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7脑科学日报

2023年3月1

科 学 时 讯

1,Nature:被忽略的严重症状背后,“21三体综合征”的潜在新疗法

来源:学术经纬

调的细胞因子与激活的T细胞促进了容易产生自身免疫的B细胞的形成

唐氏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严重出生缺陷之一。除了发育迟缓等明显的症状外,唐氏综合症患者还有一些严重的症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实际上这些患者很容易发生严重的感染和自身免疫问题,表现为甲状腺炎、1型糖尿病、乳糜泻和斑秃等。近日,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为唐氏综合征患者找到了免疫系统容易出问题的原因,并指出了潜在的治疗方向。

近日,基于患者提供的血液样本,研究人员详细分析了唐氏综合征个体的细胞因子,发现相比健康志愿者,唐氏综合征患者在稳定状态下有多达22种细胞因子持续升高,比常人在急性感染下的状态还要严重。这些数据共同指出唐氏综合征患者的自身免疫易感状态,这背后可能是长期病理性增高的细胞因子、高活化的CD4 T细胞和持续的B细胞活化对免疫耐受的破坏。

2,Phenomics: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罕见突变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

来源:人类表型组计划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陈向军教授课题组通过对57例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sALS)患者及8例来自于5个不同家系的家族性ALS(fALS)患者开展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ALS患者携带罕见突变与更差的预后相关;此外,针对fALS家系的分析发现携带多个罕见突变的患者相较于携带一个突变者表现出更严重的临床表型,从而为ALS的寡基因遗传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Psychoradiology :网络游戏障碍症状与社交焦虑协同变化的神经基础

来源:精神影像学

网络游戏障碍(IGD)即通常所说的游戏成瘾。有研究发现IGD患者大脑纹状体结构通常会发生改变。然而,该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及其与社交焦虑患者等的社交情感失调症状之间的关联尚不清楚。

近期,电子科技大学Benjamin Becker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讨论了IGD症状与社交焦虑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发现纹状体密度改变是IGD症状和社交焦虑症状协同改变的潜在神经基础。此外,纹状体密度双向介导了IGD和社交焦虑症状之间的相关性,表明纹状体结构改变可能作为IGD和社交焦虑协同变化的共同神经机制。



4,咖啡+奶,不仅能提高抗炎能力,还能增强记忆力,让你的大脑更聪明!

来源:国际科学

美式和拿铁,到底哪一种要更好呢?一项于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的研究或许能为我们解开疑惑。该研究提出,咖啡加奶,抗炎效果可能会翻一倍,这是因为牛奶的多酚能够增强人体免疫细胞的抗炎能力。此外,牛奶中的乳脂球膜搭配咖啡中的咖啡多酚能抑制大脑衰老、改善记忆力。

5,Cerebral Cortex:rTMS改善模拟航天特因环境下情绪和社交障碍

来源:天脑TCBS

航天特因环境会影响宇航员的情绪和社交行为表现,如长时间太空飞行使宇航员情绪波动增加,严重时还会影响其社会交往能力,这将成为人类长期飞行面临的重要航天医学问题。近日,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杨佳佳、王玲等通过建立长期模拟航天复合环境(SSCE)下的动物模型,研究了其前额叶皮质兴奋性神经元在情绪和社交行为下的异常响应特征,以及rTMS调控的改善效果和作用原理。

最终研究得出结果,rTMS可以通过增强被抑制的mPFC兴奋性神经元活动来恢复SSCE应激产生的情绪和社交障碍,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其抑制SSCE诱导的多巴胺D2受体的过度表达有关。该成果揭示了航天特因环境下情绪与社交障碍的神经机制,提示rTMS有望作为新型神经调控手段应用于航天员的心理健康保护,为保证航天员长期的在轨健康和高效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6,Nat. Comput. Sci.速递:大脑显著性网络抑制默认模式网络的因果机制

来源:集智俱乐部

大鼠前岛叶皮层(AI)光遗传刺激和同步的fMRI研究

显著性网络(SN)和默认模式网络(DMN)在认知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N锚定在前岛叶皮层(AI),已被假设在刺激驱动的认知过程中调节 DMN 的活动。然而,DMN活动变化背后的因果神经机制及其与SN的功能连接尚不清楚。近日一项研究将前馈光遗传刺激与fMRI和计算建模结合起来,解剖AI神经元在雄性大鼠大脑SN和DMN节点之间动力学功能相互作用中的因果作用。

光遗传刺激表达计时的AI神经元抑制DMN活性,降低AI-DMN和DMN内部功能连接。研究结果表明,前馈光遗传刺激AI神经元诱导DMN的动力学抑制和解耦,并阐明了先前未知的啮齿动物大脑网络组织的特征。该研究推进了动力学跨网络交互和大脑网络切换的因果机制的基础知识。

7,早期青少年自杀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相互作用的纵向网络分析

来源:精神障碍AI诊疗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一项对686672名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相关荟萃分析显示,自杀意念的终生患病率为18%。网络分析可以将心理行为系统内的相互作用描述为网络结构。近日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上的研究使用同期网络分析,利用时间网络来探索自杀风险、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意念-行动”理论和自杀弹性缓冲假说。

研究结果表明,焦虑-冲动性抑郁是早期青少年自杀网络中最主要的症状。风险因素中的绝望感和保护性因素中的主观幸福感与自杀风险的桥接效应最为显著。绝望、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对影响未来的自杀风险至关重要。

8,为什么不要过度规划你的生涯道路?

来源:雷雳和学生们

职业发展的传统观点往往认为,拥有一成不变的职业地图是值得称赞的。然而,新的研究表明,这对于当今的职场人士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现今的就业市场比十年前更为多变。

近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上的研究指出,目标可能会随着行业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需要人们保持选择的开放性,热衷于学习新技能,并关注你感兴趣的领域的最新发展。此外,当你专注于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时,你往往会忽视自己如何为组织的大局成功做出贡献。如果你足够精明,不受长期目标的束缚是有好处的,你可以选择组织需要帮助实现的新目标。

审校: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