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世界开创“学习革命”的苏斯博士,“他是一位罕见而疯狂的天才”
作者:阿甲
兰登书屋前总裁贝内特·塞弗说过:“我出版过无数大作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威廉·福克纳和亨利·奥哈拉,但是在我的作者名录里只有一个天才人物,那就是苏斯博士。”
“他是一位罕见而疯狂的天才……我看不出有什么能阻止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格林!”这是苏斯博士的大学同学莱恩对他的评价。
苏斯博士(Dr. Seuss)
(1904年3月2日—1991年9月24日)
在英语世界里,“苏斯博士”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不仅因为他创作的童书很受欢迎(在2001年《出版人周刊》统计的受欢迎童书排行榜前100名中,苏斯博士的作品上榜16种,其中前20名中就占了6种),还因为他的书很受英语教师的青睐,广泛应用于英语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中。3月2日是苏斯博士的生日,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苏斯博士的作品和他的一生。
他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如《戴高帽子的猫》《绿鸡蛋和火腿》《一条鱼 两条鱼 红色鱼 蓝色鱼》《在爸爸身上跳呀跳》等这一类有点疯疯癫癫的韵文图画书,完全颠覆了雄霸英语教辅市场三十多年的“迪克与简”系列,引发了英语入门学习的一场革命。1965年“迪克与简”正式“退休”,苏斯博士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得意地说:“我为将‘迪克和简’挤出大多数学校图书馆而感到自豪,那是我最大的满足。”
接力出版社相当完整地引进了他一生创作的主要作品,这是到目前为止最完整的一次翻译引进,中国读者得以一窥其创作全貌。“苏斯博士经典双语分级读”系列(全40册)以分级形式编排,凸显其在语言学习领域的独特价值,至于其中的原理和应用策略,中文版译者常立博士已有详尽的介绍。但值得留意的是,苏斯博士的作品在语言学习功能方面的奇光异彩,有时却不经意地遮蔽了它们作为儿童文学经典的价值,所以我很想从这个角度做一个补充梳理。
童书作家兼画家只是苏斯博士众多身份中的一个,他还曾经是一位广告设计师、动画师、动画导演、漫画家、剧作家、短篇小说家、纪录片制片人、作词家、教师,而且还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童书编辑、出版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申请入伍,从事宣传工作,颇有贡献,退役时已晋升中校。他的人生丰富多彩,而他对人生与世界的思考常常渗透在他那些看似荒诞搞笑的作品中,而且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这个世界。我想,大致按照时间顺序,沿着他的人生轨迹再重读一遍他的作品,一定会有完全不同的收获。
01
情感复杂的起始地
苏斯博士原名西奥多·盖塞尔,1904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但他的家庭是德国移民,祖籍在巴伐利亚地区。他童年的前半部分非常幸福,祖父是啤酒商,外祖父是面包店老板,父母双方的家庭都很富足,在当地德国移民社区很有声望。他父亲是当地最厉害的枪手,即将继承祖父的产业,也积极参与当地的公共事业,负责经管当地的动物园。
童年时期的苏斯博士
西奥多小时候常跟姐姐玛尼一起去动物园玩儿,回家就在墙上画各种古怪的动物,还混用德语和英语词汇自创古怪的名称逗乐,妈妈和姐姐都很喜欢。尤其是妈妈,一方面通过亲子阅读给了他很好的文学启蒙,另一方面对他在绘画方面漫无边际的想象能力感到非常骄傲。特别强调务实的爸爸尽管不太欣赏他的“胡编乱造”,但常常带他去户外活动,也给他创造了很好的物质条件。
