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深化协同发展。9年时间,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协同发展气象一新,不断谋划高质量发展新篇章。9年时间,京津冀大地变化巨大,三地百姓乐享协同发展成果,持续描绘高质量发展新场景。

扭住“牛鼻子”,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9年来,疏解非首都功能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成绩亮眼。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天津、河北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区域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疏解与承接同频共振,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陆续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幼儿园、小学、中学、高校、医院等项目、140余家央企入驻。雄安新区拔节生长,北京城市副中心日新月异,天津滨海新区迈出新步伐,协同发展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狠抓“大产业”,创新驱动协同发展。重点领域是协同发展的“大项目”,这些“大产业”驱动协同加速。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每天超过15000项计算任务在这里执行,其中三分之二来自京津冀地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1项技术成果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4成、天津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4.2%、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6%,高端产业引领发展,推动协同发展“加速跑”。

托稳“大民生”,三地百姓共享“协同红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主线,也是协同发展的题中之义。2月10日起,河北省取消参保人员到京津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手续。京津冀地区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到685家、互认项目5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313家。教育合作深入推进持续提质增效,京津冀失业人员平等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更充分,让京畿大地焕发温暖的民生亮色。

9年来,持续发力,深耕细作,国家战略在京津冀大地落地生根散枝发叶,京津冀协同发展宏图已然绘就。未来已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向着未来奔跑,壮阔图景正在加速展开且以现实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