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

布施的福田有两种,敬田和悲田。《佛说像法决疑经》中说:“敬田者,即是佛法僧宝,悲田者,贫穷孤老,乃至蚁子。”(就是蚂蚁之类)。这里所说的敬田,修这个供养就是指生恭敬心的敬田,是佛法僧三宝;慈悲的悲田,就是指贫穷孤老、有障碍的、需要我们帮助的,乃至蚊虫蚂蚁。上面讲的是大国王等布施悲田所获的福利,这里所布施的佛塔寺,或者佛菩萨、声闻、辟支佛的圣像属于敬田。《涅槃经》中云:“若人以深信心,供养如来全身舍利,或供半身,四分之一,万分之一,乃至如芥子许,是人福德,与供养佛,无二无别,以佛舍利即佛色身,皆由无作誓愿,同体慈悲之所示现,是以人天获得,悲喜交流,竭尽心力,恭敬供养。”我们在佛灭度后不能亲眼见佛、不能供养佛,如果能有机会见到佛的舍利如同见佛一样,理应竭尽心力恭敬供养。

【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

这些“国王等”遇到佛塔寺,或者佛菩萨像,如果能亲自营办供养布施,可以得三劫为帝释身这么大的果报。这里的三劫是三小劫,帝释就是忉利天的天主。我们前面讲过,忉利天主居住在须弥山山顶的善见城,统领其他三十二天,属于地居天。《正法念处经》中说:“三十三天,受五欲乐,喻如金轮王,所受之乐,比于天乐,十六分中不及一分。”就是说,转轮圣王的金轮王所受的快乐,不如三十三天所受快乐的十六分之一,所以说受胜妙乐。

【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我们前面讲,这是受帝释身。从事相上,布施虽说是一样的,但是所得的果报不同,不回向的话,前面讲是受帝释身的果报,而如果将布施之福回向法界,就能得生色界的初禅天,而且是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初禅有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和大梵天,而且十劫中为大梵天王,比忉利天主要高得多。所以无论是修行和做善事都应当要回向,回就是回转,向就是趣向,回向就是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趣向自己的目标,这样能拓开自己的心量,并且使所修的功德不致失散。

回向有三种:第一是众生回向,回自己所修的功德利于一切的众生;第二是菩提回向,回向自己所修的功德,趣向自他皆成佛道;第三是实际回向,回向自己所修的功德趣向无为涅槃。曾经有个老居士来找我,说:“师父,我把念佛的功德回向一半,我自己再留下一半,行不行?”这就是对回向的误解。我们打个比方来说,比如你有一升种子,把它放到仓库里,经过很长的时间还是一升;如果把种子播种到田里,收获了再去播种,这样辗转相播,时间久了,就能收获无量了。回向所得的更多,还都是你的,利他的同时,其实自己得到更大的利益,并不是说回向别人一半了,自己就会损少一半。回向就是把种子播种到田里,所回报的利益会更大的。

这些大国王等,如果能将此布施之福利回向法界众生,心大福大,所以能感得十劫中常做大梵天王,我们刚才讲的生忉利天主那个三劫是小劫,这里的十劫是中劫。经中说,一千六百八十万年是一个小劫,一个中劫大约三亿三千六百万年,一个大劫就是一个世界的成住坏空,四个中劫这么长的时间。这里说,生大梵天是十个中劫。《法苑珠林》中说,欲界中的寿命一劫是一小劫。忉利天是欲界的第二层天,初禅三天中的寿劫是中劫,二禅以上的寿劫是大劫,所以大梵天的十劫是十个中劫。

《中阿含经》中说:“比丘白言,梵天之福,竟为多少,佛言,阎浮里地众生所有功德,如是展转行,从四天下至他化自在天之福,不如一梵天之福。”所以,将布施之福回向法界所得的十劫梵天之福,比三劫的帝释之身又殊胜很多倍。

摘自 宏圆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