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前,一场人为引发的疾病——水俣病,让日本水俣镇陷入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无尽“大火”中。不断有人生病,不断有人死去,不断有新的病人产生……死亡的威胁无处不在。

为了扑灭这场“大火”,日本搬来了一整个国家队,但再顶尖的专家也对已造成的伤害束手无策。如果,你现在到水俣镇街头走一走,还能见到许多长相畸形、手脚歪曲的小镇居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场“大火”给日本人的教训还不够,同样的一批人如今又在思索着如何给世界放一把“大火”。

2021年4月13日,经历过水俣病悲剧的日本,又一次决定将超过125万吨的核废水排放入海。假如“排污入海”成真,这些核废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将在10年内把世界海域变成日本核废水的“垃圾桶”!

全世界75亿人都要给日本这个傲慢无知、不负责任的行为“买单”,而世界各地频发水俣病的噩梦,或许也就真的离我们不远了。

导火索源于2011年3月的福岛核事故

导火索源于2011年3月的福岛核事故

日本将要排放入海的核废水都来自同一个核电站,福岛。福岛核能发电厂始创于1960年,它先后建立起了第一、第二发电站,并在半个多世纪中稳定运营。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并发海啸,福岛核电站才出现了大量核泄露。

此次核泄露事故造成了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污染,严重程度堪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然而,在当时的东电公司看来,预估的结果远没有现实这样惨烈。

错误地估算了事故的严重程度后,东电依然心存侥幸,仅仅借助不超过7个小时的备用电池来冷却设备,并放弃了最佳的冷却手段:引入海水。原因是,海水会让核电站最核心的部件报废掉。一直拖到灾难发生的20个小时后,东电才不得不开仓灌入海水。

此时的核泄露已经发生了,且势不可挡——不仅有放射性物质泄露到大气中,连水源、土壤也相继受到污染。一句“碘盐可以预防治疗核辐射”的谣言,更是引发了中国的“抢盐”风波,尽管后来谣言得到了澄清,但福岛核泄露也已成为了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核泄露后发生后的近10年间,福岛人的患癌率大幅增长,同时引发了很多疾病。而为了解决海啸造成的设备受损问题,核电站每天都需要多达170吨的海水来冷却反应堆,这些冷却的海水也因此受到污染。

如果去福岛核电站外围转一转,你肯定可以看到一摞摞垒在一起的巨型大桶,这些桶面上标注着令人恐惧的危险标志,里面装的便是这些经过冷却的核废水。

对于日本政府而言,这些日积月累下产生的核废水罐亟待解决,在一次次的推诿、扯皮中,最后因经济考量,而放弃了更安全的处理方式,选择成本更低的“排污入海”。

有“经验”的日本人早就酿成过一场疾病灾难

有“经验”的日本人早就酿成过一场疾病灾难

排污入海,日本人并非第一次做。在日本岛的西南端,有一个永远被记入疾病史册的地方,现在依然充斥着惊恐、慌乱和犹疑。当地人谈“汞”色变,恨不得将吃过的每一顿饭、喝过的每一口水都加以过滤,这儿便是日本熊本县水俣镇。

1925年,熊本县水俣湾是一个落后的小渔村,一名有“远见”的资本家来此投资,兴建起氮肥工厂,随后扩建成合成醋酸工厂,并开始生产氯乙烯。伴随着巨大经济效益的产生,工业废水也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

为了以更低的成本解决掉这些废水,这些人在政府的半默许下,将含有高浓度的汞废水源源不断地排放入海,直到1950年一场怪病的降临。

最开始只是一群病猫的出现,它们个个眼神呆滞,抽筋麻痹,走路形态神似“跳舞”,当地人戏称作“猫跳舞症”,随后不久,这种病开始在人群中蔓延,患者们通常出现麻痹、抽搐等症状,说话、走路就像不受自己控制一样,形态十分可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由猫及人的怪病像梦魇一样死死地缠着水俣镇及周边居民,甚至连婴幼儿都不能幸免。医生和科学家苦思冥想都无法找到病源,可怪病却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

从1950年到1969年,共计有超过1万人染病,死亡人数逾1000人,还有众多患者因此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只能日复一日地躺在病床上,被迫接受惨淡的人生。

在多年的研究下,科学家发现怪病的产生与重金属中毒有关。从病死者、鱼体和氮肥厂排污管道出口附近都发现了有毒的甲基汞,这才揭开了水俣病的秘密。

由于常年将工业废水排放至水俣湾,湾内的鱼虾早已受到污染,而食用了受污染的鱼虾后,猫和人类纷纷都出现汞中毒的症状,即便在当代,治疗汞中毒依然是个棘手的医学难题。

而在当年,染病的病患在这些工业“怪物”面前,毫无招架之力。

大量的甲基汞进入大脑,首先使脑萎缩,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然后侵害神经细胞,同时破坏掉掌握人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严重的还有可能致人死亡。