美好的童年似乎在1917年戛然而止,随着美国对德国宣战,当地的德国移民家庭成了被仇视的对象,西奥多放学路上时常被辱骂、被扔石头、被追打,他们家地位的一落千丈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而1920年的禁酒令又给盖塞尔家的啤酒产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刚刚接手家族产业的父亲从此一蹶不振。而他深爱的姐姐玛尼受此类羞辱的影响,患上了广场恐惧症,这也是她后来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
少年时体验过这种强烈落差和歧视的他变得非常敏感,他将自己的激情与才华投向讽刺艺术,可以很夸张,很搞笑,也可以很犀利,很辛辣。1921 年,苏斯博士和其他 16 名斯普林菲尔德中央高中的毕业生乘火车前往达特茅斯。他们的英语老师Edwin Red Smith是达特茅斯学院的新毕业生,他以充满活力的风格和和蔼可亲的方式,将这些学生集合在一起。这个1925年毕业的学生的核心群体在达特茅斯建立了新的友谊,对彼此和大学都非常忠诚。
苏斯博士在达特茅斯学院四年时间中的亮点是成为学院幽默杂志The Jack-O-Lantern 的撰稿人和编辑。在他读大四那年的四月发生了一场骚乱,他和十几个朋友在他的房间里分享杜松子酒——那时正是禁酒令时期,作为惩罚,苏斯博士被免去编辑的职务。他很沮丧,但没有被吓倒。1925年春季版杂志上刊登了几位新艺术家的漫画,苏斯博士用母亲的姓氏“苏斯”作为笔名继续发表文章,他蒙混过关,没有被校长发现,这个笔名一直沿用到后来的童书创作中。
02
真假博士
“苏斯博士”真的是博士吗?不是,也是。苏斯博士在1925年从达特茅斯学院毕业后,曾赴牛津大学攻读英语文学博士学位,但一年多后就放弃了,那种太学究气的学习完全不适合他,所以,他并没有真的拿到博士学位。不过,他在那里他收获了爱情。在一次深奥而枯燥的文学课堂上,他聚精会神地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的状态引起了女同学海伦的注意,那位来自著名的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的学霸在牛津差不多就要完成学业了。海伦发现这位同学并没有做文学笔记,而是在本子上画一只长着翅膀的奶牛,差点当场笑出声来。课后,他们相谈甚欢,渐渐发展成情侣,几个月后决定一起回国结婚。
正是这位海伦,认定苏斯博士更适合通过发展其绘画和讽刺幽默方面的才能来追求自己的事业,为了支持苏斯博士,她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在婚后一段时间主要靠她从事英语教师和杂志编辑的工作来获得相对稳定的家庭收入。1927年回到美国后,苏斯博士先是为报刊画漫画,做广告设计也有过相当丰厚的收入,但他最终决定转向创作童书,并在笔名上给自己加上一个“博士”头衔,苏斯博士因此得名。而从1937年的第一本书开始直到1954年,他的所有童书基本上都是与海伦合作的结晶,海伦是他最严格的文学编辑。
不过这个博士又不完全是假的。在苏斯博士的童书大获成功之后,为了表彰他对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和他的母校达特茅斯学院在内的八所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苏斯博士戏称,按照德国人的习惯,他的署名应该改成“Dr. Dr. Seuss”了!
03
“这个时代的格林”
苏斯博士的处女作在1937年出版之前,曾有至少27家出版社拒绝了他的手稿,即使在出版后,还有人批评它只有连续的夸张的韵文和喧闹的无意义的想象画面。1938年出版的第二本书《巴巴的500顶帽子》很大程度上回应了这种批评,苏斯博士证明自己也能用散文体写出并不只有荒诞趣味的童话,这个故事很有经典的气质,趣味近似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衣》,只不过是用男孩巴巴无论如何脱不下来的帽子来嘲笑了王权的虚张声势,权力的象征不过是来自一顶王冠,而王冠还不如巴巴的一顶帽子!最后国王要依赖这个孩子来维持统治的合法性。
