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奇洪/文 在“三面环山、三江汇聚”自然地理格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粤港澳大湾区是多中心城市群。2019年国家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把香港、广州、深圳、澳门列为四大富有特色的中心城市,在此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广佛肇、港深莞惠、澳珠中江三大经济圈组成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了稠密的高速公路网和轨道交通网、世界级的港口群和机场群,拥有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多座跻身于世界前50强城市,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是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具有竞争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最大障碍,统筹区域发展是当务之急。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

2022年珠三角9市三大经济组团地区生产总值,按大小排序为深莞惠(深圳、东莞、惠州)>广佛肇(广州、佛山、肇庆)>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门),珠江口西岸相对于珠江口东岸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断崖式下降,珠中江经济圈比深莞惠经济圈、广佛肇经济圈少3+万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广东珠三角9市中,经济和人口高度集中于深圳、广州、佛山、东莞4市,尤其深圳、广州作为广东珠三角“双核”,2022年经济总量(GDP)分别为广东珠三角30.94%、27.55%,2021年常住人口分别为广东珠三角22.48%、23.99%。深莞惠经济圈和广佛肇经济圈存在明显的空间经济梯度规律,深圳——东莞——惠州和广州——佛山——肇庆分别代表着“高、中、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的依次梯度转移,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在深圳、东莞之间和汽车产业在广州、佛山之间梯度转移非常显著;珠中江经济圈缺乏核心城市和核心企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经济发展实力薄弱,导致珠三角三个经济圈长期不能鼎立发展。

在经济圈内部,每个经济圈均有一个经济和人口相对较少但陆地面积较大的城市,既可作为每个经济圈主要水道上游的生态屏障,又可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承载地。

惠州是深莞惠经济圈东江-东深供水工程生态屏障、肇庆是广佛肇经济圈西江—绥江生态屏障,江门是珠中经江济圈崖门水道-潭江生态屏障。但江门、惠州、肇庆还没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许多产业集群也仅是扎堆的生产车间而已,这就能够找到为何江门、惠州、肇庆经济总量仅相当于深圳一个区的内在逻辑。

在每个城市内部,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尤其辖区多(5个以上)的广州、深圳、佛山、江门、惠州、肇庆等城市,地区生产总值高和低的辖区相差最多达10倍以上。例如,广州市天河区地区生产总值是从化区15.13倍,深圳市南山区地区生产总值是盐田区9.8倍、大鹏新区20.97倍,惠州市惠城区地区生产总值是龙门县5.07倍,肇庆市四会市地区生产总值是德庆县4.93倍,江门市新会区地区生产总值是恩平市4.37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经济高密集区,地价、房价、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实体企业经营成本高升,竞争力下降,实体企业要么转移、要么倒闭;经济低密集区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政府和社会运行,当地居民依靠外出就业、经商,取得收入。

区域发展不平衡原因分析

珠江入海后,因地球自转影响,泥沙主要淤积于珠江口西岸,导致岸线东深西浅,东岸更容易发展港口。在大航海时代,虽然葡萄牙人率先在珠江口西岸登陆,但港口条件较差,而1842年英国占领的香港岛港宽水深,加上具有良好的避风条件,香港发展迅速超越澳门。港口条件优越,使得珠江和珠江口东岸优于西岸,广州主城区也是有选择地在珠江东岸优先发展。

在陆上交通改善前,共有8条珠江入海水道(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泥湾门、鸡啼门、崖门)的珠三角,纵横交错和十分宽阔水道(数百米乃至数千米宽)是发展的最大障碍,丘陵山区县市也因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成为资本忽略区域,广东珠三角经济率先发达区域局限于广州城区和靠近广州城区区域,广州城区经济辐射最早达到佛山禅城、南海、顺德。深圳经济发展最早得益于香港,东莞经济发展既得益于香港,又得益于深圳。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网络化发展和国际港口群、国际机场群的大规模建设,使得广东珠三角由“点状”开发变为全域发展,但在资本数量控制下,区域开发不可能平移推进,以港口、机场、高铁站为核心的功能区域成为率先发展区域。

珠三角东莞、顺德、南海等地的发展,还与内河航道边的沙田密切相关。珠三角沙田多,且分布于内河航道两侧,土质差、不涵水,不宜农业耕种,因而一直为村镇掌握,但沙田适宜发展二三产业,不仅利于本土企业发展,也有利于外来企业投资,这就成为东莞、南海、顺德、中山等地改革开放早期工商企业发展的承载地。

进入21世纪后,东莞集中力量发展松山湖高新区,南海集中力量发展佛山高新区南海产业园,前者承接了华为等电子消费类企业,后者承接了一汽大众;顺德,则发挥本土大企业优势,围绕本土大企业需要,构建全球白色家电基地和机器人基地。相对而言,中山热衷于本土产业集群发展,“一镇一业”听起来非常美好,但也面临传统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由盛而衰的下行规律。

统筹区域发展建议

第一,避免深圳、广州内耗竞争,统一成立珠三角机场、港口集团,以客户利益为上,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按照货物出行便利化、游客出行便捷化原则,确定深圳宝安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和广州港、深圳港腹地范围,规划机场之间直达城际轨道交通,让机场成为轨道上机场。

第二,以佛山新机场建设为契机,推进广佛肇经济圈西部崛起,通过空铁新城建设,布局新兴产业,形成人口、经济密集高地,一方面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西部门户,面向西南和东南亚,另一方面成为广佛肇经济圈副中心,直接辐射云浮、阳江、茂名。

第三,利用深中通道,并联合澳门,加快深圳、广州部分产业和功能向珠中江经济圈转移,利用珠中江经济圈空间优势,以珠海主城区和横琴合作区为发展极,以中山城区(含翠亨新区)、江门城区、崖门湾区(黄茅海)(珠海高栏港—江门银湖湾)为中心组团,由珠中江经济圈发展为珠江西岸都市圈。

第四,理顺广州都市圈与广佛肇经济圈、深圳都市圈与深莞惠经济圈关系。广州都市圈包括了广州、佛山和肇庆部分,同时还包括了清远部分,与广佛肇经济圈不完全重合,这就要求发展规划存在优先选择问题,近期应该重点发展广佛肇经济圈与广州都市圈重叠部分;深圳都市圈与深莞惠经济圈,主要是惠州市龙门县没有放入深圳都市圈范围,由于龙门县靠近广州市从化区和增城区,属于东江支流增江流域,从流域发展角度考虑,宜于广州市增城区一起纳入增江流域统一开发。

(作者为河海大学区域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智库首席专家)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