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4分断崖式跌到6.1分,央视年代大剧《我们的日子》可算是白瞎了。
就阵容来说,虽然没有一线大咖级加盟,却也不乏实力派戏骨坐镇。
剧中的中年演员几乎都是高质量作品中的黄金配角,演技全程在线,还碰撞出不少笑点。
可惜后面情节逐渐狗血,人物逐渐三观扭曲,甚至有的为了爱情连脸都不要了。
编剧的各种“骚操作”更是让观众好感全无。
这回,王雷导演又来新作了。
《曾少年之小时候》27日上线双平台进行网播,并不出众的阵容却引来不小的热度,连续两天霸占榜单第一。
看得出来编剧的重要性了。
同样是三家人的生活,展现青梅竹马的成长点滴,《我们的日子》遭到网友狂骂。
《曾少年之小时候》却能引起一代人的回忆杀。
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一、质朴真实、轻松搞笑,真正的国版《请回答1988》
《曾少年之小时候》改编自九夜茴的同名小说《曾少年》。
这位作者的代表作还有《花开半夏》、《匆匆那年》以及《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等众多风靡一时的青春文学。
如今看过九夜茴小说的读者大部分都人到中年,真是岁月如梭。
在我看来,这部剧将小说与现代审美融合得比较完美,确实比较让我惊喜。
以轻松搞笑的风格将四合院三个家庭成长的故事缓缓道来,年代特有的气息和细节全都铺开来展现给观众,如沐春风的感觉扑面。
里面也有懵懂的暗恋、家长与孩子的矛盾,以及邻居相处的鸡零狗碎,却完全不狗血。
以插叙的方式开篇,已经成为总编辑的谢乔已经习惯了催稿的生活,作者表示需要知道香港回归天安门广场表演的细节。
谢乔回家翻箱倒柜找出了自己儿时的物件,直到翻出那盘磁带,回忆就此展开。
1.三个家庭
还在上初中的谢乔被选中成为天安门广场表演方队的一员,她每天跟着老师排练,可总是转错方向。
她的欢喜冤家秦川是胡同里家庭条件最好的,他还有个叛逆的姐姐。
一回到家,秦川便看到了妈妈给姐姐穿新买的鞋。
丢了一只鞋的他,则左脚穿着老北京布鞋一跳一跳蹦到他们面前。
看到这一幕秦川紧皱眉头,满眼都是姐姐鞋上的那个大logo。
偏心!
看到姐姐臭显摆的表情,秦川又跳到母亲面前,吵着想要一辆捷安特自行车。
接着就是各家吃饭的画面。
谢乔奶奶做饭齁咸,只有小叔愿意吃,谢乔则来到了筱舟家里蹭饭。
筱舟妈妈正要把鸡腿分给乔乔和儿子,秦川来了。
于是三个孩子就都在筱舟家吃上了饭。
简简单单吃饭的画面,却将人物性格以及家庭状况描绘得极为细致。
另两个孩子都在埋头吃饭,筱舟妈妈把鸡腿夹给儿子,筱舟说一个鸡翅就够了,让妈妈吃鸡腿,他母亲则说自己不要。
明显经济情况不是很好,母子关系却极为和睦,而且筱舟应该最敏感细心且懂事的孩子。
这时候,筱舟爸爸开口了。
问了问谢乔家水龙头是不是还漏水。
连家里水龙头漏水这种小事还想起来再回问,足以见得两家关系的紧密。
谢乔回答已经好了。
她爸爸一星期都没弄好,何叔叔一来就修好了。
可以看出筱舟爸爸是技术人员,再次暗示家庭状况不是很好,也为后面埋下了伏笔。
这时候傻不拉几的秦川说话了。
他一开口就怼谢乔,表示谢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一看这小子就是个欠不登而且情商不高、大大咧咧,也是因为与谢乔关系太好了,才会口无遮拦开玩笑。
谢乔瞪了他一眼。
随后何父打圆场,表示她爸爸是读书人、知识分子,并称呼其为“谢老师”。
可以看出,谢乔的父母应该都比较有文化,经济情况肯定要比筱舟家好。
几句对话,便让观众对三家情况了如指掌,可以看出导演非常善于用人物的行为来刻画他们自己的形象。
《曾少年之小时候》是由刘畅与王雷两位导演联合执导。
前者代表作《最好的我们》算是青春校园剧的天花板。
从《我们的日子》里长辈相处的模式也能看出王雷对年代戏的深刻理解。
原剧本又能多年来受到众多读者追捧,可以看出新剧质量绝对属于上乘。
2.人设真实、满满人情味
剧中的老一辈人也非常写实。
谢乔的父亲发现一只受伤的黄鼠狼,并偷偷养了下来。
这动物味道可不小,谢乔的妈妈肯定不会同意。
可谢乔奶奶表示这可是“黄大仙”,绝对不能撵出去的。
秦川的奶奶听说了这件事,也再三叮嘱孙子一定不要去招惹。
