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哪个村不是村,答案一定是北京的中关村,这个“村”不但不是村,而且还是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创新的“村”。

从这个“村”,可以窥见首都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缩影,也折射出北京作为中国第一个减量发展城市的缩影。2022年北京海淀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06.9亿元,同比增长3.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实现增加值同比下降5.7%,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增长64.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3%,经济增长3.5%……在这些升与降中,海淀区在减量中实现突破。海淀区的突破,是把创新刻在骨子里的突破。

中关村”,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中关村成为科技创新的“强磁场”,技术创新为产业赋能,奠定了海淀“万亿”的基石。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发力,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科技应用场景、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3项支持措施发布,将让“强磁场”发射出超强“吸引力”。截至目前,海淀区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万家,占全市的35%,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5家,约占全市的45%,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14家,占全市的35.7%……创新成为“万亿”经济快速增长的“源动力”。

“白菜心”,中关村绿色减量的蓄养。海淀区深化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实现了“去白菜帮留白菜心”,一批创新产业成为这个“村”的“主菜”。“十三五”期间,海淀区腾退土地1428公顷,一大批空间资源转变为高精尖产业聚集区。2022年,海淀区经济总量首次跨进“万亿”,同时,单位GDP能耗、水耗逐年下降,实现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绿色减量助推中关村再上新台阶,也为中关村的发展积蓄了强大潜能。

从这个“村”,看到首都北京的减量发展;从这个“村”,看到面向全球的科技创新成色耀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