尽管这本书一开始的销量一般,但不断再版至今,到今天仍拥有许多读者。当时评论界就已经有人对它大加赞叹,其中一位评论家是苏斯博士的大学同学莱恩,他感叹道:“他是一位罕见而疯狂的天才……我看不出有什么能阻止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格林!”这个评价尽管不无基于同窗情谊的溢美之词,却也碰巧言中了,苏斯博士创作的儿童故事确实有一部分颇有经典趣味,值得反复琢磨。
《苏斯博士经典双语分级读 进阶级B》
1939年的《国王的高跷》延续着经典童话的传统,但在传统外衣下裹着颇具现代意义的思考,比如那个勤奋治理国家的国王其实跟小男孩一样热爱游戏,玩高跷才能获得活力与治国理政的能力,这样的设定会让我们联想到亲子教育的理念(如游戏的价值),也会联想到成人政治世界本该有的自由与人道。在这两个篇幅相近的短篇小说童话中,读者或许能读出苏斯对民主政治的一些思考,而且肯定会注意到他对儿童纯朴天性的崇尚。
他早期的这类创作尝试中最成功的作品当属1940年出版的《大象霍顿来孵蛋》,这本书的创意得来相当偶然。在寻找灵感阶段的苏斯喜欢在纸上信手涂鸦,所以桌子上总有一堆奇奇怪怪的图画。那天他开着窗,一阵风吹乱了那些画,他发现自己在透明纸上画的一头大象刚好坐在了一棵树上——大象为什么要上树?怎么上去的?怎么才能下来?……苏斯的创作常常就是从一个看来极不可能的画面开始的,创作的过程就像是一场揭秘与探险之旅。为了解决大象霍顿如何从树上下来的问题,苏斯和海伦苦苦思索了许久,最终还是由海伦想出了令人拍案的解决之道——那只从鸟蛋里孵出来的新物种“大象鸟”,或许也是受了她在牛津文学课堂上偷窥到的“长着翅膀的奶牛”的影响呢。
这只死心眼儿的、哪怕牺牲生命也要百分百信守诺言的大象霍顿,成了苏斯博士最具代表性的动物形象之一,经受了孵蛋的考验,他后来还将担负更重要的使命。
(暂定封面)
中文精装图画书将于2023年5月上市
04
卷入战争的苏斯
1940年6月,当德国战车碾过巴黎的大街时,苏斯博士发现自己无法继续安心画大象霍顿了。从此时到1947年,他的童书创作完全中断。在这期间,他先是积极投身于漫画,用夸张犀利的刀笔挞伐那些亲近纳粹和主张孤立主义的人士,包括声望很高的英雄飞行员林德伯格。在美国正式宣战后,他也申请入伍,被安排到著名电影导演弗兰克·卡普拉手下从事战争纪录片的策划和制作。
不要小看这样的宣传工作,在战争期间,对于提振士气、募集资金和打击敌方气焰,这样的宣传单位有时比一个作战军团还要有效。苏斯博士跟着这位三次获得奥斯卡导演奖的电影大师学到了不少本事,他在广告和幽默漫画方面的才华也在这里大展身手,还结识了多位文艺方面的顶尖高手,他的同事中仅在童书领域就有《灵犬莱西》的作者埃里克·奈特、《爱花的牛》的作者曼罗·里夫等。苏斯博士在战后因一部纪录片和一部动画短片而两度获得奥斯卡金像奖,都与这段经历有关。这段经历也让他爱上了服役时所在的城市加州圣迭戈,直到去世前,他都定居于此。
不过,积极投身到战争的时候,苏斯博士也有机会深入了解德国、日本这种“敌国”的文化,特别是战后重建,让他有了更多的反思。当“二战”的尘埃落定,恢复正常生活的苏斯博士又开始了童书创作,从1947年到1956年,他创作了八本书,其中一本可以看作《巴巴的500顶帽子》续集的《巴巴和欧布莱克浆》(1949),获得了凯迪克银奖。值得留意的是,男孩巴巴这一次拯救顺顺王国的关键是教会愚蠢而顽固的老国王说“对不起”,也让他获得了很宝贵的教训:懂得接受雨水、阳光、雾和雪这样的自然事物的美好。
《巴巴和欧布莱克浆》
凯迪克银奖
但仅仅畅想“童心有能力拯救世界”是不够的,世界大战的教训让苏斯发现,教导顽固的大人太困难了,美好的人类理想应当从儿童开始构筑。在他的童书中,有更多的话想跟孩子们说。1948年出版的《热心肠的驼鹿》带有浓厚的讽喻色彩,以“占领”为主题,让读者看到一群无赖如何利用驼鹿辛德威克的好心而占据了它的鹿角,善良反而成了被侵占的原因。这让人忍不住联想到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类似事件。驼鹿最后放弃了自己的鹿角,那帮无赖则被更凶狠的猎人收拾了,结尾既解气又有点搞笑,但更多的是警示与反省。
《苏斯博士经典双语分级读 进阶级A》
1954年出版的《大象霍顿听见了谁》献给了苏斯博士在东京认识的一位日本教育家,这个故事也与他在日本的相关经历有关。苏斯博士本来对日本了解很少,但因在战争中研究对手并拍摄相关纪录片,战后访问日本并参与民主教育的重建,让他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反思。
