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宇事件”终于迎来大结局。
今天上午10点,江西铅山县召开了胡鑫宇事件调查情况发布会,称:
胡鑫宇系自缢死亡。
同时,针对大众最关注的几种疑问,发布会作了进一步说明:
一、尸体发现地为第一现场。
胡鑫宇是在树上吊死的,现场没有打斗和拖拽痕迹,他的身上也没有明显外伤痕迹。
尸体符合长期暴露在当时环境的腐败程度,胃组织和肝组织也没有检测出农药等药物。
胡鑫宇的鞋在尸体下方,均没有鞋带。
二、尸检结果符合“鞋带”自缢的特征。
胡鑫宇双脚自然下垂,并非平行于地面。
鞋带材质与其它鞋带比,不宜腐烂,承重为85kg。
而随着尸体腐败,体重变轻,也延长了鞋带支撑的时间。
三、现场遗落的录音笔,为胡鑫宇本人的录音笔,不存在人为合成和篡改情况。
三、从各种线索来看,胡鑫宇有明显轻生倾向。
录音笔中提取的两段录音:
“心脏在狂跳,没有理由,觉得没有意义,如果真的跳下去了又怎样,也没有人发现,但过了几天还是会被发现的……”
“已经没有意义了,快零点了……“
从胡鑫宇的日记中,表明他有失眠、厌食的情况。
胡鑫宇日记内容
胡鑫宇在笔记中留下“我试着销声匿迹”等消极信息。
据同学爆料,胡鑫宇曾对对方说“活着没有意义”。
在失踪之前,胡鑫宇还曾多次去宿舍阳台观察地貌。
四、胡鑫宇因成绩不佳、同学交往等因素,长期情绪负面、避世。
上课时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在考试测验中,他的排名在末位。
他曾在作业本中写道:
“我怕老师看到我一脸茫然的样子,然后又不耐烦地讲。”
“我这内向的性格真烦,也不能全怪性格吧,毕竟自己也是这么一个人,可以通过写东西来缓解这份心情。”
五、为什么距离这么近,却100多天后才发现?
搜救人员曾对粮库进行走访,也对粮库建筑进行了搜查,但是尸体地点在9300平方米树林区域。
在经过挖地搜查后,发现植被茂密,就没有再深入搜查。
在发布会中,官方承认搜救工作存在不足,承诺会进一步改善工作。
至此,事件几乎已经分明。
其实,对于胡鑫宇“自杀”这一结果,也算意料之中。
早在1月7日,胡鑫宇遗体未被发现之前,公安部刑侦局就发布胡鑫宇案的调查情况。
调查显示,未发现胡鑫宇在校内被杀、自杀、发生意外的痕迹证据。
未发现胡鑫宇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等可疑情况。
也排除了校内人员犯罪的可能,证实校内视频未被删减。
这一系列信息,几乎可以判定胡鑫宇自行离校的事实。
其实在警方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来自胡鑫宇家人同学的爆料,也都指向他存在“自杀”的可能。
据胡鑫宇母亲爆料,儿子失踪前,曾和她打了三个电话。
说自己不想读书,还哭着说想回家。
而胡鑫宇同学也证实,他曾多次站在宿舍楼的阳台,观望睢园及校外金鸡山树林的方向。
再加上,胡鑫宇平时性格内向、寡言,又正处于敏感的青春期。
这些都说明胡鑫宇很可能是因为厌学情绪,自行出走。
当然,事实也的确如此。
可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有这么多人不相信胡鑫宇是自杀的呢?
甚至坚定不移地认为存在某种不为人知的“阴谋”呢?
其实这种局面的产生,是多方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胡鑫宇事件”本身,确实存在着诸多巧合。
在胡鑫宇失踪之初,
家属、校方、警方以及民间组织多方力量投入搜索,甚至还动用了无人机、3D搜索和热成像技术等多种方式,都一无所获。
就连学校的人工湖和化粪池抽干了,也毫无进展。
学校围墙也没有发现翻越踩踏的痕迹,事发当晚从3个校门经过的13辆车,也都一一被排除了嫌疑。
再加上之后五千多人拉网式搜索,仍一无所获。
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高中生,难道会隐身术,否则怎么会凭空消失?
在刑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这简直是太扯了。
心理学家米勒说过:
“一旦现存的主流说法出现信息不正确、自相矛盾或者指向模糊等现象,阴谋论就会变得更加有市场。”
至此,围绕胡鑫宇失踪的各种猜疑、谣言……就开始盛行起来。
再加上各方不明势力的浑水摸鱼,使得事件逐渐开始失控。
一些吃人血馒头的自媒体,他们利用胡鑫宇的关注度,来攫取流量。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事情越玄乎,才越容易吸引大众的目光。
所以我们随处可见假冒胡鑫宇妈妈的账号,打着“更多爆料”的旗号,骗取关注和打赏。
在种种无耻操作之下,胡鑫宇事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更让人气愤的是,一些不良媒体,为了流量竟凭空捏造事实。
1月31日,一则#胡鑫宇购买录音笔数据删除后无法恢复#的消息,备受关注。
短短一天,在微博就有8亿浏览量。
这样的报道,误导了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
让他们陷入到“阴谋论”的猜想中,扭曲了事态的发展,使得胡鑫宇案越发扑朔迷离。
不过,让胡鑫宇案变得疑云重重,并非都是网友造谣和媒体的锅。
这起案件中,公信力的减弱,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在胡鑫宇遗体被发现之后,被批评最多的,就是救援队所说的“千人地毯式搜索”。
据报道,在今年1月初,官方组织一场超过5000人的大规模搜山活动,搜寻面积高达589亩。
且警方、蓝天救援队等专业搜寻人员都有参与。
可是大张旗鼓地寻找了这么久,竟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
对于这样的结果,很多网友觉得匪夷所思,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公信力的怀疑。
虽然事实就像相关部门解释的那样,遗体所在的地方,位置偏僻、荆棘满布,所以很难被发现。
况且,搜救队也是人不是神,难免有疏忽的地方。
这都可以理解。
但在官方报道中,却多次强调展开了“地毯式搜索”。
虽说是在表明对此案“重视”的程度,但从结果来看,更像是一种华而不实。
说得再严重一点,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失职”!
而在胡鑫宇遗体被发现后,官方通报中,一会强调地点是“树林”,一会又爆料说是粮仓。
后被证实是粮仓中的树林,而粮仓是保密单位。
虽说这二者并不冲突,但难免给网友一种“模棱两口”的感觉。
这种种操作之下,大众对“公信力”必然进行重新审视。
而一旦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无论后续如何解释,大众也很难再信任。
当然,我无意抨击任何一方,只是在进行反思。
当一个事件发生时,舆论之声大过官方的声音后,到底该如何平衡正义呢?
希望经过胡鑫宇事件后,能给出一个“更好”的答案。
纵观整个事件,喧嚣的舆论让大众感到疲惫,甚至是气愤。
但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一种“可喜”的改变。
胡鑫宇失踪后,他所在的学校校内增设多个监控摄像头,学校围墙也加装了铁丝网。
不仅仅是校园安全意识的增强。
胡鑫宇的自杀,想必也能提醒更多的家长与学校,更加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毕竟,这一切都是血的教训。
最后,希望胡鑫宇一路走好!愿他的家人早日走出悲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