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

“穷人没有钱可以将闲置的房屋租出去,还可以去跑私家车”

“实行‘一妻多夫’制,解决中国三千万光棍娶妻难的问题”

“年轻人要放弃高新的工作,去赚钱少的岗位锻炼”

“在公司附近租房,不要浪费时间在上下班这方面”

“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子”

网友回复:“这些专家是怎么做到每一条都踩中我雷点的?”“建议专家别建议了”。

最近,“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听专家建议”一度冲上热搜,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反感专家?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专家提出的建议不切实际

通过专家们的发言,很明显感觉到很多专家并不了解现在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提出的一些建议从来没有考虑过年轻人的经济情况。

比如“穷人没有钱可以将闲置的房屋租出去,还可以去跑私家车”,真正的穷人,根本就没有房子和车,更别说有多余的房子去出租。

再比如“在公司附近租房,不要浪费时间在上下班这方面”,没有人不想住在公司附近,主要是写字楼附近的房租都比较贵,很多年轻人都是因为承担不起高昂的房租,被迫选择住在远处。

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言论,让年轻人有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

年轻人虽然不是专家,却是生活的实践者,他们知道什么样的生活对自己有利。这些不符合年轻人实际情况的“雷人建议”一出,立刻就激起了年轻人的对立情绪。

2、专家群体鱼龙混杂

其次,现在专家群体构成复杂,一些草根“伪专家”、“三无”研究机构包装出来的“专家”,为了博取知名度,实现影响力变现,戴着五花八门的头衔,在互联网平台上冒充权威发声,甚至“跨界”对自己专业领域外的一些现象大肆评议。

他们在提出建议时,并没有从“年轻人的利益出发”,没有任何参考性和实用性价值,让年轻人感觉“很荒谬”。

当有专家提出让年轻人“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子”时,就有网友调侃,“原来一套房子值三千块”。

还有专家提出“年轻人要放弃高新的工作,去赚钱少的岗位锻炼”,有网友表示,“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我上班就是为了赚钱,你让我少赚点”。

更别说“实行‘一妻多夫’制,解决中国三千万光棍娶妻难的问题”等违背现代人道德意愿的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专家?其实是因为年轻人对专家群体越来越失望了。

在很多人眼里,“专家”是一种比较有“知识权威性”的身份,是在特定领域中拥有特殊知识、技能或受过特殊训练的人,是能够给我们答疑解惑,指明前行的方向的人。

但是现在一些“伪专家”,或者个别“伦理陷落”的专家,都以个人利益为导向,提出的建议没有可实施性,从而导致让年轻人对“专家”这个群体越来越不信任。

其实,很多年轻人刚步入社会,缺乏社会及生活经验,在很多方面还是很乐于听取专家的意见。现在自媒体行业比较发达,一些在金融、情感、职场等方面比较“有料”的网络博主,依然获得了大量年轻人的追捧。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并不是不喜欢专家建议,而是不喜欢一些不切实际的建议,不喜欢为了个人利益昧着良心的建议,真正从人民出发、实事求是、为人们解决问题的建议,还是很乐于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