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北京的航空博物馆内,一架有些损伤,但整体看上去还比较新的直升飞机非常引人注目。它走过三个国家,最终被当做历史的纪念品。
虽然近些年发展有些力有未逮,但从客观角度出发,需要承认的是,美方的科技水平仍处于全球顶尖行列;
与其他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美式军械装备仍是全球所有国家梦寐以求的。
没能力的国家会努力和美方打好关系,引进购买美方装备武装自己;
而有能力的国家在得到美方军械后,会想方设法研发破译其中的技术,去糟粕取精华,点亮本国的科技树。
当前许多国产武器装备都与美式装备有些相似之处,这并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能够破解美式军事装备的技术也是一件很厉害的事情,很多人戏称这是在“摸着美方过河”。
但让很多人感到不解的是,上个世纪我国曾得到了一架美方“支奴干”直升机;
这架直升机放在我国已有四十八年之久,但我国却至今未对其进行仿制,是没有仿制成功吗?还是有其他原因?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没必要。
不可否认美方确实厉害,“支奴干”直升机在国际中威名远扬,为美方在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被美方视作军中“秘密武器”;
曾是美军和英国皇家空军的御用运输直升机,其性能自然无可挑剔。
但也实在不必对美方过度盲目崇拜,近几年我国奋起直追,正在不断缩小与美方等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国产运输机。
我国是在1975年得到的这架“支奴干”直升机,当年越南战争爆发后,美军使用“支奴干”直升机为陆军部队运输物资。
于是在战场上投放了不少该型号直升机,可惜这款直升机虽然运输性能强大,但其隐蔽性却不怎么好。
就算美军再怎么小心也难免出现意外,有的被越南军队直接击毁,有的则遗落在了战场。
其中就有一架“支奴干”直升机在打扫战场时被越南军队发现。
让人惊喜的是这架“支奴干”直升机保存十分完整,只有舱门部分在战争中出现些许破损,整体框架并无问题,甚至在加满油之后能够继续投入使用,可以说还是新的。
越方为了感谢我国的支持和援助,主动提出将这架“支奴干”直升机运送至我国,也算是情深意重了。
获得这架“支奴干”直升机后我国面临两个选择,要么珍惜地使用这唯一的一架“支奴干”直升机,要么将其拆卸交由科研人员研究。
为了后来的无数架“支奴干”,最终出于长远考虑,我国选择了后一条道路,当年也是对研究“支奴干”直升机寄予了厚望的。
最初在拿到直升机时,我国的科研人员简直如获至宝,“支奴干”虽然只是一款中型运输直升机,但运输能力却十分强悍。
它能够一次性运输35名以上士兵,并且时速达到了惊人的259千米,不仅能够在战场上快速输送兵力、解救伤员,还能够运载火炮和装甲车等军械设备。
就算是现在能够同时做到这些的运输直升机也没几架,所以当年美方空军才敢大胆地放言称,这款直升机能够服役至2060年。
换而言之,美方自信就算到了2060年直升机也不会过时。
这样一架性能强大的直升机既然被我国得到就绝对不能浪费,国家对此事非常重视,专门集结了数十位相关专家对这架直升机进行分析研究。
当时我国专家们采用了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逆向测绘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将直升机拆解后,根据零件倒推其制作过程。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国际处境整体较为艰难,需要更加强大的武器装备提升国防力量。
国内专家知道其中利害,几乎是夜以继日的对这架直升机进行拆解研究,为国防事业付出了所有的心血,可最终这项秘密研究工作不了了之。
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我国技术水平有限,我国生产的发动机功率太小,满足不了“支奴干”直升机双发动机的高需求;
也无法攻克“支奴干”直升机的纵向双旋翼和双发动机技术。
确实,想要让两台发动机同时保持高频率振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因为同时工作的发动机容易出现共振现象,会直接让在半空中的直升机失速坠毁,最终机毁人亡。
而想要避免共振,一方面要提高发动机性能,用更大功率的发动机支撑直升机运转,另一方面要制作极其精密的双螺旋桨结构,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
无论哪个条件都不是当年的我国能够做到的。
所以发动机问题这确实是原因之一,不过也不能把所有因素都归咎至我国技术水平落后。
稍稍对我国发展历程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苏方在我国工业发展道路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科学理论基础绝大部分都来自苏方,欧美只占到了一小部分。
比如我新我国制造的第一架直升机旋风25(后改名为直-5),就是根据苏方提供的图纸,仿制苏方的米-4直升机制造而成的。
而我国随后的直系列直升机,都是在直-5直升机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
苏方和西方的技术完全是两个分支,我国学习苏方技术的专家参悟不透美方的核心技术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当年前苏方也曾经试图仿制过“支奴干”直升机,结果是前苏方也没有做到,在研发一段时间后无奈放弃,可见仿制难度之大。
其实我国还有一句老话叫“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如果我国真的下定决心研发“支奴干”式直升机,未必就真的做不到。
原子弹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当年美方带领全世界对我国实施核技术封锁,就连苏方都不愿意对我国施以援手,我国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
但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后,还不是在《核不扩散条约》出台前完成了第1颗原子弹的爆炸工作,成为了拥核国家之一。
可见只要我国真正想要做到的事情,就算是全世界联合在一起也阻挡不了。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研发“支奴干”直升机不值得当时的我国付出巨大的代价。
科技研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并且在经过不断的试验失败、收集数据后才能够获得进步。
每一次失败的背后都是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并且极有可能导致技术人员的伤亡,这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当年的我国需要集中力量用于发展更加重要的国防装备。
现在的我国发展的太好了,让许多年轻人理解不了当年的困苦,当时的我国是真正的百废待兴,不管是经济还是科技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容不得出现半点差池。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我国真的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研发出了“支奴干”直升机,可美方会真的让我国顺利使用它吗?