那一辈的人确实对封建的东西深信不疑。
新邻居来了,老人不知道从哪道听途说,打探到那家出了个坐牢的杀人犯,小孙子更是因为“克人”被赶到了这里。
只要靠近那个小孙子,就会莫名其妙倒霉。
实际上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那家蹲局子也是意外,小孙子一直被冷眼相待,连朋友都没有。
三个孩子决定去打探真相,发现辛原一家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冷漠可怕。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解开辛原的心结,并且与他成为了好朋友。
同时老人也明白过来是自己误会了。
那手上的金戒指实际是铜顶针,那个老爷子半夜盯着乔乔家烟囱,是怕没封好一氧化碳中毒。
之所以说《曾少年之小时候》是真正的国版《请回答1988》,是因为剧情的确极为接地气,而且全程没有狗血矛盾点。
剧中的老人像其他年代剧一样,迷信又爱说闲话,还有婆媳矛盾,可同时他们明事理、三观正,本质上是善良的。
得知秦川那小子都能和自己孙女考上同一所高中,她心里各种不是滋味。
但当她又听到儿子说秦川的父亲花了整整三万块钱,才把秦川塞进去,心情瞬间大好。
3.青春文学
谢乔已经到了爱美的年龄。
她在屋里偷偷将长针用火消毒,随后想给自己穿耳洞。
咬咬牙,刚碰到皮肤就已经疼得不行了。
她出来吃饭,看到奶奶的耳朵眼,便问了起来。
用黄豆先把耳垂磨薄、再用银针穿过去,这种古老的方式相信能得到不少女性观众的共鸣。
除此之外,谢乔还疯狂迷恋上作者安妮宝贝的书籍。
那时候安妮宝贝真是火得一塌糊涂,被称为顶流绝对不过分,万千少女非主流时期的心头好。
女主的第一次生理期是和男主在一起时来的。
这里比较巧妙地描绘了男女生对这种事情不同的心态。
秦川有姐姐,他比同龄男生更懂一些,虽然有点不好意思反应却非常快。
比较让人惊喜的是,这部剧有不少情节都展现了青春时期男生女生不同的思想和性格。
女孩的敏感与男孩的直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安妮宝贝说过电影有时就像我们内心深处遗失的碎片,你在接触他的同时也体会着破碎。”
“你们破碎了吗?”
“嗷,我们刚拼好。”
4.教育
《曾少年之小时候》也不可避免地谈到了家庭教育的不同。
筱舟是三个孩子中成绩最好的哥哥,他甚至还能给另外两个人补习功课。
他有礼貌、情商高,在吃快餐时,听到母亲说家里还剩一块肉饼,知道她有点不舍得钱。
家里条件不充裕,何况那时候快餐确实是稀罕东西,筱舟假装不喜欢吃薯条,将其都给母亲吃了。
包括后面的智商测试,他也故意写错几道题,怕乔乔和秦川没有面子。
才上高中,筱舟能如此善良懂事、考虑周全真的没辜负何父何母的付出。
一提起智商测试,就不得不说秦川的父亲了。
各科能及格就已经烧高香了,经验丰富的老师都拿儿子没办法,他是真怕自己儿子纯粹智商有问题。
在妻子的建议下,他把孩子们找来一起做测试。
结果是秦川的智商竟然是最高的。
秦川:我去,我还差点以为我是傻子呢!
这傻样,还真是大聪明。
没有寄予太高期望,家里又有条件,秦川自然是最天真、无忧无虑的那个。
谢乔就没那么幸运了,她的母亲也是重点中学毕业,对女儿自然抱有很高的期望。
临近中考,模拟分数下来,谢乔却因为帮助同学与混混纠缠,摔断了胳膊。
在医院见到母亲的第一句话却是道歉,她打开皱皱巴巴的试卷,急切地告诉母亲右手没有受伤,而且英语还考上了一百。
看到这一幕,谢母内心五味杂陈。
她疾步走出病房,眼泪瞬间奔涌而出。
谢母问丈夫,自己是不是把孩子逼得太过分了。
回到家就把墙上给女儿定的目标撕了下来。
教育没有对错,不同家庭情况当然会有不一样的相处方式。
剧中的几对父母也并不完美,可他们却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他们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的。
而且导演没有选择用极端的方式展现,而是用轻松温馨的手法点到为止地戳中观众的泪点。
青春不是堕胎、三角恋、离家出走,青春是美好温暖、天真冒傻气。
在追剧的过程中,我甚至看到了年少时候读青春小说时偷偷傻乐的自己。
二、实力派压阵,这回稳了!
