
  •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
  • 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
  • 2012~2013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进修,现专业方向为小儿神经系统疾病

脑电图通过头皮电极进行检查,目前国际标准为10-20系统,电极线需贴到头部相应部位,连接放大器后即可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 | 创客贴

大脑具有放电性,只因波幅较小,需借助放大器,通过放大后,将波形显示于电脑上,通过波形判断有无异常放电,有无异常波形,从而判断大脑功能。

一、常见的脑电图有哪些?

① 常规脑电图(EEG)

把电极贴在头皮上进行的无创监测,多用于综合医院的门诊,记录时间通常在30分钟左右。

优点:时间短、费用低、方便

缺点:常规脑电图监测时间短,而癫痫发作是随机的,放电较少或只在睡眠期放电的患者常规脑电图检查往往容易漏诊,有的用于普通体检。

② 动态脑电图(AEEG)

即16小时或24小时脑电图监测。受检者在身上佩带一个监测盒子,盒子连着头皮上的电极片,通过24小时日常生活完成脑电记录,随后由电脑对记录数据进行处理。

优点:患者可以自由活动。

缺点:由于没有视频资料对照且生活中难免出现干扰因素,无法完全确定癫痫发作与脑电图的关系,导致诊断的不确定性。

③ 视频脑电图(VEEG)

视频脑电图是脑电图和视频的结合,在脑电图设备基础上增加了视频设备(白天高清摄像头拍摄,晚间红外线照明),同步拍摄患者的临床表现。

优点:录像与监测互相对照,是目前监测癫痫发作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缺点:需要预约,费用相对较高,患者不能下床离开监控区,监测期间吃饭、大小便要在监测床上。

④ 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

国际前沿的脑电图检测技术,利用ROSA机器人通过微创手术和立体定向技术在脑组织中植入电极,可以精准定位癫痫病灶,为癫痫外科手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优点:创伤小、风险低、监测精准。

缺点:费用相对较高,通常在无创的视频脑电图无法准确定位病灶的时候采用。

二、测时间对脑电图结果的影响有哪些?

脑电图的测时间也会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很多癫痫患者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些医院脑电图只要做30分钟,有些医院则要做4小时,甚至16小时、24小时……实际上,因为癫痫发作是随机的,脑电监测的时间越长,能捕捉到异常放电的概率就越高,结果就越准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 | 创客贴

但在实际情况中,我们不可能无限久地监测下去,因此我们建议针对不同病情,采用4小时、16小时、24小时、长程视频脑电图这四个监测方案。

① 4小时监测

对于智能发育差、不能配合较长时间的视频脑电图监测的婴幼儿或者病情较危重的患者不宜长时间监测,可以选择4小时动态视频脑电图监测。此外,发作较频繁或者放电较多的患者4小时的视频脑电图监测也足以协助诊断。

② 16小时监测

16小时视频脑电图监测包括足够的清醒和睡眠时间,很多癫痫存在夜间睡眠放电加重的现象,一般的门诊患者做16小时过夜视频脑电图即可满足临床基本的诊断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 | 创客贴

③ 24小时

24小时脑电图检测涵盖了完整的一天,能反映被检查者的惯常状态,对于发作频率低或者放电稀少的患者来说,24小时脑电图比16小时更准确、更全面

④ 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

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指连续两日及两日以上的脑电图监测,以观察脑电图间歇期背景、发作期的具体症状学、发作期脑电图改变,可明确发作性事件的性质,为癫痫类型的诊断、病灶定位和术前评估提供核心信息。

三、如何做好脑电图前的相关准备?

1、在进行脑电图检查时,因为传递的是电信号,所以,检查前一定要保持头部的干净。

2、检查前需要停用各种神经兴奋剂,以防止脑电检测结果受到干扰。

3、检查前不要使自己太饿,防止低血糖影响到检查结果。

4、如果孩子不能合作,应该考虑做睡眠脑电图,建议自然睡眠,一般不要使用任何药物,检查的时候必须要保持安静。

如果您有任何疾病疑问和难题都可以在评论区向我们提问,请尽可能描述清楚自己症状和自己想要问的问题,我们将邀请专业医生在以后的文章中为大家详细解答。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疾病科普知识,可微信关注——向日葵关爱中心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