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人才:打好“质量牌”搭设“大舞台”

用好高质量“指挥棒”,优化人才评价生态。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重质量、贡献、影响的新型人才评价导向。重质量导向的人才评价,是指应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内涵,打破盲目追求数量的做法,着重强调成果的原创性和创新性。(2月13日 光明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才是当今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资源。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构建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成了当下城市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但人才工作,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近年来,各地不断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持续提升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为推动经济总量提升、实现弯道超车,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拓宽优化人才生态“大视野”。筑巢引凤,海纳百川引人才。“吸引和凝聚人才,必须给舞台,让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使他们有用武之地。”坚持不拘一格引才,按照“搭建平台、建立联系、逐步引进”的思路,发挥区位优势,持续深化“政校企”三方合作,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站”“星期天工程师”等平台,把引才视野拓宽至国内外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周边友好地区等人才高地,采取技术引进、项目引进、课题引进等方式柔性引才。坚持立足需求引才,紧扣实际需要,立足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编制池”作用,通过“学子回引”“专项引才”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引才计划,实行精准引才、定向引才,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好优化人才生态“质量牌”。“精选”是基础,“优育”是关键。高层次人才学历起点高,但阅历经验不足,需要不断磨练才能成长,一个适合当地的人才培育模式至关重要。把精挑细选的人才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锤炼摔打,不仅能够让他们在实战中增强能力和本领,也会让人才潜能得以充分释放。要想把优秀人才用在刀刃上,首先要广泛熟悉业务,要打开系统内干部交流通道,实现人才在业务部门与综合部门之间的双向流动,有计划、有重点地让优秀人才接受艰巨任务,不断提高他们的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促使他们成为具备多方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优化人才创新生态,搭设成长成才“大舞台”。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环境对于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持续激发人才潜力,促进创新创业。以实绩论英雄,让有为者有位,不仅是选人方式的转变,更是育才理念的跃进。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要强化支持政策,对各类人才,特别是处于成长期、创业期的人才,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要提供暖心服务,当好人才的“娘家人”,在生活上关心、工作上关怀、事业上关注,实施人才安居、医疗服务、子女入学等保障措施,让人才心无旁骛搞研究、促创新。全力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面对面”“一对一”服务模式。选树优秀人才先进典型,营造尊才、重才、爱才的浓厚氛围。(文/李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