日本水俣病后遗症不断,“排污入海”再添一笔

水俣病带来的后遗症,直到今天依然存在。对于患病的民众而言,享受一天正常人的生活都是奢望,因为汞中毒后,不仅会损伤机体,而且会不断累积,直至产生基因突变。

所以,在水俣镇及周边地区,许多水俣症患者都是先天性的,他们自打一出生开始,就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说话、运动,有的还出现了严重的身体畸形。这些身体疾病往往随着年龄增长,变得更加严重,无法生育、活动和生活。

除此之外,当地人赖以为生的渔业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鱼虾纷纷被重金属污染,本地渔业没有市场后,患病的病人同时也丧失了劳动力,迫于生计,很多人不得不继续食用含汞鱼类,由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致使水俣镇曾经成为“地狱”般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种情况,政府花了大力气来整治,可灾难已经酿成。那些随处可见的、被填埋的淤泥,附近工厂的排水管道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灾难仍未结束。

随着2011年的福岛核泄露事故,另一场公害已悄然上演。

据不完全统计,自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泄露的放射性铀元素已经达到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六分之一,而用来冷却反应堆设备的核污水已经达到125万吨,按照这个进度,等到2023年时,137万吨的储存水箱预计将达到极限。

这些核废水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氚、锶、铯、碘等放射性核素,还包括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的碳-14,这些核素很难被降解,也很难被剔除,除了做成辐射水泥深埋别无他法。

由此,如果将这些核废水全部排放入太平洋,后果不堪设想。

短短57天内,核废水里的发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内将到达美国、加拿大,10年内全球海域将无一幸免。而这些泄露的核污染将伴随着食物链逐级上传,正如日本水俣病的传播一样,不出一代人,25年内就将影响全人类。

也许等到那个时候,我们食用的海产品、饮用的水都将存在核素过量的风险,最令人可怖的事情是,也许地球上再没有一片净土,包括南极和北极。

面对核污染,世界将何去何从

面对核污染,世界将何去何从

日本政府的一意孤行很明显违背了国际社会的公序良知,也在时刻挑战着国内民众的神经。

在Twitter网站上,随处可见人们对于“排污入海”的不认同,其中有部分网友质疑了政府所提出的“没有地方储存了”这一理由。在福岛核电站第七、八号机组附近预留了接近1600平方米的空地,如果继续用来存放储存污水的罐子,将为排污入海争取至少48年时间。

这也意味着,经过48年的“净化”,当前核污水中的氚浓度会下降至最初的1/32,这时即使再排放到海洋中,也不会对生态造成太大的危害和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种方法也被日本政府否决了,原因在于费用高昂。或许对于产生了核废料的日本国而言,让全球各国来共同买单将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

因此,当日本政府试图推出“二次元”氚形象来缓解国际气氛时,各国纷纷不买账,而酷似日本河童形象的氚,也在上架的第一天即面临下架的窘境。

在面对“排污入海”这个问题上,国际社会达成了共识:海洋是一家,不可胡作非为。这不仅因为海洋生态深刻地影响着地球环境,更源于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对于生活在“汞”阴影下的水俣镇民而言,体验一次正常的交流和运动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从母体中带来的汞元素像加诸在他们身上的枷锁,永远都无法摆脱。

试想而知,一旦日本“排污入海”成功,多年后的我们或者我们的下一代将面临一个如何可怖的世界?是不是呼吸的每一口空气、喝到的每一口水都蕴藏着无法溶解的放射性氚元素,是不是每一天的环境都将变得越来越坏,末日也不再是一场电影、一本书籍。

面对这种局面,现当代的我们也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所有应对核废水的方法中,最安全的是进行电解,将水分离成氢和氧。然而这个过程对设备和技术都有极高的要求,通常耗资巨大。不过,从长远角度考虑,这不乏参考性。

即使往核废水中加拌水泥,做成固体深埋也不能确保没有污染土壤的风险,因此,与其思考让海水来稀释核污水,不如尽可能地想办法降低电解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际上将事故等级分为七级,日本福岛核泄露事故就被认定为最严重的第七级特大事故,由此带来的危害不仅有可能影响当前人类,更有可能影响全人类及后世。

或许,来自未来的人们的哭声是遥远的,但如果不顾人类的未来,一意孤行,这场哭声便将酿成现实悲剧,整个海洋的健康以及无数人的命运,莫不将取决于这一事件的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