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实景图/来源:栋察楼市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实景图/来源:栋察楼市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实景图/来源:栋察楼市摄

编者按:城市的发展更迭不仅是平地起高楼的建设奇迹,更是城市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提出的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顾名思义是:以沈阳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共7市1区。总体看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文化同源、城镇密集、网络互通、产业互补,具有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基础,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实景图/来源:栋察楼市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实景图/来源:栋察楼市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实景图/来源:栋察楼市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实景图/来源:栋察楼市摄

就区域发展规划观察可以发现:新时期里沈阳城市空间重点向南拓展,苏家屯区位于沈阳经济区、辽中南城市群几何中心,地处沈阳向南发展的主轴线,与和平、铁西、浑南互联互通,堪称占据主城延伸发展的优势区位。

沈阳未来将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总目标,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

沈阳各方向发展变化(工业、城市规划、公共服务、历史文化等)|最新图集展示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实景图/来源:栋察楼市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实景图/来源:栋察楼市摄

在规划政策方面,印发实施《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规划》,制定产业、交通等专项规划,研究发布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指数。

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推进沈白高铁等3条铁路,京哈高速公路盘锦至沈阳段等6条高速公路,启动沈阳至金宝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以及桃仙机场二跑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在产业发展方面,加快推进国家工业大数据中心辽宁分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华晨宝马新工厂等10家头部企业在都市圈内配套,规划建设一批高品质产业集聚区。

在要素市场方面,重点推进辽宁智能制造实验室沈阳中心、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平台项目建设;发挥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加快推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产业投资基金二期组建;推进都市圈信用协同立法。

在公共服务方面,重点推进中国医大附属医院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组建专科联盟,实现医学影像信息共享互认。

在生态环境方面,共同开展生态治理和修复,推进大气环境联保共治,联合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实施辽河流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未来将着力建设先进完善的轨道交通圈、产业协作圈、统一市场圈、就业通勤圈和品质生活圈,未来将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实景图/来源:栋察楼市摄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省委、省政府也将全力支持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一是加快推动实现“三个1”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到2025年GDP突破一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一千亿元、人口规模突破一千万人”目标,提升中心城市综合实力。聚焦“万亿GDP”目标,实施产业倍增计划,促进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形成一批“百亿产值企业、千亿产业链”。

二是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加快“一枢纽、四中心”建设,建设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推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90项重大任务和130个重大项目,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

三是强化重大平台载体支撑。着力打造一批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产业和空间平台载体。加快沈阳临空经济区建设,打造通达全球的区域性航空枢纽、面向东北亚的对外开放门户、国家重要的产业创新中心、智慧绿色的现代化航空新城。争创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到2025年开行规模1000列以上,保持东北第一、全国前列。

未来将加快推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质增效,全力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老工业基地协同创新样板区、东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

一是抓好规划共绘。建立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空间规划的“1+N+1”规划体系,形成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推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二是抓好交通共联。加快推进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规划都市圈环线,推动沈抚二号线等一批都市圈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共同建设高效便捷的1小时通勤圈。

三是抓好产业共链。打造汽车及零部件、航空等12条都市圈重点产业链,共建沈本生物医药产业园等8个合作产业园区,加快构建梯次配套的都市圈产业分工格局。

四是抓好平台共享。推进东北科技大市场、科技条件平台等科技资源共享,推动三甲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进自贸区等开放平台制度创新和资源集散功能共建共享,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东北领先。

五是抓好生态共保。完善都市圈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有序推进柳河综合治理国家试点,持续推进都市圈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年均降低3%以上。

六是抓好文旅共建。共同打造“共和国长子·冰雪北方·乐迎天下”都市圈旅游品牌,推出“沈阳都市旅游圈”IP品牌形象,打造东北亚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七是抓好社会共治。建立都市圈协同立法机制,加快信用协同立法,推进政务服务高频事项跨域通办,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未来,伴随各区域发展的逐步丰富,沈阳九区或将呈现更多潜力与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