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披澜读史

字数:3727,阅读时间:约10分钟

编者按:研究古代战争,有一个问题往往会陷入争吵,那就是往往一支征服者军队,都会带有大量的被征服者仆从军,当炮灰。很多时候,仆从军炮灰的数量还会远超征服者的军队,那么,这些征服者是如何做到不让那些被征服者反戈一击,而是老实的当炮灰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鉴下古希腊斯巴达人敢带7倍于自己的“黑劳士”一同上战场的经验。

黑劳士制度是古希腊时期,斯巴达人对被征服者实施的一种奴役制度。在征服拉科尼亚南部地区的赫罗斯城 (Heleians)时,为惩罚其抵抗活动,斯巴达剥夺了赫罗斯居民的种种权利并将其贬为奴隶。之后,斯巴达人征服“美塞尼亚”地区时,也对当地人进行了类似赫罗斯人的处置方式,自此,“赫罗斯”逐渐成为斯巴达人对于被征服者的称呼,这也是黑劳士制度的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劳士制度的存在,导致斯巴达人形成了迥异于其他古希腊城邦的逻辑底色。而这一制度,同样还影响到斯巴达人的外交政策建构,如今人们普遍认为,斯巴达保守的外交政策,正是出于对于黑劳士屡屡叛乱的恐惧,为了防止黑劳士的反叛,斯巴达人不得不以近乎全民皆兵的方式维持其在国内的军事优势。

有趣的是,在无比畏惧黑劳士噬主的前提下,在希波战争以及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的黑劳士却屡屡出场,帮助斯巴达人在正面战场与敌人交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著名的出场当属希波战争中的普拉提亚战役。按照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说法,此战中希腊一边希腊军队构成中,共有3.87万作为主力的重装步兵,其中包括5000名斯巴达人,而除此之外,每一名斯巴达人还带着7名黑劳士(Helot)作为仆从或者轻步兵跟随。

先不吐槽希罗多德为希腊方罗列的这支总数超过11万的大军,如何在一个弹丸之地解决补给的问题,光是斯巴达重步兵和黑劳士仆从的比例就让人觉得头大。在一场面对直面强敌的大战中,斯巴达人为何敢于让这些并不被信任的奴隶上场,难道就不担心其逃走甚至临阵倒戈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问题其实需要从数据的可靠性和黑劳士制度的实际情况两方面来解释。

先说说数据本身的问题,《战争艺术史》的作者德尔布吕克在分析希罗多德这段关于斯巴达兵力的数据时,举了一个有些滑稽的例子:近代历史学家菲利普森在其著作《普鲁士国家史》中讲:1776年腓特烈大帝统率的普鲁士军队把32705名洗衣女工带上了战场。他甚至还在后面附上了数据来源——《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官方史》。

“32750”,有零有整,还有“可靠的”数据来源,相当像那么回事。所以,腓特烈大帝或许真的贴心的带了几个师的女工为自己20万士兵洗衣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腊重步兵在作战时往往会配备1:1的配备轻步兵或者说仆从协助自己作战,这些轻步兵有的是自己的子嗣后裔,有的是自己略微拮据无法配备重步兵装备的邻居,疑惑是失去人身自由的奴隶——希腊时期的城邦制国家并不拒绝奴隶制度本身,只不过,斯巴达人在这一方面最为极致。

正因如此,普拉提亚战役中斯巴达人应该的确配备了较其他城邦更多的轻步兵仆从,但应该不会达到其本身的7倍。只有这样,依靠重步兵的装备优势,以及多年训练和体能的优势,斯巴达人才能保持对附庸的压制。

另一方面,许多人在讨论黑劳士的时候,经常性的会将所有的黑劳士视作传统意义上的奴隶。事实上,但从经济上来讲,黑劳士并非毫无财产权的奴隶,按照罗马作家波桑尼阿斯的说法,黑劳士需要向斯巴达缴纳土地出产的一半,但与此同时,他们依旧可以保留部分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五五分成”的方式可能本就是古代希腊对被征服地区和被征服居民常用的经济剥夺形式。皮罗斯战役中,斯巴达为了拯救被困孤岛的同胞,曾经向黑劳士征募敢于冒险运送补给的勇士,又为这些冒险者所损耗的“补给品”和“船只”估值,可见其私有财产是受到一定保护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经济上的相对独立性以外,黑劳士的种种特性也与一般意义上的奴隶不同。公元前395年,底比斯使节曾经就斯巴达任用黑劳士为总督一事发难,诘责斯巴达。而从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结束时斯巴达“允许起义者携带妻子孩子一起离开斯巴达”来看,黑劳士同样不同于同期雅典物化奴隶和古罗马的私有化奴隶,有着十分明确的婚姻权。

正因如此,有人认为黑劳士处于“奴隶和自由民之间”。在希波战争时期,这种相对宽松的统治方式让斯巴达与黑劳士之间的关系显得并不紧张。这一时期的黑劳士制度可以称之为早期黑劳士制度,古希腊时期,类似早期黑劳士的“被征服者”其实不在少数,比如克里特的庇里阿西人( periokoi) 、色萨利的佩涅斯泰 ( penesitai)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黑劳士群体并非铁板一块。在其内部,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黑劳士群体,即拉科尼亚黑劳士与美塞尼亚黑劳士。他们在对待斯巴达的问题上,有着截然不同的选择。

