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物简介】

高飞,现就职于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中央教科所先进科研工作者、“知行中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项目培训导师、东莞市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培养对象、东莞市班主任工作专业技能委员会秘书长、佛山市“省级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广东省语文教育委员会专家委员、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联盟副秘书长。出版了语文教学专著《小学语文教学125》,德育专著《指向学师生的共同成长》,主持国家级、省市级课题16项,发表论文30余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松山湖,已经坚守讲台30余年的广东省语文特级教师高飞拥有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了解并践行“评价立校”,第一次尝试系统地研究并开展家校工作,第一次成为尝试学校“年级自治”的内部管理变革……松山湖,让已经步入中年的他又一次拥有了更多“尝新”的机会。

教育是什么,新时代一位小学教师的样态是怎样的,如何让小学教师职业焕发光彩……一直以来,高飞都在不断思考。30载教坛,30载党龄,30载赤城,高飞始终扎根教育一线,用智慧和挚爱培育祖国的未来,诠释新时代教师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筑梦创新教育。

结缘松山湖

这是一片教育的热土

2020年,高飞第一次踏上了松山湖的土地。

“选择东莞、选择松山湖,是因为‘松山湖的空气里都弥漫着科技的味道’。”高飞说,一次偶然的机遇,使他与如今的松山湖北区学校校长冯正华相遇。那时,冯正华向他介绍了东莞最新发展情况,告诉他目前正在筹建一所“未来学校”——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问他是否有兴趣加入。

“简直太酷、太震撼了!”这是高飞听到“评价立校”时的第一反应。这次交流让高飞与冯正华两位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教育人一见如故。2020年7月底,高飞辞去原有工作,投身到松山湖这片教育的热土。

来到北区学校后,他一人身兼多职:班主任、语文教学、年级主任、家校心育中心主任、学校校长委员会成员、学校微信推送审稿人、东莞市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此外,他还负责策划组织学校各项大型活动,以及高飞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市教育家型培养对象高飞工作站工作及市班主任岗前培训相关工作等。但30年来,高飞最热爱的依旧是班主任的工作,学生们也喜欢围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飞持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

在学校,学生很少叫他高老师——年轻的时候,学生很童真地叫他“GF”(高飞拼音首个字母),后来学生们叫他“飞哥”。人近中年,他又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飞爸”。

高飞有几个特别的记录:从教30年从没有呵责过学生、家长“零投诉”、每学期学生评教评学优秀率百分百。他常说,从事教育行业,首先要做一位“明师”,明白自己做老师首先要“身正为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感染学生。

“有时候我们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去引导孩子,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飞说,在他的班上,有个孩子因为自小父母离异而性格孤僻,平时有许多与其他众多孩子不一样的行为举动:从不参与课堂学习,从不写作业,不和班级任何人交往,不正眼看老师,还经常用一些破坏性行为刷去影响他人等。高飞深知,孩子的这种性格养成绝非一日之寒,于是他转变角度,当该学生又一次不参与听课学习,把头埋下去看课外书时,他尝试以表扬其阅读状态的方式鼓励学生,并秉承着“你不过来,我过去”的方法,花费整整一年的时间,终于让该学生顺利融入集体学习。

大多男教师在学生面前都是很“威严”的形象,但高飞一直是学生心目中的“暖师”“慈师”。2021年他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新一轮百千万“三名工程”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成为目前东莞市基础教育阶段唯一一个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但我依旧还有很多需要向其他老师学习,他们年轻富有朝气,他们的无限创意经常感动着我。”高飞谦逊地说。

创新教育

探索更多学习方式的展开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松山湖教育给自己带来了什么,高飞选择的是“创新”。作为全市的教育高地,松山湖一直引领着东莞教育的发展,高飞说,他在这里看到了教育“万紫千红总是春”般的蓬勃生机。

在松山湖,每一所学校特别注重空间环境的打造,让空间服务未来课程建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松山湖的第一所未来学校,松山湖北区学校在理念、空间、课程、教师等方面,面向未来,敢于创新,尤其在空间与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力探索,让每个空间为孩子的成长赋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

