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在数十年的戎马生涯中,洪学智立功无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也成为了新中国唯一的一位“六星上将”。

然而,战场上所向披靡,情场上却充满曲折,洪学智和夫人张文的相爱便充满传奇色彩。

1936年5月,已是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的洪学智,对17岁的年轻女兵张文一见钟情。

但张文一开始见他脸上长满了麻子,不禁有些“嫌弃”,对组织上的介绍也犹疑不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张文的二哥得知此事,立即对她进行劝导,并用一句话最终令她回心转意。

那么,洪学智与张文是怎么结识的?张文的二哥到底说了什么话?两人婚后,又经历了怎样的坎坷?

年幼从军,九死一生

1919年6月,就在“五四运动”爆发一个月以后,四川通江县洪口镇的一户农家诞下了一名女婴,取名张熙泽(抗战时期改名为张文)。

五四运动让进步思想在祖国大地上不断传播,但身处偏僻山村的张文,却仍旧过着贫苦的生活。

兄妹5人,加上父母,一家7口人只能挤在破旧不堪的土屋内,连遮风避雨都成了问题。

不仅如此,张家的田地早已被地主吞并,只能租佃,一家人起早贪黑地干活,一年的收成有时还付不起给地主的租金。

张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1932年12月,张文的人生终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红四方面军进入通江县,打倒了欺行霸市、鱼肉百姓的地主豪强,当地人民翻身做主人,再也不用遭受压迫。

从此,张文立志要加入红军、报效国家。

但是,她当时年仅13岁,家人根本不同意她参军的请求,为此张文不惜偷偷溜出家门,和二哥张熙汉一起参军入伍。

由于年纪较小,张文被分配在供给部的被服厂。

不得不说,张文天生心灵手巧,虽然年纪是供给部最小的,但她干起活来却比其他的同志们更快更好。

由于表现出色,她没两年便被任命为班长,也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加入到长征队伍,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张文始终坚守信念,但也因此遭遇了多次生命危险。

一次,张文背着50斤重的手榴弹,不慎失足滚下山崖,险些当场摔死;另一次,张文患上了严重的肺病,连走路都成了问题。

好在,在战友的帮助下,张文两次都化险为夷。

战友情让张文感动不已,于是,在身体恢复后,她主动承担起更艰难的任务,一个人扛起了全班的饮用水。

张文本就瘦弱,盛水的黑铁桶甚至比她看起来还要高大,但张文毫不抱怨,愣是背着铁桶,走了一程又一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前往巴中清江的路上,张文和供给部的几名战友不幸与大部队走失,雪上加霜的是,在行过一片小山坡时,遭遇了几个国民党散兵。

张文知道,她们手中没有武器,没法和敌人硬碰硬,于是,她果断下达命令,让几名战友沿山路逃跑,自己则负责断后工作。

在狭窄曲折的山道里,子弹嗖嗖而过,张文什么也不管,只想要冲回营地。

幸运的是,在奔跑了近一个小时后,那几名国军被彻底甩开,回到宿营处时,张文已经喘得上气不接下气。

不仅如此,卸下黑铁桶时,张文惊讶地发现,上面竟赫然有五个弹孔。

“你认识政治部的洪学智主任吗?”

都说苦尽甘来,对于长征中的红军而言是这样,对张文来说同样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5月,红四军抵达雅砻江畔。

为了鼓舞士气,军队召开了一次大规模动员会,全军战士聚在空地上,共同庆祝阶段性的胜利。

见大家气氛热烈,张文也沉浸在喜悦之中。

然而,就在她兴高采烈之时,台上主持人的一句话却让她不知所措:

“现在,让我们欢迎组织部的女兵班为大家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听这话,班里的几名女同志都将目光投向张文:

“班长,怎么办啊,我好怕”。

张文鼓起勇气,将女兵们纷纷拉上了台。

随后,张文站在中间,大声唱起了《捉活牛歌》《打骑兵歌》等当时耳熟能详的红歌。

在她的带领下,几名姑娘也放开手脚,高声歌唱起来,为当天的动员会贡献了一个精彩的节目。

此时,沉浸在表演中的张文还尚未发现,台下一个人的目光始终落在她的身上。

当晚,红四军的谢启清政委,便将张文喊到了办公室里。

陈伯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她到达时,发现里面竟然还坐着军长王宏坤夫妇和参谋长陈伯钧,见状,张文心里不禁泛起了嘀咕:

“难道我犯了什么大错吗?”

然而,谢政委的态度却非常和蔼:

“你们班唱得不错啊”。

“谢谢政委表扬”。

张文的语气明显放松了下来。

但谢政委随后提到的话题,又让张文有些不解:

“你认识政治部的洪学智主任吗?”