拉科尼亚属于斯巴达崛起早期所占领的地区,本文开头所说的赫罗斯城就位于此地区之内。由于较早的征服历史,斯巴达人与拉科尼亚黑劳士之间的关系并不如他们与美塞尼亚黑劳士那般紧张。拉科尼亚虽远不及美塞尼亚富饶,因此拉科尼亚黑劳士只是黑劳士群体中的少数派,但对于斯巴达而言,拉科尼亚黑劳士反而是更加值得信赖的兵源。

斯巴达为了增强军力的目的,曾经多次武装黑劳士作为士兵参战,除了普拉提亚之战的轻步兵侍从外,根据修昔底德的说法,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斯巴达在派罗斯( Pylos) 首次使用黑劳士作为重步兵参战。

而在同时,这位历史学家又同时提到,斯巴达人因为担忧黑劳士反叛从而意图结束战争。可以想见,斯巴达人所担忧的黑劳士明显为美塞尼亚黑劳士,而被其武装为重步兵的,则是相对忠诚的拉科尼亚人。事实上,希腊地区还一直流传着黑劳士仆人遵从盲眼主人的要求,陪同其一同到战场面对强敌,最后从容赴死的故事,在这种传说中,黑劳士与斯巴达人的关系无疑相当融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巴达人对于拉科尼亚黑劳士的依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期更加明显。公元前406年,在著名的羊河口战役之时,为了对抗雅典海军,斯巴达已经组建了一支拥有由180艘战船组成的庞大舰队,这一方面依赖于与之结盟的波斯所提供的资金援助,而另一方面,拉科尼亚黑劳士群体所提供的人力资源同样不可或缺。

一艘希腊式三列桨战船需要170到200名水手才能正常行驶。作为城邦国家,斯巴达公民的基数本就不多,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其最多时的公民数“确实不少于1万人”,到了公元前418年的曼丁尼亚战役时,其公民数按参战人数推算大约为4300人,而当留克特拉会战这场将斯巴达打落尘埃的大战爆发时,斯巴达的陆军就只有700人而已。

因此,即便是实力未衰时的斯巴达,也不能将宝贵的公民兵投入海战当中。事实上,斯巴达人的海军中,有八成以上的海员由奴隶或者盟军志愿兵组成,而剩余不到二成则是由庇里阿西人(斯巴达依附民)或同样的盟军志愿兵构成。真正的斯巴达人一艘船只有一人,有时候甚至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陆军中使用黑劳士的情况不同,在海军中,斯巴达人对于黑劳士的使用更加肆意,这是因为海员并不需要武器装备,因此更容易镇压,这也导致类似奴隶性质的海员在当时的希腊诸国都实属寻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通过武力和适当的怀柔方式压制黑劳士的政策,使得斯巴达人能够凭借极少的人数控制数倍于自己的被征服者,然而,这种走钢丝的技术毕竟存在一定风险,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雅典人就逐渐意识到斯巴达这一命脉所在,公元前425年,雅典在皮罗斯战役故地建立据点,招徕斯巴达南部边境逃亡的黑劳士,按照地理位置来看,这些黑劳士无疑属于后世所说的美塞尼亚黑劳士。

有意思的是,早期的美塞尼亚只是一个毫无政治意义的地理名词,通过考古发现我们得知,古风时期的美塞尼亚在陶器、青铜器等器具上毫无地方特色,至于当地居民所崇拜的神灵以及祭神的语言同样与拉科尼亚地区一致。

而当皮罗斯城被雅典当作当地人反抗斯巴达人的集合点后,“美塞尼亚人”的概念开始形成并广为传播。在此之后不久,斯巴达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地震袭击,罗马作家普鲁塔克称“斯巴达城几乎被夷为平地,仅有5间房屋保存完好”。元气大伤之下,雅典趁机组织了一支由美塞尼亚人率领的军队,这一系列时间导致美塞尼亚第三次战争爆发,对于斯巴达而言,这场持续十年的动乱极大的消耗了它的底蕴。

美塞尼亚人的大量脱离,导致原先依靠怀柔与武力压制保持的平衡彻底失效,斯巴达开始用更加酷烈的手段来预防黑劳士的叛乱和窜逃。我们如今所知的种种斯巴达人针对黑劳士的血腥屠戮,比如秘密警察制度、暗杀制度,大多是自此以后才开始出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从别人的汗水中榨取面包”本身就不是长久之策,伯罗奔尼撒战争虽然以斯巴达的胜利作为结束,不久后,另一个城邦国家底比斯便旋即崛起,并在留克特拉战役中葬送掉斯巴达人最后的军事班底,美塞尼亚在底比斯人的支持下宣告建国,曾经的希腊霸主斯巴达自此一蹶不振。

参考文献:

1、祝宏俊《古代斯巴达黑劳士社会地位的演进》

2、祝宏俊《“美塞尼亚”问题研究》

3、徐松岩《黑劳士制度、土地制度与“平...斯巴达历史研究的成就和问题》

4、祝宏俊《关于斯巴达征服美塞尼亚的反思》

5、周洪祥《拉科尼亚黑劳士与斯巴达海军》

6、《战争艺术史》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披澜读史,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