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百事农为先。近日,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上宅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一边抓紧农时育苗,一边赶着采收当季药材。中药材特色种植产业拉开了春种序幕,助力乡村振兴。

李国军是上宅村的中药材种植大户,有着20多年中药材种植和育苗经验。截至目前,他不仅种植中药材上百亩,还联合村民一起打造了上宅村中药材种植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桂区两江镇科技特派员张学武(右一)和李国军查看中药材幼苗培育情况。

一年之计在于春。李国军告诉笔者,每年春节过后,就意味着中药材种植的最佳时期即将到来,也是育苗、备耕的好时节。目前,他管护的30多个育苗大棚,共育有200多万株的幼苗,包括千斤拔、百部、木姜子等近多个中药材品种。

“别看这些小药材的幼苗不起眼,价钱却很不错。”谈起中药材幼苗的销售行情,李国军笑得很开心。据他介绍,目前,他主要销售五指毛桃幼苗和木姜子幼苗。五指毛桃的幼苗批发价是8毛/株,以每亩地每批可育6万株左右计算,每批次亩产值达4万多元。此外,木姜子幼苗的批发价稳定在5元/株,一个面积为半亩地的育苗大棚一次可育苗7万株,一次育苗就可产生30多万元的经济收益。从春节前至今,李国军就接到了众多订单,其培育的中药材幼苗除了销往桂林本地的各县区,还远销江西、湖南、贵州、广东等地,且供不应求。

培育幼苗备春耕的同时,上宅村的部分中药材也迎来了采收期。在上宅村尾的一处山坡上,两台挖掘机正在作业。在挖掘机的旁边,不少村民正对挖出的五指毛桃根系进行清理、切割、捆扎,一派热闹的生产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及时采收五指毛桃,为新一轮的栽种做好准备。

据李国军介绍,正在采收的6亩五指毛桃,亩产量在3000-4000斤左右,亩产值稳超1万元。接下来,还有20亩的牛大力需要及时采收。而请来挖掘机采收,“就是为了尽快赶时间,为接下来的新一拨的春种留下足够的时间。”

“小小中药材种植,撑起了一个大产业。”两江镇农技服务站科技特派员张学武说,近年来,上宅村的村民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成绩喜人。2018年,该村村民在致富带头人李国军的牵头下成立了桂林桂昌种植专业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品种由原来的2种增至目前的十余种,育苗大棚由原来的2个拓展为近40个。截至目前,上宅村村民合伙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村及全州县、兴安县等地的种植户超千户,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每年产生经济效益几千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用挖掘机采收五指毛桃,赶工时,备春耕。

两江镇党委委员唐燕说:“上宅村的中草药种植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形成了‘农户+合作社+公司、育苗+种植+回收’的模式,让种植户发展产业,走上致富路。”随着全镇中药材种植产业的不断壮大,下一步,两江镇党委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一户传一户、一户帮多户”的方式,由点到线、由线成片,实现“育苗+种植+销售+加工”一体化,带动村民集体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桂区宛田瑶族乡平水村“艳果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灵芝

据悉,临桂区宛田瑶族乡、黄沙瑶族乡、南边山镇、茶洞镇、中庸镇等乡镇的中药材种植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领下,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打造中药材基地,引领群众增收致富。乡镇积极邀请农技人才、种植专家、种植大户等“土专家”等对种植农户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和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同时,临桂区积极策划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产业集群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延伸产业链,助农增收,促进乡村振兴。(彭胜发 唐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