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子兴说到贾政的二公子含着玉出生,玉上还有很多字,认为是新奇异事。

贾雨村说:“确实奇异,只怕这人来历不小。”

子兴说:“大家都这么说,因此他祖母爱如珍宝。周岁的时候,他父亲政老爷想要试试他将来的志向,于是办了个抓周仪式。各种物件摆在他眼前,谁知他都不去抓,只抓了脂粉钗环等女孩用物。政老爷当场就发了脾气,并且断言,‘将来一定是酒色之徒!’因此就很不喜欢这个儿子。只有那史老太君还是像命根一样珍爱。”

“说来也奇怪,现在长到了八九岁,虽然特别淘气,但异常聪明。说的话也是奇奇怪怪,说什么‘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到女儿就觉得干净清爽,看到男人就觉得浊臭逼人’。你说好笑不好笑,将来一定是个色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村突然神情严肃,厉声制止子兴:“不对,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的来历。政老前辈也看错了。如果没有多读些书多些阅历,加上参悟的功力,就不会明白其真正的来历。”

子兴看雨村这么严肃,说得这么郑重,连忙追问。

雨村解释说:“天地生人,除非大仁大恶两类,其他人都差不多。大仁之人,是应运而生;大恶之人,是应劫而生。应运而生,世道更为清明繁盛,应劫而生,则世道危急。尧舜禹三帝、商汤王、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召公、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周敦颐、程颐程颢兄弟、张载、朱熹,都是应运而生的大仁之人。蚩尤共工、夏桀商纣秦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都是应劫而生的大恶之人。大仁之人,治理天下;大恶之人,祸乱天下。”

“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是仁者所拥有的;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是恶者所拥有的。现在正是繁荣昌盛的太平治世,拥有清明灵秀之气的人,上至朝廷,下至民间,遍地都是。剩下的灵秀之气,无处存身,便化为甘露、和风,广施于大地。而那些残忍乖僻的邪气,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显露出来,只能藏在深沟大坑之中,偶然被风吹,或被云催,只要受到了外力的震荡,就会泄露出来。如果恰好遇到灵秀之正气经过,正邪两气相遇,难以相容,一定要斗个你死我活才能收场。”

“这种气当然也会进入人体,如果世间之男女出生时便拥有此气,那么既不能成为仁人君子,也不会变得大凶大恶。他们一方面有着万里挑一的聪明灵秀,同时有着万里挑一的邪恶,表现为乖僻邪谬、不近人情。如果生在公侯富贵之家,那一定会是情痴情种;如果生在清贫的读书人家,那就会成为逸士高人;哪怕生在贫寒之家,一定不会去做奴仆而被驱使,而是成为奇优名娼。比如古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代,还有近代的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等人,都是生于不同时代的同一类人。”

子兴说:“照你这么说,那就是‘成则王侯败则寇’了。”

雨村说:“没错,正是这个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漫读君简评:

作者在开篇就表明,“用假语村言,敷演 出一段故事来”,“假语村言”,即贾雨村之言。作者经常把自己的观点借贾雨村之口说出来,比如第一回中,贾雨村随口所吟的“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其中就被作者赋予了钗黛二人的个性总概,黛玉为“求”,宝钗为“待”。

在这里,作者又借雨村之口,来了一篇《正邪赋》。

都说红楼无闲笔,这一篇完整的《正邪赋》,更不是闲笔,作者用它来阐明两层意思:

其一、贾雨村这个人,确实学识渊博,而且参悟能力特别强,不是贾政、林如海等这些平常读书人能比的。所以他能透过贾宝玉那些顽劣的表象看到本质。

仅从才华来看,贾雨村堪为林黛玉的老师,而且这对师生非常相似,都才高且悟性高。

但是,贾雨村在书中是个反面典型,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可以不择手段,视人命如草芥。尤其是他被甄士隐、林如海、贾政送上高位后,成为了破坏力极强的奸恶之人。而他的破坏力强,就在于他的才华及领悟力,他把才华用在害人上了。

所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才高之人,应具备更高的德,否则就会以才害人。

这是作者想要通过贾雨村来向读者传达的一个做人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作者借贾雨村之口,为贾宝玉做了定评:他是个亦正亦邪之人,是正邪两气相互碰撞的产物,他既有高于众人的清明灵秀,也有万人莫及的乖僻邪谬、不近人情,因此他自视很高,同时不甘于被人驱使束缚,对自由的追求很高。

了解贾宝玉的这个特点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我们如何理解他那些异于常人的言行。也就是说,他所有的怪异行为,都能在这篇《正邪赋》中得到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作者还告诉我们:千万不要以常人的眼光去看待宝玉,不要像贾政一样把他错看成“淫魔色鬼”,而要如贾雨村所说,“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才能看懂宝玉,看懂红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