这个新故事中,还是那个为承诺和信念不惜牺牲生命的大象霍顿,因在一粒尘埃中发现了一个小镇而决心保护,可是他无法向自己身处的丛林证明那个肉眼看不见、声音也小得听不见的“谁镇”的存在而被众人厌弃。这是两个民主社区,却因为看不见和听不见,其中一个要遭受灭顶之灾。最后让声音听到成为可能的,竟是“谁镇”中一个平日里被完全边缘化的小不点。
这个看上去疯狂而搞笑的故事,寓意非常明显:无论声音多小,一定要发出声音;“不管多么小,生命就是生命”。
(暂定封面)
中文精装图画书将于2023年5月上市
05
冷战、赌局与独舞
真正让苏斯博士家喻户晓的创作,始于1957年出版的《戴高帽子的猫》,后来比它更受欢迎的是1960年出版的《绿鸡蛋和火腿》。有趣的是,这两本书的诞生都出自苏斯博士跟出版社编辑之间的打赌,前者是赌能不能用英语初学者控制词汇表中的225个词,写出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痴迷的故事,而后者更苛刻,只能用50个词!结果,苏斯博士都赢了。也许不打赌,真的没法激发他的潜能。
而这次打赌式的约稿,起因竟是“二战”之后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简单来说,冷战期间的军备竞赛和苏联大秀其基础教育的成效,让许多美国知识精英相当恐慌,有人在《生活》杂志上发文抨击当时呆板的入门教育方式与读本,特别是雄踞教坛多年的“迪克与简”系列,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热烈的讨论。童书出版精英积极准备替代读本,如哈珀出版公司的天才童书编辑厄苏拉就正在筹划“我能读”(I Can Read)系列,其中第一本《小熊》也诞生于1957年。
但兰登书屋出版的《戴高帽子的猫》还是超前了几个月,先拔头筹。这本书由苏斯博士独自创作完成,而之前创作的作品基本上是他与夫人海伦的合作,或者至少由海伦担任最初的编辑。但1954年海伦突然患上格林-巴利综合征,差点没法恢复基本行动能力,苏斯博士渐渐开始独自创作,从此竟也喜欢上了这种“独舞”状态。
《戴高帽子的猫》的创作过程足足有18个月,其结果非常令人兴奋,虽然习惯了“迪克与简”的老师们开始是拒绝的,但小孩子却为之着迷,口耳相传,很快广为流行,销量保持着每月12000册的速度,三年就卖了近百万册。这本书还神奇地促使苏斯博士以前的作品大卖。而当孩子们着迷地阅读后,英语教师们发现它对帮助孩子学习有奇效,渐渐地,也开始在教学中主动使用。随着这类读本的兴起,“迪克与简”渐渐黯然退出教育舞台。
06
初级读者系列
《戴高帽子的猫》的成功,让兰登书屋的老板瑟夫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让苏斯博士与自己的夫人联手成立一个子品牌出版公司,专门出版初级读者系列(Beginner Books),苏斯同意了,但前提是必须让海伦也加入。
从那之后,苏斯博士创作出版了一大批旨在帮助初学者学习阅读的书,当然也尽可能像《戴高帽子的猫》一样好玩。在最初几本大获成功之后,他们又推出了兼容更低龄读者的衍生品牌“聪明启蒙”系列(Bright and Early Books),以《在爸爸身上跳呀跳》为蓝本,没有完整的故事线,而是用欢快的文图组合帮助孩子获得认知概念并积累词汇。简而言之,初级读者系列及其衍生系列从创作之初就是以语言入门学习为目的的。
这类书包括:
《戴高帽子的猫》(1957)
《戴高帽子的猫回来了》(1958)
《绿鸡蛋和火腿》(1960)
《一条鱼 两条鱼 红色鱼 蓝色鱼》(1960)
《字母书ABC》(1963)
《在爸爸身上跳呀跳》(1963)
《穿袜子的狐狸福克斯》(1965)
《奇奇怪怪的脚丫》(1968)
《另一半你来画》(1970)
《你会哞哞叫吗?》(1970)
《小磨蹭,请你快点走》(1972)
《千奇百怪的形状》(1973)
《口袋里有只蜗怪》(1974)
《满脑子的奇思妙想》(1975)
《闭上眼睛也能读》(1978)
《你的舌头有没有打结》(1979)
《拿不定的主意》(1982)
还有,在他去世后整理出版的
《选哪只宠物呢》(2015)
《数字书123》(2019)
“苏斯博士经典双语”系列
这类书的词汇一开始还深受初学者词汇表影响,但后来也渐渐放开,主要还是以富含娱乐性的故事与图文组合,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学习并反复演练语言。苏斯博士特别擅长在喧闹滑稽的故事中玩内韵、拟声词、谐音、辅音、头韵等语言游戏,而且很擅长用看似无厘头的情节设计自然引出这类游戏。