如今电视剧市场越来越看重演技,也就逐渐发展到了配角的春天。
这里说的配角,是名气不大却能游走在各种题材中与角色融为一体的实力派演员。
1.齐襄
这几年齐襄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了。
更多年轻观众认识她是在《如懿传》中,齐襄饰演如意身边的容佩。她心细胆大、勇敢机智,虽然只是宫女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也不是她第一次与王雷导演合作了。
《我们的日子》里齐襄是大大咧咧、情商极低的傅莹。
她的性格是三位女性中最不讨巧的,却演得活灵活现成为整部剧最大的亮点之一。
齐襄将人物的实诚刻画得淋漓尽致,观众无不拍手叫好。
还有《逐梦蓝天》中的程英、《警察荣誉》里的叶苇以及《县委大院》中的梅晓诗等等。
《曾少年之小时候》里的齐襄是筱舟的母亲,与角色傅莹的性格截然相反,观众看了却不会跳戏,果然是实力派演员。
2.赵子琪
相信不少观众对她已经非常熟悉了,曾主持过春晚的央视主持人,后转型进军娱乐圈,如今也有23年戏龄了。
曾经的赵子琪是赵宝刚爆款作品中的女主,《我的青春谁做主》里赵青楚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人民的名义》中的钟小艾、《巡回检查组》里的李冰倩,《星汉灿烂》中让人恨得牙痒痒的绿茶淳于氏,以及《底线》里的李小乐等等。
可以看出赵子琪能够完美诠释各种题材的作品,尽管名气不大,却在中年女演员中占有一席之地。
《曾少年之小时候》中赵子琪演的是女主母亲。
她更像是个比较强势的女强人,在家里说一不二,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但她也有柔弱的一面,谢母的严格要求正体现出了她自己的高素质和要强。
3.海一天
《芝麻胡同》、《庆余年》、《赘婿》、《突围》以及《情满九道弯》等等大剧都有他的身影。
而且他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反派头子”了。
《曾少年之小时候》中海一天饰演秦川的父亲,圆滑、头脑灵活的商人形象极其贴脸。
而且他与年轻演员的互动十分有戏,仿佛就是亲父子俩。
4.陈丽娜
或许大家对于陈丽娜的名字并不耳熟,可她的脸绝不陌生。
这两年她有些淡出影视行业,可曾经她是正午阳光的“御用配角”之一。
王志文和陈道明合作火遍大江南北的《手机》里陈丽娜饰演青年时期的吕桂花。
《北平无战事》里她是程晓云,《琅琊榜》中她又是全无心机、天真的惠妃。
《曾少年之小时候》中陈丽娜与海一天饰演夫妻,她是秦川的母亲。
对比来说,她比乔乔和筱舟的母亲要省心的多。
从剧中也能看出秦母有些富家太太的特点,比丈夫情商更高,对儿女也属于开放式教育。
5.李文玲
李文玲已经算是影视作品中的“国民奶奶”了。
其实她50年前就进入了中国铁路文公话剧团开始演戏,几十年后才被观众熟知。
《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好先生》、《少年派》以及《突围》中都有她的身影。
患老年痴呆、刻薄或是慈祥温柔,各种形象李文玲都能恰到好处地演绎出来。
新剧中她是女主谢乔的奶奶,有点小性子,喜欢与隔壁老太太攀比却非常善良,贡献了不少笑点。
6.李菁
相信李菁就不用过多介绍了,作为相声演员,李菁在不少影视剧中都是充满喜剧色彩的人物。
《曾少年之小时候》也不例外,他作为重点补习班老师与孩子们相识。
第一次露面,就因为大短裤上破两个洞被男女主一顿嘲笑。
张卫国还是中学的主任,后面应该与主演有更多高效互动。
7.张喜前
还记得2022年开年爆款网剧《开端》中给别人分西瓜的马国强,惹得不少观众泪目。
他历尽千辛万苦背一麻袋西瓜进城,只为见自己的儿子。
这个人物打破了对犯罪人的常规认识,他憨厚老实、不经意的小动作让人心酸。
《开端》的爆火让观众发现了张喜前这个低调又有实力的演员。
他竟然刻画了不少深入人心的角色,《白鹿原》、《那年花开月正圆》、《装台》、《理想之城》以及《幸福到万家》等等。
其中都能看到张喜前的身影,原来他早就默默地钻进了各种高口碑好剧之中。
《曾少年之小时候》里张喜前演的是一位教师。
毕竟整部剧是轻松搞笑的风格,谢乔与秦川这对青梅竹马又考进了同一中学的同一个班。
看来这位班主任要开始与学生“斗智斗勇”了。
客观来讲,这部剧并不是没有缺点。
色调太暗、影响观感,以及饰演女主谢乔的演员演得不太自然,后期配音也有点出戏。
但在精彩的剧情中,这两点并不影响追剧。
《我们的日子》口碑急速下滑,可从《曾少年之小时候》的反馈来看,观众厌烦的其实并不是年轻演员,或者青梅竹马暗恋的桥段。
大家最烦的其实是打着“青春”的名号,把人物关系拍得乱七八糟、鸡飞狗跳。
虽然这部剧还是无法代替小说中文字给人的力量,但在网剧中质量已经不错了。
在作品中观众可以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制作班底想要展现的暖意,这种温情让人猝不及防地回想起年少时的青葱岁月。
没有隐睾症、一夜情,年代剧这不也能拍好吗。
不知道你有没有随着剧情想起自己的青春往事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