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标|撰稿

“双减”后,怎样激发学生想学、爱学,开开心心地学?这是很多学校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难题。在宁波有这样一所学校,它的美育和红色文化传承的“塑魂课”,特色鲜明,很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学效果显著。学校是怎么做到的?是怎么抓住孩子们贪玩的野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手工做的创意染纸作品

近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社会组织党委委员、文化类总支部书记、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薛年勤一行,赴华师大宁波艺术实验学校调研。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党支部书记孙丽娟、秘书长陈洪标,专家委员会专家、新华社长三角采编中心原总编辑、浙江分社原党组成员、现代金报原社长许群、副会长马立峰、常务理事寿毅等参与考察,华师大宁波艺术实验学校党委书记陈伟忠、副校长徐波、校大队辅导员应混娇、学校课程发展中心副主任余应勇等陪同座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波(前排右二)陪同薛年勤(前排右一)一行观看学生用纸制作的作品

考察组一行来到“纸为媒”创客艺术品中心,观看了一系列学生用自己做的纸制作的折纸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的作品很吸引人

这是让学校引以为豪的一张美育“金名片”,它通过研发的纸浆智造、古法造纸、缤纷染纸、纸藤编织、纸版拓印、纸形纸塑、镂空雕刻等以“纸”为媒介的课程,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作力,锻炼动手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应勇(左一)“一张纸改变一个孩子”的事例

余应勇给大家讲述了一个生动事例。一位小军事迷,因为沉迷于电子游戏而影响了视力和学习,通过这堂“纸为媒”课程,加入“百变折纸社团”后,喜欢上了和同学一起做纸飞机模型,再也不沉迷于游戏,成了一个设计研制各种型号战斗机的折纸小能手,在全国、省市手工创意比赛中屡屡获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用纸做的河姆渡黑陶纹样

这里不仅有“一张纸改变一个孩子”,还有“一张纸传承一城文脉”等案例。在“纸为媒”的探索中,不单只停留在美术学科,还将文化、建筑、艺术、创想等元素融入其中,用这个方法,学生们用纸制作了一个“河姆渡文化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用纸制作的青铜器

徐波说,“纸为媒”课程只是美育教育中的一个点,现在学校一共开设了136门课程,分高、中、低3个阶段,涵盖艺术、体育、科技、潜能4个类别,组织了43个社团,这些社团课程秉持“以美启智、以美润雅、以美塑魂”的宗旨,让美育扎根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素养养成真实落地。每天“四点”是社团课程时间,是学生们最最快乐的时间,也是展示自己才气与想象力的一个自由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薛年勤和好友艺术工作室陈云其(左)意外相逢

在四楼雅韵艺社、艺术名家工作室,参观了陈云其艺术工作室、严龙摄影工作室等名师名人工作室,除了艺术类名师工作室,还有制作和科技方面的工作室,比如包装设计、木艺、人工智能、编程硬件、机甲大师等工作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伟忠(右一)在介绍学生设计的工艺作品

陈伟忠说,为构筑科学教育高地,在宁波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宁波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专家指导下,按照市场调研、头脑风暴、设计制作、包装销售的“准工厂”建设思路,学校精心打造了青少年科学艺术研究院。研究院旨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从学生的生活创意出发,通过艺术创造、美工设计、实践制作,再辅之以信息手段,将孩子们的构想变成“成品”展现出来,并把部分“成品”转化为产品,走向社会,让艺术、科技产出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让学习更富有意义。

与此同时,学校把传承红色基因、培育英雄种子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为了让红色教育在校园生根,持续化、日常化、深入化、本土化地推进,学校的摄影、戏剧、主持、文创等社团纷纷推出“塑魂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伟忠在介绍情况

在座谈会上,中国少年军校创始人、全国优秀校外辅导员、学校特聘校外总辅导陈启信介绍“我能成为你”先锋教育红色传承的教育成果。

应混娇介绍了学生参与策划、设计的学习型先锋广场,以及目前的进展等情况。

薛年勤指出,通过参观和先锋教育的介绍,让我深受感动,很受启发。我很认同学校在美育、科技等方面的教育创新,特别赞同对中小学生进行红色文化传承的教学探索,和学习型先锋广场的建设。学校发动学生从本地寻找英雄,查资料、走访采写,总结英雄身上的十大品格,还自己参与编写英雄材料作为学习课程,最后对照英雄的品格来严格要求自己,向“我能成为你”的目标努力,并按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立德树人的做法很励志,很实用,能很好地促使孩子从小养成崇尚英雄做新时代英雄的高贵品德。通过这样的本土化、日常化、深入化、持续化、社会化的推进,红色文化的基因英雄的种子,必定能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茁壮成长。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国家的人才,把根深深扎在祖国大地之上,而不是崇洋媚外,为西方服务。学校的这种红色文化传承的做法很扎实,很有效,值得向全国大力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察组还到北仑云峰山,与宁波葛洪非遗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可善大师交流,到宁海县岔路镇湖头村考察葛氏后裔村,参观葛洪文化宁海县纪念馆,与当地进行深入交流。

本文系【陈洪标写字说画】原创,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书画评论家、百米长卷书法家陈洪标撰写,其出版个人著作16部,代表作有长篇传记《徐芒耀的油画世界》等。图片除最后两张合照外,由陈洪标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