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年轻的时候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真挚的感情,包含着周总理的一颗拳拳报国之心,想必每一位有为青年都会对这句话感到动容。在此,想问问这位陈教授,您是否对您的行为表示汗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多年以前就对这样的事情做出过定调,而且,那一次他非常严厉。大家可能不太了解这段历史,今天就为大家作详细阐述。

陈宏友,其身份是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一位高级知识分子。按理说,大学教授级别的高级人才,应该在重大问题是能够保持基本信仰的,可为什么他却没有做到,反倒成了西方的代言人了呢?

我想一方面能够解释的,是他的心坏了,他的良心坏了。我不确认,他在这以前有没有发表过类似言论,但他今天的言论的确惹怒了一大批爱国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们中国,大家无一例外都会坚决的反对崇洋媚外的人,因为崇洋媚外意味着数典忘祖,人不可以不记得自己的祖宗,否则就不可以称之为人。

除了他的心坏了,也有可能是高级知识分子本身的教育缺失。高中生、大学生通常是被教育的对象,而这一次,一位高中生却狠狠地打了一位教授的脸,这不得不令人反思。

究竟是高中生受到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大学教授和专家们本身出了问题,高中生的教育出了问题固然可怕,但我想后者的教育出了问题会更加可怕。

高中生当然需要教育,而教授和专家难道就不需要接受教育了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专家教授常常高高在上,自以为自己早已学富五车,不必再进行学习,这显然是错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如果一个教授的良心坏了那么结果是可怕的,如果一个教授受到的教育缺失了,会更加可怕。其可怕之处就是在于,误导我们的学生崇洋媚外,数典忘祖。

这样的老师怎么可能教好学生呢?我们的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怎么能不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呢?关于如何接受教育和学习,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82年就做出过重要论断。

1941年5月,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尖锐地批评一些不良的学风。而批评的主要问题就是,“数典忘祖,出口必称外国怎么怎么样,对于自己的祖宗记不住了,全然忘记了”。

当时,毛主席说:“当前认真研究学习的空气是不浓厚的,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一点也不懂,或懂得很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或经常从外国报纸上捡来一些故事”。毛主席认为,这种学风是“极坏的作风”,是一种主观主义态度,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只注重国外,不懂得自己。

毛主席当时批评非常严厉,他老人家苦口婆心为的就是不让大家坠入外国的陷阱,张口必言国外。用今天的话来说,我们应当保持自信,文化自信、教育自信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至今日,毛主席的谆谆告诫依然没有过时,我想那位高中生一定还没读过毛主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但他已经以切实的行动,践行了毛主席的论断,可以说毛主席的遗志在我们当代的年轻学子心中是默默继承了的,是坚守了的,因此我们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而反观那位陈教授,您对毛主席的论断可有半点践行?显然他根本没读过毛主席的著作。

82年了,回过头来再看毛主席当年的批评教育,顿觉伟人伟大之处——永远未雨绸缪,永远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