张文想了想,吞吞吐吐地答道: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战士,哪有机会接触首长啊”。

王宏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王宏坤接过了话茬,说道:

“洪主任今天说你们的歌唱得好,尤其是你,唱得更好”。

随后,谢政委和王军长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洪学智的好话,纵然是不谙世事的姑娘,也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于是,张文低下头来,静静听着两人的交谈,事实上,她对洪学智并非一无所知。

政治部和供给部时常有任务交接,在战友们的口口相传中,她早已听过洪学智的英勇事迹……

立功无数,爱兵如子

洪学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小时候是个放牛娃,家境十分贫困,小学毕业便辍学做工。

洪学智年轻时,大革命席卷全国,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脉,来往商旅众多,很快带来了进步的思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学智本就是爱好打抱不平之人,平日里最爱和地主豪绅斗争,于是,在革命星火燎原之际,他也积极发动了当地的农民运动。

1928年起,洪学智相继参加南溪武装连庄队和赤城游击队中,由于敢打敢拼,很快便小有名气,也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9年12月,赤城游击队被编入红一军,洪学智随即参军入伍。

此后,他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务,在鄂豫皖根据地创建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仅如此,面对蒋介石的四次“围剿”,洪学智临危不乱,熟练地运用游击战战术,多次挫败国军的阴谋。

尤其是在黄安战役与苏家埠战役中,他的指挥艺术彰显无遗,打得国军抱头鼠窜。

因此,他所领导的党支部,也被评选为红军红四方面军3个模范支部之一。

长征开始后,洪学智也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党的领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7月由黑水向班佑前进时,红军经过绵延数百里、荒无人烟的草地,根本找不到食物充饥。

于是,洪学智带头挖野菜、帮助队伍解决粮食问题,后来,他甚至将自己的皮带、皮鞋都煮了,供年轻的战士们食用。

过夹金山时,情况更加恶劣,常年积雪的山上,气温低至零下二三十度,还经常伴随着怒吼的狂风,加之空气稀薄,行军极其困难。

然而,洪学智却主动将自己的马让了出来,供伤员使用,自己则艰难地随军步行。

长期的劳累最终让洪学智倒下了,他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差点留在了雪山上,最终还是靠着队伍里老中医的治疗,才过了雪山。

经过长征路上的相处,战士们都对洪学智钦佩不已,红四方面军总部还多次予以表彰。

接受劝导,同意亲事

正当张文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细数着有关洪学智的种种传说之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军长的一句话将她拉回了现实:

“张文同志,我和谢政委想介绍你与洪主任认识一下,你觉得怎么样啊?”

一听这话,张文的脸颊立即变得通红,她拽了拽衣角,半天没有说话。

事实上,张文对洪学智是有好感的。

毕竟,洪学智是一个英勇的将领,深受大家敬爱,张文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在和组织部协同工作的时候,张文和洪学智有过几面之缘。

看上去,洪学智的面相较老,还有满脸的麻子,所以张文心中还是有些顾虑。

谢政委心思细腻,他知道,张文虽然已经加入红军多年,但还是17岁的少女,可能会在意家人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没有继续追问,只是亲切地告诉她:

“如果你拿不定主意,不如去问问你的二哥,你看好吗?”

就这样,张文找到了二哥张熙汉,向他阐明了自己的看法。

没想到,张熙汉听完哈哈大笑起来,他先是劝诫张文,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要注重人品和内涵,打消了张文的顾虑。

随后,说起年龄,张熙汉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洪主任今年23,比你只大6岁啊,在我们家乡,这不是很正常么?”

“他才23啊……”

张文听罢,不禁有些诧异,原来,在她看来,洪学智起码有三四十岁了,得到哥哥的确认后,这才放下心来。

于是,洪学智顺利和张文见上了面,在一间破庙里,两人敞开心扉,诉说对彼此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期间,洪学智还特意解释,自己小时候染了天花,没有得到治疗,这才留下了一脸的麻子。

经过一夜的交谈,张文对洪学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于是,1936年6月1日,两人相识不到一个月,便携手踏进了婚礼的殿堂。

含泪送走女儿,锻造优良家风

婚后的生活紧张而甜蜜,洪学智对张文疼爱有加,这对革命伉俪,携手走完了艰难的长征之路。

抵达陕北后,全面抗日战争随即爆发,张文听从丈夫的建议,进入抗大学习,掌握了不少文化知识。

而洪学智则接受组织安排,前往太行山一带,与日军进行正面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夫妻聚少离多,但张文却从不抱怨,而是守在后方,让洪学智可以安心地在前线指挥。

1939年,洪学智的长女洪醒华出生,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激烈的时期,日军对太行山的八路军围追堵截,洪学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一次,在突破日军封锁线时,洪醒华不断啼哭,差点引得我军被日军发现。

为了不给抗日工作增加负担,张文和洪学智痛下决心,将女儿送往当地农户家中抚养。

离别时,张文对女儿百般不舍,但为了民族大义,也只能忍痛割爱。

而洪醒华与父母分别了12年之久,在1951才被张文找到,洪学智夫妇为革命所作出的牺牲,由此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也并没有就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洪学智一家过得十分清贫,从不以权谋私,而是经常教育子女,要艰苦朴素,为人民做贡献。

不仅如此,张文还以身作则,儿子洪虎结婚那天,她送的新婚礼物,竟然是一块用了几十年的毛毯。

不过,张文虽然对家人“小气”,对贫困百姓却异常慷慨,经常帮助革命老区的人民。

1995年,她更是拿出了自己多年的退休金,一次性资助了8名贫困学生,一直供他们读完大学。

洪学智去世后,张文又将丈夫的600多件遗物,一次性捐给了安徽金寨革命纪念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间,张文酷爱唱歌,儿女们便凑了一笔钱,打算为她在录音棚录一盘DVD,但张文却舍不得花这个钱,转头就把它捐给了大别山革命老区,在当地建起一座希望小学。

结语

作为中国唯一一位“六星上将”,洪学智的贡献无须赘述。

令人敬佩的是,他的妻子张文同样巾帼不让须眉,自两人结婚以后,一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坚守革命的信念,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

2022年3月27日,103岁的张文在北京逝世,这位长征路上的不老松,工农红军的女英雄,安详地度过了自己伟大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