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接连“换帅”的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原任西工大校长的汪劲松教授履新四川大学校长,而原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教授现在是西北工业大学的新任党委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校校长履新的新闻并不少见,但互换“一把手”的新闻却少有听闻。而小何通过查询这两位教授的履历发现,他们的缘分还与另一所985大学有关,那便是电子科技大学

两位校长与这三所学校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缘分呢?小何今天就来为大家讲解。

成电的两任“掌门人”

汪劲松、李言荣两位校长的缘分,要从2009年的夏天开始讲起。那年7月,电子科技大学迎来了一位面容俊秀、举止儒雅的新校长,此人正是此前在清华大学担任副校长的汪劲松

汪劲松 图源:基层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劲松 图源:基层新闻

汪劲松原本就是四川人,年少时北上求学,31岁已成为清华史上最年轻的教授之一,后又成长为副校长,可谓是集教学、科研、管理经验于一身。此番因工作变动回归家乡,凭借丰富的高校管理经验,又经过多方调研,他很快便对电子科大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了然于心。

彼时的电子科大刚刚建成清水河校区,整个学校亟待发展,正值用人之际。而在电子科大工作了16年的李言荣也于此时在管理岗位展露头角。2009年10月,他升任学校党委副书记,与汪劲松的交集也越来越多。

图源:新华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新华网

在他们并肩作战的近4年时间里,电子科大展现出快速发展、内和外顺的发展势头,整体实力与社会声誉显著提升:科技经费总量突破10亿元;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喜人,电子科学与技术全国排名第一、信息与通信工程并列第二......时至今日,仍有电子科大校友对这段时间的学校发展赞不绝口。

因工作成绩突出,2013年,汪劲松接到上级任命,前往西北工业大学任校长,而接替他原先职位的正是李言荣

与汪劲松不同的是,李言荣是电子科大本土培养的教授,对学校各个阶段的发展了如指掌。他上任后,对成电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工优-理强-医拓-文进”的发展策略;组建新学院,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大兴人文社科的通识教育;引进“青字号”人才......一时间,电子科大呈现出文理交叉融合、多个学科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每年的毕业典礼上,李言荣校长都会满足毕业生合影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的毕业典礼上,李言荣校长都会满足毕业生合影的要求

图源:四川日报

在电子科大学生眼中,李言荣同样是一位相当亲和、接地气的校长。学校因为运动会封路时,他坐着学生的电瓶车去会场开会;在毕业典礼上,他告诉学生要做个有趣的人;与学生一起夜跑;给学生回信;甚至有女生交了男朋友觉得不是很放心,都会带去让李校长过目判断一下......

后来他即使被调到四川大学,仍有一大批成电的学子穿着学士服去川大等他下班合影。师生关系之融洽,可见一斑。

西工大学子眼中的“汪帅”

如果说,汪劲松在成电任职仅有4年是一大遗憾,那么对于西北工业大学来说,汪劲松的到来可谓是恰逢其时。

作为工信部直属985院校,赫赫有名的“国防七子”之一,西工大有着相当辉煌荣耀的历史与头衔,却在新世纪初因地域限制等原因发展步伐缓慢,急需一位有能力、有魄力的“掌门人”来带领学校重振雄风。

图源:西北工业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西北工业大学

汪劲松上任后,提出了“西工大立足西安,但绝不局限于西安”的构想,通过异地办学、内培外引高层次人才、推行完全学分制、推进校企校地国际交流合作、全年全力招生宣传等措施,极大提升了西工大的社会影响力。

近些年来,西工大科研经费连年上涨,一些列科研成果举世瞩目。载人航天、C919、“飞天一号”火箭等重大工程任务都有着西工大的影子。“雄狮”崛起之势,锐不可当,就连美国国家安全局也颇为忌惮

图源: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

而在西工大学子心中,汪劲松不仅是有着出色管理能力的“汪校长”,同样也是有着超强人格魅力的“汪帅”,是公认的校园男神。

有学生说,以前本科生出国留学开成绩单是要给档案馆交费的,后来通过学校的留言板反映上去,汪校长知道后便取消了收费;

有学生说,在思政课上见到“男神”来一起听课学习,原来汪校长一直关注我们;

有校友说,在飞机上偶遇汪校长,交流下来感觉非常随和,还获赠了一枚印有校徽的金属书签;

从2013到2023,汪劲松“执掌”西工大近10年,从满头青丝到鬓角染霜,变的是容颜,不灭的是心中对于教育的理想之光。如今的他又调任四川大学任校长,开启属于他的新旅程。

川大学子心中的“莲蓉”校长

汪劲松在西工大尽显其能之时,远在蜀地的李言荣也于2017年有了新任命,前往距离电子科大10几公里远的四川大学当校长。

与极具理工特色优势的电子科大不同,川大的学科更为全面综合,不仅拥有享誉全国的华西医学、浓厚的人文气息,教师与学生的数量也更为庞大。如何带领这所规模巨大的综合性高校更进一步?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而李言荣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图源:四川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四川大学

上任第一天,李言荣便走进川大江安校区的一间教室,与学生一同聆听思政课。课余间隙,他与学生亲切交流,无形中拉进了与川大学子的距离。而他任职川大校长的这几年,对于学生们的关怀始终热忱。

“我们川大食堂的阿姨不颠勺”“教师要舍得在本科生上花精力,学校要舍得在本科生上花财力”“研究生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大胆假设、大胆猜想,往深走,往交叉融合方向走”“硬实力让人走得快,但软实力会让人走得远”

一串又一串的金句,无一不是在为学生发展殚精竭虑。川大学子也亲切地在背后称呼他为“莲蓉”校长。

在李言荣看来,人才是川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瓶颈,所以在师资的引育上下足了功夫:设立文科讲席教授、推出“熊猫人才计划”“双百人才工程计划”、亲身前往美国、加拿大等地延揽人才......事实证明,这些举措相当有效。这些年来,川大“国字号”人才增幅明显,两院院士、杰出教授和其他高端人才竞相涌流。

四川大学面向全球延揽“熊猫人才” 图源:四川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大学面向全球延揽“熊猫人才” 图源:四川大学

有了充足的人才做保障,川大近些年来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医疗服务、校地合作等方面喜报频传,多项办学指标接近或达到对标的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在国内外各项权威榜单中的表现也相当亮眼。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于汪劲松、李言荣两位“掌舵者”来说,无论是引领电子科大,还是各自掌舵西工大、川大,都曾将学校带上了一个新台阶。如今的他们又即将前往新的工作岗位,川大、西工大又将有怎样的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素材来源:各相关高校,四川日报,新华网,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基层新闻,知乎,小红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