比如在《戴高帽子的猫》中,那只猫站在皮球上玩杂耍,于是引出帽子、杯子、蛋糕、图书、小鱼、小船、牛奶、托盘、小人、扇子、耙子之类毫不相干的物件,在动态十足的画面中,配合“快看我!现在都看我!”,牢牢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而在这种放肆的故事中,孩子爱玩闹的天性也得到了最大可能的释放,最后又以“不告诉妈妈”的方式保留了童年秘密的特有力量。
《戴高帽子的猫》内文
《绿鸡蛋和火腿》将这类语言游戏发展到极致,只有50个词,在故事中重复再重复,而在那么令人难忘的情境中,很难不被孩子自然习得。更难得的是,这个简单而看似荒谬的故事也富含哲理。我们可以试着将那个小不点史沃·索奎看作小孩,那个戴黑帽子的大家伙看作大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是大人不断地劝孩子吃这吃那,而孩子总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拒绝,而在故事里,角色颠倒了,双方都有机会来换位思考。
故事显然在鼓励人们要大胆尝试新鲜事物,但在试过之前的各种婉拒托词都像是谎言,整本书让读者看到这类谎言所形成的心理机制,而最后的反转也让人看到尝试与坦诚的价值。简而言之,读这样的书并不仅仅是习得语言这么简单,它让人们也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读这类书长大的孩子应该更有智慧吧。
07
苏斯博士的“大书”
在“初级读者”之类的书诞生之后,苏斯博士给他之前创作的童书与将要创作的类似作品起名叫“大书”(Big Books),这类书的创作并不以语言学习为主要目的,但同样非常有助于语言学习。
苏斯博士其实是有文学野心的,他很想创作“伟大的作品”,但他更愿意着眼于儿童,他在1949年的一次文学研讨会上表明自己的主张,认为最好的儿童故事能满足孩子们的七种基本需求:爱、安全、归属感、成就、知识、变化与审美。“他们想要好玩(fun),他们想要游戏(play),他们想要无厘头(nonsense)。如果你将这些需求记在心里,就有机会让孩子们接受你。”当苏斯博士创作童书时,他那些在漫画中的谩骂与嘲讽被儿童视角的诗意幻想所取代,他创造了自己的语言体系,将有意义和无厘头毫无违和感地同时容纳在作品中。小读者可以被其荒诞的逻辑逗得哈哈大笑,却也不妨碍严肃的学者从中发掘出有趣的哲学命题。(讨论苏斯博士作品中哲学趣味的专著至少有两本!)
苏斯博士的“大书”更多寄托了他在这方面的抱负——
《乌龟大王亚特》(1958)是其作品中他承认动物主角有具体影射的唯一的一本,乌龟大王亚特的创意直接来自希特勒,在故事里我们看到了社会政治等级,极权统治者为了实现所谓的抱负完全无视臣民的福祉,但即使最卑微者也有自己的权利和自然生理反应,一个小小的嗝最终颠覆了一切……
《高贵的奇奇鸟》(1961)中贴的那种标记身份的星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纳粹逼迫犹太人戴上的“大卫之星”,不过在这个故事中,荒谬的循环让这样的标记成为笑柄。
这类“大书”还有:《祝你生日快乐》(1959)、《睡觉书》(1962)、《去无忧城真麻烦》(1965)等,苏斯博士以自己的人生体验为起点,为孩子们制造美妙的梦境,但也像无忧城的那位看门人那样,尝试有启发的对话。
《乌龟大王亚特》
《高贵的奇奇鸟》
《睡觉书》
《祝你生日快乐》
《去无忧城真麻烦》
08
“为人类创作”
尽管1967年海伦的去世从各方面来看都是一场悲剧,但1968年苏斯博士开始的第二次婚姻也的确为他的人生与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比他年轻十八岁的第二任妻子奥黛丽不但成功地建议他在插画中除原色之外添加粉色和其他柔和的中间色,而且颇有说服力地让他意识到:他不仅仅是在为儿童创作,也是在为人类创作。这为他后来23年的创作带来了新气象。他仍然会保质保量地创作前面提到的那些“初级读者”作品,因为那也是他作为出版人的本职工作,但他也开始创作目标读者并不仅限于儿童的“大书”。
