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岂能局限于环境卫生?

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3月1日 中国妇女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志愿服务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但如何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志愿服务工作经验,带动更多人投身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这确实考验着相关部门的领悟能力、履职能力、引领能力。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一些单位,一听说开展志愿服务,首先考虑的是组织机关人员穿上“红马甲”,拿起扫帚、抹布走上街头扫大街,抹栏杆,是否只有代替清洁工才是志愿服务,才是学雷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服务岂能“志”在环境“愿”在卫生打扫上?实际上,无论是党员“双报到”,还是学雷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范围都很广泛,不该仅局限于一些简单的公益活动,而应当与时俱进,提高专业化、精准化程度。愿服务的内容和范围都很广泛,比如组织开展针对老弱病残孕人士的对口帮扶,为社区老人开展防诈骗宣传讲座,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生动形象地把识破金融诈骗的方法教给长者,实实在在地守住大家的钱袋子。需要在社区建设、基层治理、大型赛事、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卫生健康、应急救援、文化传承等各个领域各尽所能、各展所长。

志愿服务活动不是一时的热心、一时的热闹,并不要求我们去做出惊天动地的道德壮举或者轰轰烈烈的大事情。而是让志愿者更好地发光发热,让志愿者精神在全社会传播得更广,志愿服务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志愿服务善行不分大小,奉献不分场合,搀扶老人过马路、将路边的垃圾拾起来放入垃圾箱等点滴小事同样能展现真情,关键是付诸实际行动。

积极践行志愿精神,在奉献中书写行动自觉。志愿服务播撒了凡人善举的种子,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让志愿精神成为时代新风。志愿服务已经深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方方面面,成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新时代,广大志愿者要行动起来,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传递下去,服务百姓民生,融入社会治理;用心用力用情,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人多送温暖、为社会多作贡献。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用青春的激情打造最美的“中国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耳濡目染是最好的传承,全民参与是最美的愿景。志愿服务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从某种程度上讲,群众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践行出的志愿精神,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社会责任的积极态度和奋斗精神,更是城市文明的内生志动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志愿服务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文/黄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