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自杀,迷茫,然而事件经过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多数是因为得不到家人的重视和关爱。

就像江西的胡某宇同学,这也是很多寄宿生面临的一个心理方面的问题,因为父母家人长期都不在身边,对他来说可能感受到家人朋友的关爱不够,从他留在书上的语言以及录音内容可以看出他已经觉得自己在这个世上是多余的,没有人会关注他的存在。也许自从上高中后自己就已经开始默默承受抑郁的困扰了,他曾经跟母亲和哥哥多次袒露过厌学不快乐等情绪,但是家人对他这种抑郁的表现和求助信号不够敏感,并没有及时地把他从黑暗浑浊的泥潭中拉出来。所以他才会一步步走向了消失在这世上的不归路。

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往往处于叛逆期,不太愿意吐露心声或只对父母家人“报喜不报忧”,尽管这是一个普遍的情况,但这也反映了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研究发现疏离的亲子关系往往是青少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因为我们居住的社区有一个专门针对心理服务的团队群,我觉得教育好孩子是这世上最难的难题。所以我经常会去关注这方面的话题,我给大家分享下青少年教育的几个要点,大家觉得有用的话可以收藏一下:

1.青少年抑郁,本质上源于自己无法解决当下的痛苦、迷茫,以及对人生的无助与绝望。这些无力感,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疏导会越来越束缚到孩子的心灵,走向不好的境地。

2.青少年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心智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成年人尚且会在与生活的交手中败下阵来,更何况是身心发育还未完全的孩子。所以家长不要把孩子当大人一样去对待。不要用成人的价值观,去定义孩子的世界。

3.错把厌世当叛逆,是多少父母教育的误区。很多父母潜意识里认为,孩子到了中学,不想读书,厌学厌世,就是单纯的叛逆。其实不然。绝大部分的孩子,心里都有学习和成长的愿望。很多孩子说讨厌学习、讨厌这个世界,其实是一种对规则和环境的反抗。他们害怕的不是上学本身,而是与上学有关的不愉快经历。如果忽略了这个感受,孩子在日渐压抑中,就会容易走向极端。

4.家长最该重视的不是孩子的成绩,而是孩子的情绪。被看见和被理解,是青春期孩子最需要,也是父母最容易忽视的课题。看见他们的困惑,理解他们的无助,才是帮助他们成长的第一步。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花期。家长的每一次关心,都是给予他们的养料。他们更需要的,哪怕再平淡无奇,也能被父母看见和尊重。

5.给孩子无条件的回应与陪伴。弗洛伊德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三岁的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
阿姨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大人的回应,就是照亮孩子的光。如果可以,请你尽量回应孩子,哪怕你当下看来TA的事情毫无意义。
给孩子再多的零花钱,买再多的玩具,都不如给孩子无条件的回应。

结语: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有十足的耐心,就算很忙也要争取一点空闲时间静下心来聆听孩子的心声,最好的是和孩子处成朋友关系。这样他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对你说,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才是我们做家长最希望看的,不是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