1969年出版的《我可以暴揍30只老虎》献给奥黛丽,足见其影响力。在创作下一本大书《老雷斯飞天记》(1971)时,苏斯博士遇到了瓶颈,奥黛丽的法子是拉他去非洲旅行,果然,在肯尼亚的一座山上逗留时,苏斯博士找到了灵感,在随身携带的洗衣单上完成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不过,这本书刚出版时,他的超级粉丝们不太买账,他们觉得与之前的书相比,它有点太严肃了,似乎不是那么的“苏斯”。但不久之后,环保组织极力推荐这本书,人们才发现它具有环保先锋之作的独特价值,于是它很快登上了畅销榜,至今仍然是倡导环保价值的经典童书,后来还被搬上了银幕。这是苏斯博士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因为它讲了一个关于工业扩张导致环境破坏的大主题,这么困难的话题,他讲得还蛮有趣的。他通过老万向读者喊话:“除非有人特别关心这件事,比如说你,否则一切不可能有转机。绝不可能。”
(暂定封面)
中文精装图画书将于2023年5月上市
在接下来的几本“大书”中,苏斯博士继续跟不限年龄的读者对谈。《我有没有告诉你,你是多么幸运》(1973),像是一位富有智慧的老人跟孩子絮叨自己的人生体验,也可以看作《去无忧城真麻烦》追寻幸福秘籍的延续。《白胡子爷爷去体检》(1986)居然是八十二岁的苏斯博士献给达特茅斯学院1925年毕业生中还健在的老同学的书!书里无比繁琐的治疗程序显然与他自己那些年里在各个医疗机构“受的罪”有关,不过你可以想象,那些医生护士也被这个坏脾气的病人折腾得够呛。但这位幽默大师的本领却是能特别孩子气且颇为自嘲地复现自己的亲身经历,当然还是以欢快的童书形式。他还非常睿智地总结说:毕竟,每个人只能老一次!
(暂定封面)
中文精装图画书将于2023年5月上市
苏斯博士最具现实意义的大书当属1984年出版的《黄油大战》,故事中的那堵墙显然在影射柏林墙,优卡人和祖卡人是墙两边的阵营,因对黄油应该涂在面包的哪一边而争吵不休,渐渐成为宿敌,不断升级各自的武器,可能导致同归于尽的超级武器大战一触即发……结尾的不确定与书名的刺激意味让编辑们感到很不安,他们提议设置一个美好的结局并将书名改成《优卡人和祖卡人》,提议遭到奥黛丽的坚决反对,书最终原样出版,苏斯在献词页中写道:“献给奥黛丽,满怀挚爱。”出版的那天,正赶上他的八十岁生日。
(暂定封面)
中文精装图画书将于2023年5月上市
虽然有些人觉得这本书已经不能算是童书了,但评论界非常看好,另一位图画书大师莫里斯·桑达克赞叹:“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我们公认的荒诞大师精彩地阐述了彻底裁军的理由……只有一个搞笑的天才,才有可能对付一个终极且致命的疯狂核军备竞赛……他为这个世界做出了贡献。”有评论家还建议,应该为此给苏斯博士颁发一个诺贝尔和平奖。这本书也是当时被翻译成最多种语言的苏斯博士的作品。1990年元旦,这本书还上了苏联的电视,在各地播出。
09
哦,你要去的地方!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人的一生都绕不过这三个问题。富含智慧的作品,不管是不是童书,常常都会追问这三个问题。
1989年,当医生告诉苏斯博士他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骨髓时,他决定不再像那位白胡子爷爷那样去医院治疗,而是待在可以望见大海的书斋里完成最后一本书,这就是1990年出版的《你要去的地方》。这本书像一首告别诗,但没有一丝的伤感,满是充满期待的兴奋,跃跃欲试的欣喜。
一个小男孩上了路。一个声音在对他说:“小家伙,你能移大山,哪里需要哪里搬。”于是他欢快地走在路上,有点像《去无忧城真麻烦》的旅程,只是没有终点,可以一直往前走。画面中汇聚了苏斯博士多部童书中的角色与场景,还有曾经出现在他的幽默校刊和漫画中的角色。画外音不断地鼓励男孩继续走啊,大胆前进,不要等待,不管怎样,都要坚持到底。
所以啊……
不管你是……
你都将要离开这里,
去看看远方有多神奇!
今天完完全全属于你!
你的大山在等你!
所以啊……出发吧!
这本书出版后成了非常理想的毕业礼物,在《纽约时报》畅销榜上停留了两年,两年就卖了150万册。
这也是苏斯博士的一场华丽的告别演说。1991年9月24日晚,他在睡梦中离世。
《你要去的地方》
责任编辑:陆力
责任审校:廖思拍 王蒙 贾玲云 童小伟
更多接力好书等你来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