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因水而兴,如今却面临着极度缺水。全市多年年人均水资源量在100立方米左右,南水北调水进京后,年人均水资源量提高到150立方米左右,但仍远低于联合国认定的年人均水资源量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水,对于城市来说极端重要,对于北京来说极端重要。

缺水制约城市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北京属于资源型极度缺水城市,节水是个永恒的主题,更是城市发展必须答好的必答题。水的极端重要性不言而喻,个人和家庭有节水的义务,企业和机关单位有节水的责任,从今年3月起节水将有法可依。《北京市节水条例》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节水进入新阶段。

节水从我做起,每个人都有节水的义务。节水必须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做起,居民节水就是这个“小处”,却是关乎节水的关键。节水条例把居民的节水义务写进了节水条例,明确提出居民节水义务主要包括:要知道现在的水价等基本知识、选择购买节水器具、防止家庭用水跑冒滴漏、按照规定缴纳水费等。这就意味着居民节水有法可依,节水是法定义务,一点一滴的节约终将汇聚成可观的水资源,最终还会惠及到每位居民,形成良性循环互动,助力缓解水资源极度缺乏问题的解决。

节水各有各的高招,有效节水是终极目标。居民日常生活使用高效节水器具,日常用水时注意节约,单位注重节水,努力实现人人节水、户户节水、每个单位都节水。对严重浪费用水的社会单位,将进行曝光;对在节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加大宣传力度,节水宣传深入单位、深入乡村和社区、深入企业、深入校园,营造全社会节水的浓厚氛围。

节水是个系统工程,既要“节流”,又要“开源”。居民、单位等是节水的“流”,水资源配置、水资源循环利用等则是节水的“源”。多举并措,“源”“流”并重,让依法节水成为日常,才能让京城的水资源日益丰富起来,焕发出城市的勃勃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