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难得,竟然有22个省市披露了2022年疫情防控费用,这是一个极大的进步。疫情三年来,关于防疫支出一直没有官方的数据,导致外界猜测不断。

有人甚至把全国卫生总费用当作了防疫支出,说2020年和2021年花费7.2万亿元7.55万亿,2022年花费就更多,三年合计20多万亿元。还有人通过一些地方财政收支、地方债务等数据,来猜测防疫费用投入巨大。

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通过22个省市的防疫费用,来一探究竟。

不得不说,防疫是个大摊子,隔离的不是病毒,而是人群。打了疫苗,还要做核酸,还要搭建核酸检测点,购买检测物资,给医务人员补助,开销着实不小。

2022年相比过去两年,疫情要严重很多。这一年,很多人都已经数不清自己做过多少次核酸了。因此,在费用投入上肯定是大幅提升的。

从公开的数据来看,22个省市防疫费用合计为4218.88亿元,投入最多的前三个省份是广东、河南、浙江,分别为711.4亿、489.3亿、435.1亿元。各省市的防疫支出基本和疫情的表现相符,以河南省为例,曾遭遇多轮疫情冲击,特别是省会郑州,去年富士康员工出走事件,更是引发了巨大的关注。

中国经济第一大市上海,在去年3月和4月遭遇疫情,导致近2个月的“全域静态管理”,投入的费用不可谓不小。

当然,还有一些是为了防控疫情,日常投入大。比如深圳,主要是去年第一季度遭遇了一些疫情,后期都算平稳,并没有大规模的扩散。但这一切都是以大规模核酸为代价,2022年的深圳人几乎天天吃棉签。因此,深圳的防疫支出肯定不小。

像青海、宁夏这些地方疫情很少,所以防疫支出只有10亿左右,主要用在疫苗接种、患者救治和医务人员临时补助这些方面。

光看总支出,广东作为人口第一大省,投入最多似乎也是理所当然。但如果看人均支出,那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景象。

人均支出前两名是北京、上海,分别达到了1371元、1176元,是全国仅有的超过千元投入的地方。比其省份的人均支出高出很多,北京是广东的2.4倍。

北京就不用说了,作为首都,疫情防控一直非常严格,投入也大,但也遭遇了多次疫情冲击。令人没想到的是浙江竟然排在第三名,防疫人均支出达到了665元。按道理来说,去年浙江疫情并没有上海、河南等地严重,可能投入到了日常防控中,让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吉林排在第五名,人均防疫支出528元,去年3月,吉林爆发了非常严重的疫情,持续时间还不短,投入也是巨大的。像陕西、海南、江西,在2022年都遭遇过规模不小的疫情。

没想到的是广西防疫人均支出排在倒数第一,只有137元。2022年广西的疫情确实不多,但作为边境省份,管控非常严格,像和越南交界的东兴,长期处于静默状态。

2022年确实是防疫最难的一年,也是投入最大的一年。虽然只公布了2022年的数据,但个别省份还是公开了三年的全部数据,可以做个对比。广东省财政厅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2年,防疫资金投入分别为302.78亿、453.76亿,711.39亿元,三年累计花费1468亿元。2022年相比2021年,大幅增加257.63亿元,这或许能反映出2022年全国各地的防疫投入情况。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聊一聊防疫支出到底有没有拖累各地财政?去年大规模做核酸,让不少核酸公司赚到了钱,有些甚至还想去上市。但实际情况是这些核酸公司只是获得了账面收入,钱并没有入账,也就是成为了应收款。

去年疫情后期,陆续发生核酸公司破产,大白讨薪事件,很多人说地方已经没钱了,三年防疫拖累了财政,但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数据显示,2022年防疫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前三名是北京、河南、广东,分别达到9.4%、4.6%、3.8%。也就是说即便是排名第一的北京,占比都不超过10%,大多数占比都在4%以下,宁夏、青海这些地方更是不到1%。

因此,说防疫支出拖累财政,明显是言过其实。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说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确实比较穷,财政入不敷出。确实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整体上来看,防疫支出占比并不算高。

那么,为什么31省市的财政盈余全部为负数?很多人喜欢拿财政自给率数据来说事,说2022年全国31省市财政自给率都不到100%,没有一个实现了盈亏平衡,全部为负数。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即便是疫情前,也没有哪个省市自给率达到100%,2019年自给率最高的上海,也只有87.6%。只不过受疫情影响,自给率确实有所下降,2022年上海财政自给率为81%,相比2019年下降6.6个百分点。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受疫情冲击,各方面的支出确实有所扩大。另一个是财政收入减少了,这两年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开启了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政策,2021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2022年为1万亿元。另外,2022年累计退到纳税人账户的税款达2.46万亿元,缓税缓费超7500亿元,这些措施都让财政收入受到了影响。

虽然防疫支出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多,但我们还是要算一本经济账,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不小,2022年上海、吉林GDP都出现了负增长。当然,伤害更大的还是信心,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居民不敢消费了,把钱全部存起来。

好在我们挺过了第一轮疫情高峰,2023年只会越来越好,毕竟人还是要往前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