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我去广州上课,课休时打开手机刷了一下,顿时整个人感觉不好了:可能很多人也看到了,香港名媛遇害的消息。

我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冲动,明知道看了会不舒服,还是点了进去,照片、文字、大量的细节描述……无不浮现着画面感,甚至会身临其境想象到那种痛苦,然后觉得很不安、恐怖

完蛋了,我晚上还要自己住呢,干吗打开来看啊,我会不会做噩梦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着疑问去请教了老师,对我的启发很大,也想分享给大家。

我为什么会非常害怕呢?除了这个信息本身就很骇人听闻,害怕很正常,老师问我童年时有没有被惊吓过

我一开始没想到,但很快发现,是有的,小的时候报纸上有刊载过受害者照片,我觉得非常吓人,有一段时间是不敢自己入睡的,我叮嘱家人把报纸扔掉,结果没多久家里擦玻璃,又看见了,惊吓加倍……

所以是童年的这份恐惧的感受和体验,在这个信息里被唤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继续问老师,那从前我也看见过类似的信息,我知道我是会害怕的,所以恐怖片什么的都不会去看,就是很奇怪,怎么手就非要去点开这类新闻呢?

老师给出的一个可能性是,我是一个非常“规矩”的人,潜意识里可能会对相反面的“刺激”,有一些需求,希望自己不要过于中规中矩

我觉得有道理,觉察到我好像还想寻求某种“突破”:有的人看恐怖片就不会害怕,我是不是应该主动突破、反复刺激进而免疫、而不是一直会被动的害怕呢?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醍醐灌顶:

“生命里的创伤、痛苦、做不到太多了,不是所有的都需要去疗愈处理的,这部分的打开并不能真正滋养到你,为什么非要去穿越呢,你不点开,就可以了。”

懂了。

回来后我问老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事儿,他说没办法看不到,而且单是标题就已经很惊悚了,他看过后的视角,更多是对受害者的悲悯、对人性残忍的难过和失望。

我发现果然是这样:单是我关注的公众号,拉了没几屏,就至少10多篇,想看不到都不行。

我的内心有一些愤怒,觉得用这些吸人眼球是很不应该的,媒体不该无限制的去传播这些,不考虑谁可能会看到、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然同时也会悲凉,之所以起这样的标题,是因为人们会看、爱看,一个平淡的标题,在现在这个时代是很难调动大家的注意力的,连平台算法,都在支持这点,这不过是多方的共谋。

但还是觉得,不得已、没办法,和故意为之、肆无忌惮,是不同的,于是我浏览了一下我的关注,但凡标题用惊悚猎奇的角度在讲这个新闻的,全部取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可以选择如何去保护我的注意力,在信息的海洋里,去选择连接能滋养到我、给我能量和价值的信息。

这也再一次提醒了我,要去分享什么样的内容,虽然未必能做得特别到位,但今后会更加留意和注意,也邀请大家,多多的保护自己,看见我们是可以选择不去看的。

我们的注意力,很很很珍贵

作者:吉吉。微信公众号「慢成长」联合创始人,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