“我们一直希望能够打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综合型学习中心。”高飞说,以图书馆为例,传统学校的图书馆一般仅是为学生提供阅读资料和阅读空间,但松山湖北区学校则对图书馆进行重新定义:图书馆成了学校变革的先行地,学校通过激活图书馆的教育使命,更好地重构学校的教育生态。

在高飞看来,图书馆是学校文化和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当前,松山湖北区学校打造的智慧图书馆正是一个支持主动学习的复合型灵感空间,它不仅是书籍的聚集地,更是实体和思维空间的共同体,是学生阅读、研究、思考、创造的创客空间,是学生实现信息到知识的转化,并获得个人、社会和文化的成长的资源中心,是融合了各样的阅读活动与课程的立体流动的生态课堂。

除了作为学校的阅读中心、学习中心、资讯中心、课程发展中心,北区学校图书馆还能通过打造各类样态的学习中心,将图书馆进行人性化的分区,对功能等空间模块合理规划,使师生能够在其间进行兴趣交流、培训学习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飞正在给学生们讲课

“我们还创新开发构建适龄青少年图书馆课程体系,依托包括入馆课程、阅读指导课程、信息检索课程等在内的图书馆课程,进一步挖掘图书馆功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高飞介绍,比如老师们可以通过《小绘本回家记》,将课内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社会连接,图书馆课程可以更加专业地综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文献研究能力、图书馆礼仪、信息责任、图书馆情感、终身学习能力等多种素养,学校也不再是学习枯燥知识点的地方,而是探究、孵化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场所。

此外,北区学校图书馆还通过技术赋能,通过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突破传统图书馆的空间限制,让学校师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得资源。师生们还可以通过个人阅读行为分析,获得资源精准推送、智能交互感知、特色课程赋能、自主趣味学习等各种新体验。

家校协同

教育应该从家庭开始

高飞常说:“我们培养人才,收获的不仅仅是眼前的教育业绩。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走入各行各业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后,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生活也会越来越好——我们在做的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业。”

在基础教育阶段,孩子是一张非常单纯的白纸。高飞逐渐发现,家庭教育不同的孩子,呈现的样态变化很大。家庭和学校联手,孩子会有更好的未来。

在此基础上,高飞立足松山湖北区学校着手开展家校共育工作,在学校增值评价理念下设计多元的家校活动,为学校、家长和学生搭建更广阔的交流空间,推进家校深度交流,促进家校互通互融,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增值评价赋能。

自北区学校建校以来,学校便设立了一个家校心育共同体建设总目标:“力铸北区名校,成就北区家庭,发展北区学子”,通过家校合力深度融合,共建学习型家庭,与家长携手共育“身心自然完整,未来自由胜任”的北区学子。

在北区学校探索家校共育路径上,学校将家校共育重点着眼于拓展家校共育的深度与宽度上,结合增值评价定向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方式的变革。为了最大程度提升共育效能,北区学校探索新时代家校共育路线,打造家校共育合作系统。一方面,学校着力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信息互通、平等交流的良性共育生态系统。除了常态化开展家长督学及家长工坊工作等工作,北区学校每个月还会轮流开设家长讲堂以及主题沙龙活动。其中,主题沙龙则能够针对家长棘手的“个性”问题,进行“点对点”的问题探究,为有需要的家长提供“私人定制”式服务,同时也为家长进一步了解学生成长动态、学校发展情况等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沟通窗口。

另一方面,为发挥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北区学校设置家校直播间、情景实践等活动,为家长了解学校教学理念、学习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掌握孩子发展动向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引导家庭教育更科学、有效地开展。

“老师是家校沟通的桥梁,和家长要成为一个生命教育共同体,我们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高飞说,“但无论是探索何种教育方式,我们的最终目标都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策划】黄少宏

【记者】刘慧茹 陈启亮

【图片】松山湖北区学校

【设计】孙沛川

【作者】 刘慧茹;陈启亮;孙沛川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