“支奴干”直升机在制造过程中需要许多特殊材料,其中部分原材料只能从国外进口,就算生产出来也不能随心所欲的投入战场,还是要受制于其他国家。
并且这款直升机的短板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在战场上目标过大,非常容易被击中。
这样的成品直升机只是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还不如干脆果断的放弃。
所以虽说集百家之所长是一件好事,但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国家发展哪能所有事情都顺心如意,必须要反复权衡得失;
只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支奴干”直升机的问题。
而且我国也不是没有努力过,在中美关系最蜜月时期,两国也曾洽谈过关于“支奴干”直升机的合作。
当年我国与生产“支奴干”直升机的波音公司已经达成一致,计划引进整条“支奴干”直升机的生产线。
为表诚意,波音公司还于1986年派遣团队前往我国进行测试,可以说这场合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如果合作进展顺利的话,可能今天我们也能在国内媒体的报道中看到带有纵向双旋翼和双发动机技术的运输直升机的英姿。
只是事情没有如果,中美两国蜜月期过于短暂,很快美方就对我国产生了极强的警惕心理,开始限制对我国装备以及技术的出口;
这次合作也就没有了下文,我国就这样与“支奴干”直升机失之交臂。
但就算是这样,我国也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没有破解美方的“支奴干”直升机,更没有完全依赖苏方。
俗话说靠人不如靠己,我国一直在努力走自主研发的道路,随后的几款直升机虽有苏方的雏形,却在逐渐摆脱苏方的影子。
到了直-8式直升机时期,这款直升机在最大载重情况下可同时运载39人,足以满足实战需求。
我国正式成为全球少有的能生产大型直升机的国家之一,运输直升机技术迈入国际顶尖行列。
当然这并不是结束,到了1994年,直-11直升机首飞成功。
这是第1架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宣告我国真正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再也不是其他国家的模仿者。
只是总有些人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嫌弃我国国产发动机功率小,无法与美西研发的发动机功率相媲美;
虽然这是一个需要承认的客观事实,可条条大路通罗马,谁说我国必须在发动机领域与西方国家竞争?
我国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国家,每一个领域都不能落下,而且我国不像美方那样穷兵黩武,每年将巨额资金用作军费,是全球军费最高的国家。
因此我国的研究经费是有限制的,必须优先发展那些更重要、更有价值的领域。
当前我国的发展重点明显是在航空航天产业,在该领域我国捷报频传,已经拥有了超越美西方国家的优势。
其中最显著的成果就是我国空间站,我国空间站已成功在外太空中服役,我国航天员也过上了正常的太空生活,各项研究实验正稳步向前。
反观以美方主导的国际空间站缝缝补补了一年又一年,多次宣布延长使用年限。
这个国际空间站原计划应该在2020年退役,随后延长至2024年,现在美方又在尝试使其能够工作至2028年。
美方如此努力,还不是因为现在美方已经没有能力再发射一个新的国际空间站,所以才只能拼命给空间站续命;
现在最大的合作伙伴俄方又转投我国,美方实在是黔驴技穷了。
如果美方有足够的实力,早就迫不及待的发射新国际空间站了。
而不是向曾经拒绝过的我国递交申请,让美方宇航员学习汉语,希望在得到批准后进入我国空间站,继续科学研究。
现在美方勉力延长国际空间站使用年限也不过是强行挽尊罢了,让美方勉强保住我第一科研大国的颜面。
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明显是我国战略更具大局观,我国早就已经不局限于地球内部,而是着眼于太空。
毕竟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早晚有一天人类是要冲出地球的,届时谁还会在意一架运输机能够同时运输多少名士兵呢?
每个国家的发展重心不同,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能为了名声进行不必要的付出消耗,最重要的是不能一味的模仿其他国家。
模仿是永远不可能做到超越的,要按照自己的步调和节奏发展,走出自己的道路,走出自己的风采;
才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而不是永远跟随在美方的屁股后面。
所以受到种种因素影响,这架“支奴干”直升机最终的命运就是摆放在博物馆里。
当年我国专家记录了这架直升机的基本数据后,就放弃继续拆解,将只剩机体的它放置在昌河直升机制造厂内。
几年后“支奴干”直升机辗转成为我国航空博物馆的藏品,一放就是40年。
如今在北京航空博物馆展览展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北京航空博物馆参观,去亲眼见证这段曲折的历史。
-完-
作者 | 煦煦
编辑 | 阿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