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开学季的到来,大部分学生回归校园,另外还有少部分将走向社会,迈出他们人生重要的一步,这些就是即将结束学生生涯的毕业生。与小学初中的毕业生不一样的是,大学毕业生在这个阶段都会面临实习的过程,所以这个时候,正是应届大学生就业实习找工作的旺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月15日,安徽六安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高同学在找实习工作时,“近一周投了100多份简历,HR要么已读不回,或者就告知不需要。因为没什么经验和技术,就想先去做保洁好了”。根据聊天记录,高同学应聘的应该是一家国企单位,而该单位的HR回复不但很人性化且非常暖心,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由此引发网友热议,纷纷为该HR点赞,给了高同学极大的鼓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就过去的三年来看,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870多万,2021年到900余万,2022年更是突破千万大关,2023年预计将会达到1100多万。如此庞大的就业群体涌入社会,说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甚至有些毕业生因就业形势严峻故意挂科来延期毕业,其实是在消极逃避,因为通过上面我们了解到数据是在不断攀升的,只能说就业压力一年更比一年大。

问题是明显存在的,且不看最近公布的失业率,毕竟数据只是“数据”。从我们身边的切身感受来说,经历三年疫情肆虐,除了涉“疫”涉“医”行业,可以说大部分行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虽然说大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但也会看到裁员降薪的消息,中小企业时不时破产倒闭,街头巷尾的个体门店更不用说,显然,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危机时时潜伏在我们身边。

而对于应届大学生来说,抛开考研升学,境外深造,自主创业,考取公务员等,大多会走向社会,面临择业就业的问题,期间会有1-2个学期的实习过渡阶段。由于都曾经历过这个过程,结合自己及身边人的耳闻目睹,浅谈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结束大学生活跨入社会,面临的是一个与此前自己成长十几二十年完全不同的环境,也是一次人生的蜕变,所以第一份工作或者岗位,对每个人后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是故会有“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之说。

从学生一族的身份转换为上班一族,不论是心理,外部环境,还是人际关系处理,对于初出校园的学生来说都是考验,还好中间有一个过渡缓冲阶段,也就是毕业前的实习期,实习期的择业应该侧重自己专业领域,这是首选,如果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么再从自己的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这句话没错。

如果以上专业领域和兴趣方面都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那将眼光瞄准一些大企业,各行各业都不乏优秀的标杆企业,这些企业历经发展壮大,内部有完整标准的管理机制和体系流程,作为新人可以跟着前辈学习到很多知识,如果运气好,适逢企业高速发展阶段,可以更多的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这将对你在往后的职业生涯中产生深远影响。

除了大企业,还可以选择比较前沿的高新尖行业,具体什么行业只要对此有一定关注都会有所了解,高新尖行业引领的是发展趋势,大势之下,所向披靡,只要肯学习,通过不断的积累,你在往后肯定会比其他人发展更快。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论实习阶段,或者是迈出校园第一份工作,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抱着新人学习的态度去进入角色,不要一味追求高薪资,好福利,相比之下,这个阶段更多的应该是去给自己的未来做定位,做规划。利用这个阶段去适应环境,从中锻炼自己,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适合做哪个行业,适合做什么性质的工作,适合在什么岗位,自己的短板在哪里,自己的长处是什么,优秀如你,也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与理念,算作是在这个阶段正式迈出走向社会的一只脚。

一些企业专门有校招活动,也有些企业专门有针对应届生的实习岗,尽量选择近专业或感兴趣的岗位去尝试,实在没有的话,结合岗位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学会去做取舍,舍得之间,必有一取。

如果通过努力,没有取得合适的实习机会,也不用给自己大的压力,毕竟严格意义上讲,你的身份还是学生,只是短期面临的实习择业压力。对于企业用人实际也有一个淡季与旺季的区分,也就是说它是有一个周期性的,前面也提到了,目前的状况是“非正常状态”,因为2023年是三年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年,很多形势并不明朗,但是总体是趋于向好的。一时没有合适的岗位,可以一边找,一边继续为自己充电来充实自己。切不可因一时的挫折而自暴自弃,或者背负沉重思想压力。

再如,如果铁了心要去做事,可选的机会也有很多,并不代表第一份工作做什么一辈子就必须要做什么。抱着早一步接触社会,积累社会经验的心态,把这个实习期当做一种生活体验,如此看来,也就不存在“自暴自弃”的压力了。

加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未来属于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